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舞蹈发展史·舞蹈人物研究丛书·舞蹈文化求索六十年:罗雄岩文集》分为:“民舞散论”、“学术交流”、“舞思短评”、“舞文摘译”与“学诗小辑”五个部分,因不是按发表时序编排的,所以有些早期发表的文章却编排在后面,文字显得浅显。从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文化背景,可以了解我在学习与实践中成长的历程。舞文摘译部分主要是“现代舞”的内容,由于对此项研究比较肤浅,所以在记述、舞蹈家的人名及其作品的名称用字,会有不够确切之处。
《大家翰墨·陈子庄国画精品(花鸟卷)》,变化丰富。近年来陈子庄的作品备受关注,学术界收藏界对他的作品评价甚高。本画册选编了陈子庄的国画精品几十余幅花鸟作品,以满足广大读者需求。本画册以印刷效果出版。
《中国专业舞蹈基训学理集解》收集了135位舞蹈教师半个世纪以来对于”民间舞基训”的教研体会,鉴于其特定的发展轨迹,其他舞种的基训亦有所涉及。基训是舞蹈专业教育的基础,万事开头难,这难就在基训。虽然几代人辛勤努力,至今仍然问题多多。而专业内部的师承关系,是阻碍此役批判性继承,创新性发展的要害。 我是外行,百无禁忌。先集各家之言,再呈一孔之见,如能激扬开启,足以大慰平生。至于文中放肆之辞,尖锐之处,均非故意之冒犯,实乃辩证之难免。借此一并谢罪。
本版力图排除过去所有版本中对演奏者的束缚,使演奏者能够按照巴罗克时代的音乐风格自由地诠释和演奏《平均律钢琴曲集》。J.S.巴赫本人很少在作品中对速度和力度加以详细规定,而是将这些方面的处理留给演奏的理解和对风格的把握。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册的手稿和另外几种价值连城的抄本有幸被保存了下来,其中大量的修改和多种不同的诠释,说明在巴赫的艺术圈内,人们就对深研细究这部作品花费了大量心血。在这些修改和诠释中有一些确信是出自巴赫本人之手,其他一些出自巴赫的学生和儿子,亦可视为间接地表达了作曲家的意图。在编辑过程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没有参照或比较时,难于确定哪一种说法更好一些,此时我们用小间符写出不同版本的相异之处。加括号的标记表示仅见于少数抄本中。此外,有关巴赫的研究表明,一种被称作
本书要谈的是舞台舞蹈的事情,落脚点只在其一个方面调度。章开宗明义,阐释了‘舞蹈调度的性质与分类’,并侧重分析了调度的形式美;第二章按姓氏的类别分析了产生的‘环舞’,侧重分析了调度中的文化内存;第三章顺接而下,分析了‘线性调度’和调度中的时间要素;第四章扩大视觉面,分析了‘不同形状的棱角形’及调度中的力量要素;第五章把平面和立体空间揉为一体,分析了‘综合调度’及调度中的空间要素。上述五章合为‘上编’,从艺术的视知觉解构了舞蹈调度室‘有意味的形式’。 从第六章起,舞蹈调度就被推向一个更高的陈说平台‘形式的叙事功能’,是为‘下编’。
《书谱》是孙过庭草书代表作,笔法精娴,结体劲净,墨彩奕奕,干湿浓淡韵爽,古气自然,且通卷妙论作字之旨,内蕴哲理,甚称中国书法史上书论与书艺双绝的合壁之作。是书法爱好者临习与欣赏的范本。
2003年岁末,为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100周年,编辑出版了《程砚秋戏剧文集》。《文集》共辑录砚秋先生论述中外戏剧艺术的文献99篇及3篇附录,其中多数是首次公之于世的。今由华艺出版社再版,增加了砚秋先生1957年发表的《我的学艺经过》,并在文献《谈窦娥》后增附了砚秋先生的《窦娥冤》演出本,这是他去世前一个月亲笔修订的。 砚秋先生是有深刻思想的学者型艺术大师,他在戏剧艺术理论上的贡献同他在戏剧艺术表演上的贡献一样,都异常卓越。正如李玉茹师姐所说:“京剧前辈很少有人像程先生这样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多的文字资料,我们必须好好地利用”这批极其宝贵的理论遗产,“在今天一片‘创意’的时尚中,探讨程派艺术,尤其是掰开揉碎地分析程的‘传承’,将有益于当今京剧的发展。”(《李玉茹谈戏说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舞蹈学”是个大概念,“舞蹈概论”的外延偏小,但它们同属一个范畴,都是讨论舞蹈基础性理论的;“舞蹈学”偏于学科性质,“舞蹈概论”则偏于常识性质,但二者都免不了要论。因共同点较多,所以我认为可以通用。《舞蹈学基础》正是考虑到它是为本科生所用,它的构思就要以本科生能接受为原则,除了文字要尽量浅显些外,更加大了图片量,突出其舞蹈的形象性,同时又另收录相关语录作为“补白”,实际上是丰富其内容,让相关的名人短语开启年轻学子的心灵,使他们步入理性家园,作者吕艺生等以为这样也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口味。此外,又在每节文尾加上“本节主要概念”和“着重理解的内容”——即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