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升亮同志的秧歌专集《岁月如歌》出版了,这是件好事,是喜欢伞头秧歌的朋友们多年的期盼,我表示衷心的祝贺!我是土生土长的临县人,自幼酷爱伞头秧歌,虽然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却始终对临县伞头秧歌情有独钟,她那神奇的魅力耐人品味;凡听得懂临县方言,观赏过临县伞头秧歌演唱会的人,无不为之折服。临县伞头秧歌是黄河文化的精品,就伞头演唱而言,比较准确的定位,它应该属于民歌类,四句一首,独立成章。它在韵律上与诗歌的区别在于诗歌要中间换韵,而伞头秧歌是四句同韵,相比之下,它比诗歌创作更难一些;在字数上,诗一般是五字、七字句式(自由诗例外),而伞头秧歌则有七字、十字、十一字、十二字多种曲调,比诗宽度要大。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指南》作者在对于艺术歌曲进行了全面论述的基础上,逐一对五十余首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和中国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从音乐艺术到演唱技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涉及的中国艺术歌曲均有带钢琴伴奏的演唱谱。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指南》这本专著充实了我国声乐演唱及其艺术理论文库,并以其独特的姿态,展现在同行们和爱乐者的面前。我作为第一个读者,阅览其洋洋文字,品尝其独具审美眼光的见地,是另有一番感慨的。 在《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指南》这本专著中,莫纪纲对欧洲艺术歌曲传统作了精要的评述,并着力对我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歌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求,尤其对每一首歌自身特点的剖析,深入细致、见解独到,更是难能可贵。 通过《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指南》这本著作可以给我们作曲家、声乐家们
本书是为中老年声乐爱好者量身打造的一本声乐基础教程。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从歌唱原理入手,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系统全面地讲解了声乐的基础知识及歌唱技巧。全书内容难易适当,叙述准确清晰,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歌曲,让枯燥的声乐理论在富有情趣的歌曲练习中得以融会贯通。本书适合中老年音乐爱好者使用,也可以作为老年大学的声乐训练教程使用。
本合唱选集为简、线谱对照,其中作者根据宋代词人苏轼、陈亮和辛弃疾的名篇,以及现代诗人席慕蓉和余光中先生的诗词改编的合唱曲尚属。在当前合唱界曲目选择范围不多的情况下,这些改编的合唱曲目拓宽了可选择的范围,同时,本书中的大部分作品经过了夏威夷当地的汉声合唱团团员们的试唱,演出,并取得了的效果和影响,也使本书的使用价值大大提高。此外,作者还专为五线谱编配了钢琴伴奏,既照顾了不懂五线谱的读者们,又给会钢琴的读者们提供了在家里边弹边演唱的方便。
《如何训练男高音》是一本针对男高音嗓音教学的,集中概括了有关男高音嗓音原理与发声技巧的方方面面,对不同的嗓音类别提供了很多针对性的建议与练习。内容涉及男高音的声音分类、歌唱的呼吸、男高音的共鸣与如何得到共鸣的方法等。
维瓦尔第的一生正处于欧洲巴洛克艺术鼎盛时期,他在作曲方面所涉猎的音乐形式繁多,但人们公认他为巴洛克协奏曲领域的之一,其诸多创作中流传至今的重要作品也以这类协奏曲居多。据统计,除了广为人知的《四季》,他一生总共写作了400多首协奏曲(译者注:另一说为近500首协奏曲,其中包括独奏协奏曲和管弦乐协奏曲,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为突出独立的乐器而作,后者则是专为管弦乐团或合奏团谱写的)。
清华学生艺术团合唱团有着100年的悠久历史(1912—2012),拥有较为规范的专业合唱训练和队伍建设体系。多年来,合唱团培养了大批具有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演唱能力的团员,积累了大量不同风格的中外经典曲目。合唱团除定期在校内举行沙龙和专场演出外,还多次参加校外重大演出活动。多次代表学校参访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参与《复兴之路》等国家大型演出,并在全国乃至国际舞台上取得多项优异成绩。奉的汇编基于作者多年执教清华学生艺术团合唱团的经验。选取了青年学生爱好的中外合唱歌曲,风格多样,流派各异,能够满足青年学生多元化的艺术需求。对合,吕曲目的分析和演唱提示可以帮助歌者加深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作品的理解。本曲集对于综合合唱艺术教学、综合合唱团,以及社会各界爱好合唱艺术的朋友们,均可起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合唱,这种被称之为“天籁之音”的特殊音乐形式有了亘古未有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大陆的合唱团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合唱团估计达数十万个以上,成为我国声乐艺术与演艺舞台上的一支蔚为壮观的音乐大军,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百花齐放增添了浓浓的色彩。可是你会发现,中国合唱的日趋兴旺,并不是职业合唱团队数量的增加,而是非职业的大众合唱团队的全面普及。《合唱团日常管理手册》所探讨的于非院校的、追求合唱艺术型的非职业社会合唱团。
《流行音乐编曲教程》由柳刚所著,本书共分为九章,内容涉及与编曲学有关的复调织体、与编曲学有关的主调织体、与编曲学有关的混合织体、关于编曲学中的旋律层、关于编曲学中的低音层、关于编曲学中的和声层、微观编曲学、中观编曲学、宏观编曲学等,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通史,探讨中国声乐艺术数千年来的历程,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轨迹,阐述其兴衰消长的规律,概括地再现了中国声乐艺术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古代声乐艺术史,下篇为现当代声乐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