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美式经典商业花艺设计系统编写。针对零基础的和初级的花艺从业者编写,切实系统的指导开花店所需的花艺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花艺基础知识(工具的使用、花材的保养、色彩搭配知识);花束的设计与制作(螺旋花束、平行花束);12个花艺技巧;26个基础花型与其变化型。
这是一本服装设计手绘描摹练习册,可临可描可上色,助力读者快速便捷地提高服装设计图的表现能力。本书共分为5个章节,章 人体动态描摹;第二章 人台与服装款式图描摹;第三章 服装款式图绘制表现;第四章 服装设计效果图绘制表现;第五章 服装设计效果图欣赏与练习。
暂无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如果说原研哉奠定了无印良品的设计哲学的话,那佐藤可士和就创造了UNIQLO优衣库的视觉精神,而现在UNIQLO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日本设计象征,它更加国际感,并强调设计性让设计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直观和重要同时又保持了日本风格。 在日本,佐藤可士和是带动销售的设计魔术师,也是走在时代尖端的创意鬼才,不论麒麟极生啤酒、国立新美术馆或是UNIQLO等等,皆以崭新的创意抓住众人目光。事实上,这般精准呈现的极致美学,都是透过 整理 而完成的。书中佐藤可士和以自己的知名设计案为例,将 超级整理术 分为三大阶段,从有形到无形分别是:空间整理、信息整理以及思考整理。从随身物品、办公环境开始,透过对于空间整理的习惯,养成对于思考整理的敏锐,只要按部就班,时时刻刻磨练整理技巧,便能促使思绪清晰、提高
本书是日本ingectar-e设计事务所出版的配色设计书。很多情况下,人们对想设计的方案头脑中会先有倾向的主色,比如,想要明亮的黄色,想用可爱的粉色,想要温和的蓝色 有了这本书,一旦确定好了主色调,就可以轻轻松松找到理想的色彩搭配方案。从主色开始,红也好,黄也好,直接打开那部分,各种风格搭配尽情选择。本书包括红色、橘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粉红色、棕色、黑色9大色系,每种色系下又分别有深浅不同的6种主色,共54种主色。根据一种主色,结合原创实例,介绍并解说同色系6种主色的有效配色模式。每种主色下都有单色搭配、双色搭配、三色搭配,与经典色的搭配、与补色搭配、与同系色的搭配各种推荐搭配方案。每种色系下又有流行风格、自然风格、可爱风格、时尚风格、商务风格、和风6种风格搭配。全书1600多种方案供设计师
大约九年前,我在筹备 视觉语言从书 的过程中,认识了原研哉。当时做这套书的目的,是想向中国系统地绍介日本设计师和设计动向。为此,我走访了许多设计师,和他们交谈,进行采访。 之所以选择原研哉,是因为我觉得他的设计既感性又理性。他的设计不是纯粹的平面设计,而是以建筑设计为出发点来思考设计。虽然他做的是平面设计,但在他的理念中,即使是 平面 ,也是立体建筑物的一个部分,所以具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 后来,我经过与他的详细交谈才了解到,原来他进入平面设计领域其实是一个偶然。他一直想从事的是建筑设计,而他的母亲是一个书法家。建筑世界的空间感与书法世界的文化感,让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平面设计心存抗拒。 正如他在本书中所提到的,在他刚从事这个行业时,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设计师。因为在他看来
色彩对人的情绪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感到高兴、悲伤、怀旧、浪漫,这些情绪全都可能因为某种颜色而触发。《完美配色:源自时尚、艺术与风格》,一本独一无二的配色参考书。书中包含15种情绪氛围及其对应的配色方案,通过150幅精美照片和插图生动展现。书中有900余种色彩组合,标示RGB和CMYK值,方便使用。每一章,一种情绪,多种色彩组合方式,读者可以尽情尝试不同的可能性!设计师的实用工具书。无论你从事时装设计、衣料设计、平面设计还是室内设计,都能从中获得配色灵感。普通读者也能从中了解到更多有关色彩与情绪的隐秘关系。
本书是一本针对AI图像生成技术的实用教程,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掌握AI出图工具Midjourney的使用方法。本书从AI图像生成技术的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深入讲解Midjourney的界面操作、功能特点和实战技巧。通过书中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练习,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AI图像生成技术,并且本书收录了大量实用的提示词,方便读者快速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本书是一本入门级配色设计书籍,能够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语言带领大家认识色彩、了解并熟练应用配色设计。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色彩相关的基础知识介绍;第二部分是对配色方法、理论与技巧的讲解;第三部分则带领大家通过对古典装饰画、摄影作品、世界名画和服装、建筑设计与玩具的配色分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运用配色,让配色设计彻底融入你的生活、你的世界!
