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民间舞蹈》在接近最后修改和定稿之际,早前急于脱稿和出版的心态反倒变得荡然无存。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随着学术积累的增强,当你静下心来修改几年前的书稿时,会觉得存在的问题很多。甚至想如果能从头写过,可能会写得好些。这时算是体会到以前王克芬导师那代人一本书历时十几年打磨的必要性。如果每一章节和每一段落都是自己学术积累沉淀后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成果,洋洋洒洒20万字的专著写作花十年时间那真的不算长。在印刷传播时代,查找一条信息,那得从图书馆的藏书里一本一本地找,还得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录。等到他们坐下来写作的时候,有很多的资料信息已经烂熟于心了。那代人的学术做得是扎实的.也是问心无愧的。在内心深处,我崇敬他们,也希望自己不要偏离他们太远。我国舞蹈学理论研究的历史很短,专业研
《舞者的智慧(意会思维研究)》从舞蹈意会思维的问题入手,共分十三个章节,讲述了作者吕艺生在舞蹈实践和研究过程中对舞蹈思维的思考和探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融会舞蹈理论、表演、创作和教育,从舞蹈动作的关注点上升到思维层面,是一部对舞蹈理论研究者、编导、演员及学生均有参考价值的教材。
舞蹈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与舞蹈关系的科学。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拓展了我们的视野,自然科学的成果引发了我们的思路,研究舞蹈与环境的关系,深入考察一下“生态学”的形成与方法论的建立,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中国舞蹈生态学研究》明确提出科目的研究范围、性质和任务;确定学科的方法论原则;建立本学科的术语系统和提供可操作的方法;指出这门学科自身所具有的基本规律;提出进一步体系化的设想和方法——提出可供选择的具体论题。
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舞蹈调度的重量级的学术专著。其专著独具原创性,其理论不是现成的,讲述方式也不是现成的,而是笔者几十年舞蹈编创和教学的心血结晶。其专著与实际联系得最为紧密,书中的研究实例,均来自王玫自己的两部舞剧作品。其专著不仅填补了中国舞界的空白,也将产生国际影响。
《舞者身心训练理论与实践 》为国内系统介绍舞者身心训练的著作,作者在 多年舞蹈训练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 而成。本书力图反映舞蹈与科学,乃至与哲学和美学 的交叉与融合趋势,体现前沿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其中不乏关于舞蹈训练的崭新理念与手段、方法。 全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理论篇重点针对身心 学、体能训练学、人体运动科学等理念及方法在舞蹈 中的运用进行理论探讨;实践篇则具体介绍在融合上 述先进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舞者力量、柔韧、 平衡、专业基训动作,以及热身和放松等方面的练习 方法。 本书理论与实践并重,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针 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本书内容丰富新颖,图文并 茂,不仅可作为舞蹈院校的教材,还适合于舞蹈教师 、科研人员、演员及舞蹈业余爱好者作为训练与研
在百老汇,即使一个顶级演员同时拥有三项全能的基本功,并经历多次舞台历练,也不敢对任何一次面试掉以轻心。当演员完全洞悉角色内心的奥秘,充分掌握住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逻辑,能够深刻地体验角色的心理特征时,就有可能自然地“达到角色的外部形象”。 音乐剧的角色体现,是建立在写实叙事美学基础上的戏剧人物创作过程,强调多种表演元素和技能有机整合与角色塑造。 戏剧的旋律、节奏与和声表达,对表演整体戏剧呈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音乐剧演员的声乐表演绝不允许像一般流行歌手那样纯粹自我展示,必须通过演唱来表达重要的情感和故事。 剧场舞蹈表演强大的抒情功能和戏剧表现力,不仅推进戏剧进程,更为音乐剧整合表演的综合性做出重大贡献。 统一舞台呈现是指演员从角色出发,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塑造角色设计的形象、举
敦煌舞作为一种崭新的舞蹈样式,诞生于1979年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它使得敦煌壁画中的舞蹈活灵活现地走向观众,为世界所瞩目。作者通过在教学中的讲解和指导,使更多的青年人了解敦煌舞,喜欢敦煌舞,并热爱敦煌舞,使大家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体验敦煌舞蹈文化,共同挖掘和探索这座人类文明的艺术宝库。这一课程的训练内容是以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形象为依据,教材内容与壁画中的形象有关,组合以综合表现形式呈现,每个组合在队形上都有相应的变化设计,在以风格和技术为目的的身体训练的同时,还包括历史、文化、表演等相关理论方面的内容,适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
《中华舞蹈志·广东卷》第一次以志书形式系统记述了中华各民族舞蹈的历史渊源、衍变风格、演出形式、音乐伴奏、服饰道具以及有关风俗节令、信仰礼仪、工艺美术、文献考古等史料,《中华舞蹈志·广东卷》填补了中国文化史料和研究的一项空白,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卷陆续出版。
《俄罗斯芭蕾历史经验研究/舞学文丛》研究重心为俄罗斯芭蕾“历时”层面的传统整合与“共时”层面的理论创新。一方面,通过对俄罗斯芭蕾历史经验的总结分类,了解俄罗斯芭蕾历史发展的概况及相关艺术理论,构建以我国为核心的芭蕾艺术长远发展的指导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俄罗斯芭蕾编导、教育、表演等实际调查,总结出其在发展过程中的独到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以此历史为鉴,考证我国芭蕾艺术的相关问题,为其实际进步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