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美式经典商业花艺设计系统编写。针对零基础的和初级的花艺从业者编写,切实系统的指导开花店所需的花艺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花艺基础知识(工具的使用、花材的保养、色彩搭配知识);花束的设计与制作(螺旋花束、平行花束);12个花艺技巧;26个基础花型与其变化型。
这是一本服装设计手绘描摹练习册,可临可描可上色,助力读者快速便捷地提高服装设计图的表现能力。本书共分为5个章节,章 人体动态描摹;第二章 人台与服装款式图描摹;第三章 服装款式图绘制表现;第四章 服装设计效果图绘制表现;第五章 服装设计效果图欣赏与练习。
暂无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如果说原研哉奠定了无印良品的设计哲学的话,那佐藤可士和就创造了UNIQLO优衣库的视觉精神,而现在UNIQLO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日本设计象征,它更加国际感,并强调设计性让设计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直观和重要同时又保持了日本风格。 在日本,佐藤可士和是带动销售的设计魔术师,也是走在时代尖端的创意鬼才,不论麒麟极生啤酒、国立新美术馆或是UNIQLO等等,皆以崭新的创意抓住众人目光。事实上,这般精准呈现的极致美学,都是透过 整理 而完成的。书中佐藤可士和以自己的知名设计案为例,将 超级整理术 分为三大阶段,从有形到无形分别是:空间整理、信息整理以及思考整理。从随身物品、办公环境开始,透过对于空间整理的习惯,养成对于思考整理的敏锐,只要按部就班,时时刻刻磨练整理技巧,便能促使思绪清晰、提高
本书是日本ingectar-e设计事务所出版的配色设计书。很多情况下,人们对想设计的方案头脑中会先有倾向的主色,比如,想要明亮的黄色,想用可爱的粉色,想要温和的蓝色 有了这本书,一旦确定好了主色调,就可以轻轻松松找到理想的色彩搭配方案。从主色开始,红也好,黄也好,直接打开那部分,各种风格搭配尽情选择。本书包括红色、橘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粉红色、棕色、黑色9大色系,每种色系下又分别有深浅不同的6种主色,共54种主色。根据一种主色,结合原创实例,介绍并解说同色系6种主色的有效配色模式。每种主色下都有单色搭配、双色搭配、三色搭配,与经典色的搭配、与补色搭配、与同系色的搭配各种推荐搭配方案。每种色系下又有流行风格、自然风格、可爱风格、时尚风格、商务风格、和风6种风格搭配。全书1600多种方案供设计师
本书是八旬老人史蒂文 M.约翰逊近五十年的另类发明的大合集。他那一直处在爆发状态的想象力小宇宙,辐射到了人类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工作娱乐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服饰、住宅、交通工具、工作空间、城市生活、关怀老人,等等。 在这本书里,幽默讽刺占,有用排第二,你将看到各种天马行空、百无禁忌的创意和调侃。 尽管他如今已经不是二三十岁,也不是四五十岁,甚至不是六七十岁,而是八十多岁!但他那 想象 的脚步,还在继续!
色彩对人的情绪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感到高兴、悲伤、怀旧、浪漫,这些情绪全都可能因为某种颜色而触发。《完美配色:源自时尚、艺术与风格》,一本独一无二的配色参考书。书中包含15种情绪氛围及其对应的配色方案,通过150幅精美照片和插图生动展现。书中有900余种色彩组合,标示RGB和CMYK值,方便使用。每一章,一种情绪,多种色彩组合方式,读者可以尽情尝试不同的可能性!设计师的实用工具书。无论你从事时装设计、衣料设计、平面设计还是室内设计,都能从中获得配色灵感。普通读者也能从中了解到更多有关色彩与情绪的隐秘关系。
本书是一本入门级配色设计书籍,能够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语言带领大家认识色彩、了解并熟练应用配色设计。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色彩相关的基础知识介绍;第二部分是对配色方法、理论与技巧的讲解;第三部分则带领大家通过对古典装饰画、摄影作品、世界名画和服装、建筑设计与玩具的配色分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运用配色,让配色设计彻底融入你的生活、你的世界!
