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弓弦乐大师刘明源先生之子刘湘,在刘明源先生诞辰八十周年之际,特将从父亲的手稿中整理出来的民乐合奏乐谱再次编辑整理出版,希望能够成为广大热爱民族音乐的朋友们值得珍藏的演奏资料。
本书在撰写内容上避开了一些暂时还不太适用的什么革新板胡、可控转调等类新兴事物,而力求其浅显明了,易学易懂。全书写了19章,只是想让业余爱好者和戏迷们能在豫剧板胡的演奏上学到一些知识,打一个底子罢了。
张文禄主编的《青少年民乐队训练速成》是一套用于民乐队日常排练及演出的系列丛书,分十册,包括:古筝、二胡、扬琴、竹笛、笙、三弦、柳琴、琵琶、阮和总谱。刘波编著的《青少年民乐队训练速成:阮》为其中一册,包含上编基础训练和下编重奏、合奏训练。上编主要针对阮的各种演奏技法来分类,不针对性的文字讲解,还有相关的配套练习曲和演奏曲,以巩固各种技法的学习。下编以曲集为主,在学生有了的演奏基础后可以进行重奏与合奏的训练。
我们古代的诗歌,有其源远流长的诗乐结合的传统。辛清华同志在昆剧团从事歌乐研究工作多年,先在出其平日揣摩研究所得,撰写唐宋名家诗词歌谱五十首,从流溯源,以昆剧歌乐的菁英体现于唐宋名家诗词歌唱之中,能动摇人心。本书还有诗词八首,是多年来为各种晚会演唱所需而作,是由上海昆剧团演唱的。这对学习诗词,丰富昆剧演唱,也有一定作用。现一并收录。
西安鼓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非常重要的音乐品种之一,是人类音乐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历史悠远、内容丰富、结构完整、风格独特,在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本书在前人研究的成果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借鉴、吸收、梳理的同时,力求内容更加细致、系统、丰富,获得的信息更为准确,掌握的知识更为全面,是一本一部学习了解“西安鼓乐”较好的教科书。
中国民歌是中华民族悠久而伟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民歌数量之多,常以浩如烟海来形容,品位之高无与伦比。其风格的多样性在世界文化中也是罕见的。多少年来,我们的先辈在收集、整理、传播民歌的工作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即使这样,我们所了解和传唱的民歌也仅仅是遗传下来的九牛一毛。面对这么丰厚的遗产,让我们既兴奋又忐忑不安。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更加增添了一种紧迫感,希望祖先留下的遗产能得以妥善的保存,并世代传承希望这些隽永、率真、苍凉、淳朴的歌声在给我们带来无尽快乐的同时也能在今后的民歌发展中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要在这浩瀚的民歌海洋中撷取一百首实属不易。在近四年的工作中我们只能选出我们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较具艺术价值及易于传唱的一百首,同
《古琴重奏曲集(2)/中国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本科系列》所选曲目均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第八届民乐作品比赛古琴重奏作品比赛决赛入围作品。包括孔志轩作曲的《水墨意韵》(琴、笛子、中阮、二胡、打击乐)、王之弋作曲的《舞·殇》(琴、笛子、中阮、二胡、打击乐)、李晨瑶作曲的《空城引》——古琴与琵琶二重奏等作品,这些很好获奖曲目的出版有助于古琴重奏未来的发展,为古琴重奏教学带来了新鲜素材。
《竹笛入门教与学》是一本专门教你怎样吹奏笛子的大众音乐书。作者高怀英、秦俭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演奏实践,从教与学两个不同的角度,系统地讲授了笛子的吹奏技巧及相关乐理知识,并配有大量的练习曲和经典独奏曲,以指导帮助初学者快好地掌握基本功。《竹笛入门教与学》教学安排新颖独特,技法讲解科学实用,是广大笛子爱好者的入门好教材。
本书是陈成渤先生习琴二十多年来对传统曲目的心得总结,收录陈成渤个人近十年来的打谱研究成果,录制了《流水》、《梅花三弄》、《广陵散》、《忆故人》等9首传统古琴经典名曲,其中《流水》和《良宵引》是用传统丝弦录制,更是独具古韵。
《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阐释——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为例》内容简介:本书是在深入而扎实的田野考察基础上,结合跨学科交叉理论,针对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学科问题等给予的分析与研究。本书主要涉及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仪式音乐文本的互文性与符号学阐释、音乐口述史理论与方法、音乐民族志电影、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考察、中国民族音乐研究学科问题及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调查研究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民族学、艺术人类学及相关工作与研究的人员,以及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