如果说世界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碎片,那么厉害之人就是能将这些碎片拼接起来、导向未来的高手。本书用思辨思维将设计的界限推至更远的空间,与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经济学、科幻一起,让设计在想象的未来世界中穿针引线,勾勒出未来的框架,反思新兴技术及其产生的后果。如果说传统设计关注现实世界如何运作,那么思辨设计则关注设计未来可能使世界变成如何。在思辨设计里,作者设问 如果这样会怎样 ,开启论争的空间,讨论在基于某种技术实现的未来里:人们想要什么,人们拒绝什么。本书引用的案例不仅来自艺术、设计、建筑、影视、摄影、文学,也来自未来学、政治理论、技术哲学、诗歌与小说。如果我们能够用设计与虚构的方式思辨未来,就会催化社会梦想的实现,构建出更加美好的世界。
学科方法的研究是学科成熟和深化的标志,在欧美国家有关人文社科方法论的研究已经进入专业细分、操作性强的背景下,不少中国学者也认识到不重视方法研究将不可能推进学科进步,并由此加强了方法及方法论的研究。这本著作,围绕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方法,从设计艺术研究的范畴、特征、方法体系、文献综述,以及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实验性研究、调查研究诸多方面作了细致、深入的阐述,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可以说是一本有益于设计艺术研究入门和深入下去的重要教科书。
技术示能在技术的特征和结果之间起着媒介作用。唐纳德 诺曼在1988年将 示能 这一概念引入了设计领域,自此, 示能 成为技术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然而,珍妮 L.戴维斯在本书中指出, 示能 仍然需要概念上的更新。她引入了机制和条件框架,重新定义了示能分析,并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批判性视角。 机制和条件框架将问题从 对象提供什么 转移到 对象如何提供 为谁提供 ,以及 在什么情况下提供 。戴维斯指出,这个框架能够解释技术制品所具备的力量。她将该框架置于一种批判性的方法中,解释了包括请求、要求、鼓励、劝阻、拒绝和允许在内的几种示能机制,并展示了这些机制如何通过不同的条件(知觉、灵活性、文化和制度合法性)形成。 戴维斯将该框架付诸实践,并阐述了与之相辅相成的方法论,包括批判性技术文化话语分析、应用程序功能分析和对
《野性之物》是一本关于日常生活中特定设计实例的著作,它激发我们重新思考我们如何看待事物,如何书写事物。通过从复制家具到时尚、从织物到杂物的案例研究,作者追溯了物与真实性、短暂性和自我认同之间的联系。此外,作者从空间、时间和身体的角度展示了日常的物质性。
本书全面涵盖了视觉传达设计考研手绘的主要内容和全部类型,包括对视觉传达手绘的认识和理解、视觉传达手绘的基本要素、平面构成基础、字体设计与手绘表达、标识(LOGO)设计与手绘表达、创意图形与手绘表达、创意素描与手绘表达、黑白装饰画与手绘表达、装饰画、插画与手绘表达、海报招贴与手绘表达、书籍设计与手绘表达、UI界面设计与手绘表达、包装设计与手绘表达及VI品牌设计与手绘表达。书中结合大量的实例,全面分析了重点院校专业考试中的出题方向、考察重点以及考试的变革和发展趋势,以真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解析,并配以详尽的手绘步骤进行讲解,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介绍了视觉传达设计手绘的学习方法、考研快题手绘绘制要点与技巧,并展示了500余幅优秀的手绘范例作品。
这是一本关于设计史研究的学科导论性著作。作者约翰 A.沃克在总结当代西方设计史学科发展与专业教学的经验基础上,从多学科、多角度对设计史的学科性质、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模式与研究类型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与阐述,对困惑设计史研究的诸多问题,例如设计内涵与外延的界定、设计史的学科地位与学科性质、设计史学科与设计史著述之间的关系、设计史的方法论、设计史写作的不同范式与类型、设计史学科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关系等,作了条分缕析的解答。本书*后一部分由朱迪 阿特菲尔德撰写,是关于女性主义设计史的专题论文。
是针对设计学各专业学生开出一门跨方向交叉学习与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本教材配合课程,通过对用户体验、调研分析、设计思维、可持续设计等一系列设计理论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参与、观察、调研与设计方法训练,让学生理解设计的本质是发现问题,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以整合资源并解决问题,引导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需求。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主要放在主题项目的设计实践过程中,因此本教材精选了5-6个有代表性的课题实践 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小组,运用观察、记录、分析、提炼和设计等手段,展开一定主题的项目设计练习,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进行项目的规划及制作,通过观察方法、分析调研、逻辑思辨、协同创新等能力培养,基本掌握设计的思维、工具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