古琴位列中国古代文人四艺之首,是历史*悠久的拨弦乐器。古琴音乐不仅读书人自己的修身之乐,更是容纳天地教化道德修养。2003年,随着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的称号,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有鉴于此,为了更好推广古琴艺术,我们在2113年提出了《古琴名谱集珍》丛书计划,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工作,现已进入实质的组稿阶段。中国传世琴曲谱数三千三百余个,存曲六百五十多个,皆收录于一百四十多种古琴谱集中。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古琴技法、修养、历史方面的专论琴书。我们从这些众多的琴谱与琴书中萃选影响大、传播广,校勘编辑水平高的名谱,编成一套二十五种的大型琴谱琴书丛书,以线装本形式出版,供古琴专业工作者及广大古琴爱好者学习与收藏。
《轻松自学电贝司(全新翻译版本)》以轻松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电贝司的各种常用演奏技巧和基础乐理知识,内容有各种贝司节奏、音阶、音型、填充、切分模式、贝司Slap、Pop技巧等,配有大量的精彩谱例和图文并茂的讲解,涉及摇滚、重金属、布鲁斯、民谣、流行等多种风格,适合初、中水平的贝司爱好者自学。书中所有谱例均有五线谱、四线谱、简谱对照,录音示范将贝司与乐队伴奏分录在左右声道,是学习贝司演奏的入门教材。
本目录收集的时间范围是,自1900年至1987年。凡在此期间,不论文章长短,水平高低,不论题材,体裁和文字一概收录。 本目录,除少数重要篇目外,大多数取自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少数是国外大学的硕士、博士论文,或油印的中部刊物,如《琴论缀新》等)。 目录的书写格式,基本参照中国人民大学《全国报纸期刊目录索引》。完整的目录内容应包括:标题,作者,发表的报纸或期刊,发表的时间,文章的页次等项目。但由于部分是间接收集的目录,有的项目不明,则暂缺待查。 目录的大类,以A、B、c……标序,小类以a、b、c……标序,文章则以1、2、3……标序。目录序号包括总序号和分类序号两种。文章按分类之后发表时间先后编排。 由于收集的二十世纪古琴文章包括中、日、英、法多国文字,因此统一编排,列在各类中文目录之后。 《二
《古琴演奏法》为琴学丛刊中一册,是龚一先生三十余年来从事古琴演奏和教学工作的一些经验体会。书中他正式推出了五线记谱法,还为古琴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批不可多得的创作琴曲和传统琴曲,充实了古琴教材,是琴友们值得收藏的精品。 本书的结构编排分文字部分与乐曲部分,文字部分对各种技法指法的操作要领作了较为详尽的注释。乐曲部分都由五线谱记成,分练习曲、小曲、古代乐曲、新琴曲与移植乐曲四部分,传统琴曲中又集刊了前辈代表性琴家的代表曲目。每部分又都由古琴新记谱法——“古琴五线记谱法”(五线谱实际音高的记录与简单符号)和五线谱加减字谱的双行谱记成。两种记谱法在乐曲的难易程度编排上都由浅及深、由易及难。“古琴五线记谱法”有着详细的文字解说,经仔细研读可通晓其记谱法则。 龚一先生撰写的这本《
《超级吉他唱将:木吉他要摇滚》由孙逊编著。《超级吉他唱将:木吉他要摇滚》汇集最适合木吉他弹唱的摇滚歌曲,用质朴的琴弦还原摇滚内在的声音。主要收录了崔健、许巍、汪峰、郑钧、零点乐队、黑豹乐队、超载乐队、花儿乐队、青蛙乐队等歌曲。
本书共收入二百条练习与练习曲,并附有文字说明。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部分。它对初学者,可用作入门与练习;对已有一些演奏基础者,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使在学习时能分辨好坏,明确方面;对某些指法在演奏中还存在问题者,也可通过说明与练习,从而检验弊病的原因与纠正的方法。 本谱内容编排曲浅至深,学者可按序练习,对每种常用而难练的奏法,谱中安排有不等量的同类练习,以使方法全面,基础扎实。在练习基本种奏法或指法之前,先把附有的文字部分仔细阅读,认真领会。这样,既可明确演奏的正确方法,也可为纠正弊病时得到的启本。
《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器乐教学书系:琵琶左手活指训练五十首(简、线谱版)》主要是为训练琵琶左手手指的灵活性而作。以左手手指过弦、手指活指练习来提升左手手指的指力和灵活度:以琵琶把位记忆、七声音阶、五声音阶的琶音与模进,及双音、和弦分解练习来提升左手快速移指、快速换把等把位控制问题和固定指法的掌控问题。为拓展演奏者读谱能力和对风格性音乐技巧的掌控能力,作者在教材中还加入多种节奏变化与地域风格化指法的练习。
《地狱训练摇滚贝司(附光盘决死入伍篇)》由MASAKI著,郑含凝译。日本的贝司手们对演奏技巧的兴趣变得越发强烈,追求“超绝技巧”的贝司手一下子多了起来。时代已经不同了,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因此,本书面向广大想要钻研技巧的读者,回归到起点,从入门阶段开始讲授MASAKI流派的技巧。超绝技巧的起点就在这里,让我们再一次鼓足干劲,准备挑战吧!
琵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拨奏弦鸣乐器。从被后世称为秦琵琶(当时叫弦鼗)的出现(公元前217年左右)算起,这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经过漫长岁月的艺术积累,形成了琵琶丰富的曲目和高超的演奏技艺。在历代涌现的众多琵琶曲目中,既有大曲(亦称大套),又有小曲(亦称小套);大曲中还有文、武曲之分。这些历来口传心授的琵琶乐曲,至19世纪后才由一些文人音乐家用工厂谱写整理和编辑刊刻出版,其中大多是独奏谱,亦有少量的合奏谱。传统琵琶演奏,主要是独奏、合奏,它作为曲艺、戏曲及诗词歌曲等演唱的伴奏,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昆丽老师编著的《琵琶重奏研究与教程》具有承接过去、面向未来的学术价值。这些乐曲既与传统琵琶乐曲一脉相承,又富有创新精神,在传统独奏和合奏的基上,拓展了琵琶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古琴的申遗从琴的典故、历史、音乐、记谱、制作等多个方面阐述了琴“具有成为人类创作天才代表作的突出价值”,尤其古琴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记谱方式,与其他乐器截然不同,自称系统。本编所用历代指法原释主要源自《琴曲集成》,同时,广征博览,对自汉代以来的各家琴谱、琴论中之于指法解释的部分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又补入了《琴曲集成》之外的指法材料。本书不但在内容上达到的完整度,也从体例上,对历代指法的沿袭和变化,提供了一个对比,以供查阅参考。
古琴教堂,一般都沿着言传心授的传统方法,这种教堂方法远远满足不了习琴者的自学要求。目前,很多地方寻找授琴教师都是难事。2001年春,适逢湖北琴友贾建军来津求学,对此深有感触,鉴于社会上古今琴入门教材甚少,在贾先生帮助之下,我将近年来教学所用的试验教材加以整理出版,以求对推广古琴略尽绵薄之力。 本书力求由浅而深,循序渐进,以这样初学者和自学者的实际要求。前半部分基本上包含了古琴入门所应具有的常试,后部分选刊琴谱,一方面由易而难,另一方面也斟酌多方资料,务求令习者了解不同流派风格的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