《社会设计》探讨了设计如何成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编者伊丽莎白 雷斯尼克汇集了过去五十年间的重要文献,追溯了社会责任设计概念的出现。本书呈现了那些在构建社会设计领域经典文献中贡献力量的思想家、作家和设计师的真实声音。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明确立场 ,围绕 社会设计 这一术语的定义及其历史背景展开。第二部分 创造未来 ,探讨了 社会设计 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作为新兴研究领域的演变,及其作为迅速发展的专业方向的崛起。第三部分 设计巨变 ,则聚焦于 社会设计 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正式确立。 本书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的语境框架,为上述三部分提供支撑和说明,帮助读者洞悉每篇论文在社会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广阔背景中是如何相互交织、互为支撑的。
从早晨起床开始我们就会遇到品牌选择问题:穿哪件衬衫?喝哪种咖啡?打开哪个APP?午饭去哪家餐厅? 这就是现代生活: 产品、服务和组织机构都被精心 品牌化 ,品牌影响着我们生活中所有的决定。 所以,别再只关心炫酷的图形、艺术性的字体了,无论是LOGO设计、标志设计、UI设计或是包装设计,设计师只有深入了解品牌的理念和核心价值,才能精准抓住痛点,更高效地明确需求、制定设计方案。 本书填补了一项空白 很少有一本书能够全面讨论品牌设计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而本书将通过1000多幅插图、300多个国际品牌案例,呈现品牌设计从雏形到完善的每一个环节,细数品牌化的种种规则,更打通了策划者与设计师之间长久以来的壁垒,以全局化的视角重塑你的设计观念。
如果说世界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碎片,那么厉害之人就是能将这些碎片拼接起来、导向未来的高手。本书用思辨思维将设计的界限推至更远的空间,与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经济学、科幻一起,让设计在想象的未来世界中穿针引线,勾勒出未来的框架,反思新兴技术及其产生的后果。如果说传统设计关注现实世界如何运作,那么思辨设计则关注设计未来可能使世界变成如何。在思辨设计里,作者设问 如果这样会怎样 ,开启论争的空间,讨论在基于某种技术实现的未来里:人们想要什么,人们拒绝什么。本书引用的案例不仅来自艺术、设计、建筑、影视、摄影、文学,也来自未来学、政治理论、技术哲学、诗歌与小说。如果我们能够用设计与虚构的方式思辨未来,就会催化社会梦想的实现,构建出更加美好的世界。
学科方法的研究是学科成熟和深化的标志,在欧美国家有关人文社科方法论的研究已经进入专业细分、操作性强的背景下,不少中国学者也认识到不重视方法研究将不可能推进学科进步,并由此加强了方法及方法论的研究。这本著作,围绕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方法,从设计艺术研究的范畴、特征、方法体系、文献综述,以及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实验性研究、调查研究诸多方面作了细致、深入的阐述,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可以说是一本有益于设计艺术研究入门和深入下去的重要教科书。
技术示能在技术的特征和结果之间起着媒介作用。唐纳德 诺曼在1988年将 示能 这一概念引入了设计领域,自此, 示能 成为技术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然而,珍妮 L.戴维斯在本书中指出, 示能 仍然需要概念上的更新。她引入了机制和条件框架,重新定义了示能分析,并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批判性视角。 机制和条件框架将问题从 对象提供什么 转移到 对象如何提供 为谁提供 ,以及 在什么情况下提供 。戴维斯指出,这个框架能够解释技术制品所具备的力量。她将该框架置于一种批判性的方法中,解释了包括请求、要求、鼓励、劝阻、拒绝和允许在内的几种示能机制,并展示了这些机制如何通过不同的条件(知觉、灵活性、文化和制度合法性)形成。 戴维斯将该框架付诸实践,并阐述了与之相辅相成的方法论,包括批判性技术文化话语分析、应用程序功能分析和对
从远古时代的石质工具开始,研究设计的发展历程,它的动机、它的成功,它的失败,它的矛盾 而这也是认识人类历史的一种方式。同时,这本书也是关于设计先驱的研究,包括视觉实践者、勇敢的设计-企业家、开明的设计-制造商、革命性的设计学院,以及富有远见的风格运动,他们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找到更好的、用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坚信可以构建出一个更好的未来 即便有时他们的直觉并不准确。与此同时,设计的故事还可视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简史,亦是人工制品如何塑造我们生活的历史。
本书以结构主义产品设计为中心,以产品文本意义的有效性传递为目的,以产品文本编写与解读的传递过程作为研究框架与编写顺序,构建了符号学及认知理论对产品设计活动较为全面且系统化的解析。1.从产品设计符号学理论层面的基础构建入手;2.对设计师如何编写产品修辞格文本、典型结构主义无意识设计方法等编写问题分别展开讨论;3.从使用者角度对产品文本的解读方式、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评价方式进行分析。 本书可作为产品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本科与研究生教材,还可以为符号学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本书主要包括七方面内容:广告设计概论、广告设计运作环节概述、广告设计过程中心理学的应用、广告设计作品中的视觉语言、广告设计中的创意思维与表现方法、不同媒介的广告设计和广告艺术化的表现及趋势。各章节都对广告设计的相关内容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列举了当下前沿的广告设计作品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另外,书中每章后面还有专题拓展、思考练习及二维码,可以提供更多案例供读者参考。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突出实用案例,可以为广大艺术设计爱好者提供设计参考,也可以作为各艺术设计院校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用书。
《野性之物》是一本关于日常生活中特定设计实例的著作,它激发我们重新思考我们如何看待事物,如何书写事物。通过从复制家具到时尚、从织物到杂物的案例研究,作者追溯了物与真实性、短暂性和自我认同之间的联系。此外,作者从空间、时间和身体的角度展示了日常的物质性。
伊尔波 科斯基宁在《设计、共情与诠释:迈向诠释性设计研究》一书中探讨设计研究的诠释性转向,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从而推动了诠释性设计研究的演变。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概述设计研究中的诠释性转向;第二章通过具体案例阐明体验、共情与设计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探讨如何将协同设计作为一种沟通的方法;第四章介绍如何引入诠释性方法以支持激进创新;第五章描述将技术融入诠释性基础之中的策略;第六章总结与诠释性设计研究相关的三个关键问题。 本书为设计研究者提供一种理解不同视角下的设计研究路径,即从以人为中心到系统化思维的转变。作者所引用的案例大多源自其在阿尔托大学任教期间与同事、学生共同开展的课题,这些实例展示了他们如何运用设计手段解决芬兰、巴西和印度等国面临的社会问题。本书可
本书全面涵盖了视觉传达设计考研手绘的主要内容和全部类型,包括对视觉传达手绘的认识和理解、视觉传达手绘的基本要素、平面构成基础、字体设计与手绘表达、标识(LOGO)设计与手绘表达、创意图形与手绘表达、创意素描与手绘表达、黑白装饰画与手绘表达、装饰画、插画与手绘表达、海报招贴与手绘表达、书籍设计与手绘表达、UI界面设计与手绘表达、包装设计与手绘表达及VI品牌设计与手绘表达。书中结合大量的实例,全面分析了重点院校专业考试中的出题方向、考察重点以及考试的变革和发展趋势,以真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解析,并配以详尽的手绘步骤进行讲解,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介绍了视觉传达设计手绘的学习方法、考研快题手绘绘制要点与技巧,并展示了500余幅优秀的手绘范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