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乐的曲式结构》运用曲式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而系统地分析、总结西安鼓乐的曲式结构(包括曲式结构形态、曲式结构原则和音乐发展手法),并探讨其历史成因和文化内涵,为该乐种的历史变迁及社会背景、文化涵义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确实的依据。书中主要使用了实地考察、音乐形态分析和文献考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曲式结构分析和以曲式结构为中心的音乐形态分析以现有的中、西曲式结构理论和分析方法作为基本参照和起点,同时考虑中国传统音乐的实际情况,力求对西安鼓乐的曲式结构作出尽量客观和有效的分析,并由此探索中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的艺术特征与分析方法。该书对西安鼓乐曲式结构的研究在前人基础上取得了较为完整和深入的认识,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以及传统乐种的研究也具有举一反三、以小见大的参照意义。
《黄梅戏锣鼓》用简练、流畅的语言,从黄梅戏打击乐的起源,常用打击乐器介绍,常用念法、符号、记法术语,演奏分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黄梅戏的锣鼓知识,内容翔实,阐述了锣鼓在黄梅戏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详细介绍了锣鼓的记谱及左右手的常用演奏技巧,还用相当的篇幅介绍了锣鼓与黄梅戏演唱之间的关系。录部分精选并介绍了黄梅戏的常用曲牌和经典唱段。
“艺文丛刊”是一套收罗历史上各种好玩有趣、精巧别致“小书”“闲书”的系列丛书,内容涉及文学、书法、绘画、生活、园艺、美食、鉴赏、掌故等诸多题材,力图从各个视角、各个层次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细节,以及中国古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格调品味。
刘永平在该领域共累积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它们大都原载于不同的学术期刊、理论文集和报刊。现从中遴选了28篇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文章,首先,是关于鲁托斯拉夫斯基作曲理论的研究(至第5篇)。其次,是关于现代音乐复调技法的研究(第6至3篇)。再次,是关于复调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研究(4至21篇)。最后,是关于其它专题的研究(第22至28篇)。主要选取一些涉及复调音乐历史、复调音乐体裁、作家作品介绍和艺术教育、音乐美学等领域有关专题研究的论文、评论和译文。鉴于篇幅的限制,部分早期发表的文章。
“艺文丛刊”是一套收罗历史上各种好玩有趣、精巧别致“小书”“闲书”的系列丛书,内容涉及文学、书法、绘画、生活、园艺、美食、鉴赏、掌故等诸多题材,力图从各个视角、各个层次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细节,以及中国古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格调品味。
《e小调交响曲》Op.95不仅是安东宁·德沃夏克九部交响曲中最后、的一部,而且是德沃夏克在侨居美国的三年中创作的所有作品中部受到广泛研究的作品。本书包括印制精美的总谱、详细介绍德沃夏克生平和《e小调第九交响曲》创作背景的前言,以及包含《e小调第九交响曲》完整录音的一张Naxos公司CD。
本书是根据目前欧美以及五十余家著名职业交响乐团的考试曲目汇编而成。其间进行了大量的比对与研究,将出现频率与练习价值有机结合,较有针对性的精选出六十八首经典乐队考试片段,其中包括了乐队合奏片段与首席独奏片段两部分。在乐队合奏片段中,本人根据排练与演出的实践经验,在原谱的基础上加入了修订的指法、弓法、速度标记以及演奏中的注意事项,以供读者参考。在首席独奏片段中,因考虑到独奏片段的特殊性与各人演奏习惯、理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故不再加以赘述。首席独奏片段中,还加入了以往在常常被忽视,但却频繁出现在欧美各大歌剧院交响乐团招考曲目中的歌剧片段。为了方便读者,书中标有作曲家的国籍、生卒年月以及作品编号和创作年代。在本书中出现的所有外文音乐术语,均有中文翻译。从易于演奏者练习的角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