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Deco是装饰艺术的*终成果,是一种极具魅力和影响力的艺术风格,它塑造了现代奢华的流行理念的风格,而其纯粹的线条、明了的构图、优美的装饰纹案和耐人寻味的美感又不能简单地用奢华来进行定义。本书采用1000多幅经典的装饰艺术对象和空间的彩色图片,从家具及室内装饰、雕刻、绘画、图案、海报和装订、玻璃、陶瓷、灯饰、纺织、金属工艺、珠宝等方面,全面而彻底地向读者介绍了装饰艺术的发展过程。此外,它本着装饰艺术的精神,从时髦的法国家具设计师到流行一时的 现代流线型 风格的创造者,所有装饰艺术运动时期重要的艺术设计师们都在这本书中被一一讲解。对于装饰艺术的精髓而言,这本书的阐述无疑是非常丰富而又引人入胜的,并且具有非常高的权威性和透彻性。
这是*部具有全球性视野的设计史著作,作者维克多 马格林教授,以人类文明发展之初为起点,开启世界各地设计思想和实践的学术考察。第1卷(第1章-第19章)涵盖了人类社会初始到*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间段的设计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早的石窟艺术和手工工具,人类文明*个阶段出现的视觉和物质文化的关键事例,工业革命及其后果,以及*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设计。第2卷(第20章-第37章)聚焦于*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设计历史。在这一时期,大量的产品和大众传播设计扩散到世界大部分地区,第2卷也记录了这一时期特定地点和特定时间的设计,主题如德国1890年至1914年间艺术与工业的关系,1917年至1930年间的东欧先锋派,1918年至1933年魏玛共和国设计,1929年至1939年间的美国顾问设计师等。(第3卷讲述二战结束到当下的设计历史,后续推出。)
本书选取200余个维吾尔族传统造物案例,展开设计学解析,涉及传统建筑、服饰、餐饮、生活用具、生产用具、手工艺等六部分内容,将品种丰富的维吾尔族传统造物进行全面反映,全书按照丛书编排格式,围绕设计学本体进行概括和外延,选择案例具有代表性,图片精美,文字流畅。
Art Deco装饰艺术跨越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时期,迎来爵士乐时代、汽车时代与摩天大楼时代,在欧美大城市中掀起新浪潮,塑造一切,从金门大桥到不起眼的台灯,Art Deco装饰艺术的故事正是我们现代世界的故事。 Art Deco装饰艺术是20世纪装饰风格中最精致的存在。它以最纯粹的形式,从典型的法国奢华和精致形象发展而来,在20世纪20年代它通常通过异IN'l青调和非同寻常的材料来表现。后来,现代主义欧美设计师将金属和塑料融入“现代竖直线条”装饰风格,但现在该风格被称为“Deco”。虽然巴黎是这场运动的精神家园,但是装饰艺术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风格,来自欧洲和美洲各个国家的设计师都受到了大量国际艺术和手工艺传统产品目录的启发,从古埃及、古典地中海到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村镇。 在对装饰艺术时期装饰艺术最全面的描述中,阿拉斯
作为18世纪时期法国博物学家,布封耗费40年时间完成了36卷的巨制《自然史》,对后世影响深远。正是在他的主导下,在其合作者E.L.多邦东和M.多邦东的协助下,由同时代法国著名的雕版绘画师弗郎索瓦-尼古拉 马蒂内完成了1008幅精致的雕版手绘插图。这套18世纪的鸟类图鉴丛书,自1765年陆续问世以来,距今已有二百五十余年的历史。 这1008幅手绘图包含973幅鸟类插图,35幅其他动物插图(28种昆虫、3种两栖和爬行类动物图和4种珊瑚图);其中包括1228只鸟、24只金龟子、23只蛾、61只蝶、1只变色龙、1只海王星苔虫、3只负子蟾、1只飞蜥、5只天牛、2只螳螂和4丛珊瑚。 其中有些鸟类,如马岛蓝鸠、马斯卡林鹦鹉、卡罗莱纳长尾鹦鹉、塞内加尔长尾蜂虎、留尼汪红鹀、大海雀等早已绝迹;而像法国小鸨、阿波罗绢蝶、白鹈鹕等在有些地区以及灭绝。因此,这些插
本书系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书选取具有鲜明壮族地方特色的壮族原生态传统器物200余种,通过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和进行田野调查方式,详细介绍了器物的局部结构、实景效果、构造方式等。全书图文并茂,体例完备,案件精当,对我们进行壮族历史文化和民族风貌研究具有相当的意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北欧,好的设计是真正为提高生活质量而精工细作,而拥有它们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所以北欧设计风靡全球,常常给人带来特别的幸福感。想了解北欧设计是如何发展,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怎样的成果和体现吗?你需要一本认识现代北欧设计的全面指南。 本书汇总并整理了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冰岛北欧5国自20世纪初以来包括建筑、家具、灯具、玻璃制品、陶瓷、金属制品、木制品、塑料制品、纺织品、珠宝首饰和平面设计11大品类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及经典作品。来自北欧的纯粹创意,1000余幅高品质设计作品插图,它将成为所有设计师、收藏家以及关注生活品质的读者们详尽全面的 好设计 资料库和探寻生活之美的灵感之源。
本项目依托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传统设计思想与设计体系研究》(19AG007),最终成果《中国传统设计思想史纲》立足于中国传统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发展史实,划分为《四造六作:中国传统产业的技术演进与迭代》与《民生八维: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流行与消费》上、下两卷,具体包括营造、织造、铸造、烧造、木作、编作、石作、金作、纸作、漆作与衣着、餐饮、居住、出行、休闲、杂用、文娱、礼俗等内容。透过以上两大层面展开对中国传统造物的通史类设计研究,建构了中国传统造物的分类标准,拓展了设计研究的新领域。全书体例分为中国古代设计文献节选与注释、典型案例收集与分类、设计分析与专业解读等三大部分。三者互为依存,互为依托,形成文献史料、考古实物与设计分析的理论研究新范式。将历史实践与理论逻辑结合,观照中国
策展作为一个学科或者一种职业,自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出现之初,其合法性就一直备受争议,其原因多种多样,但是这个职业现在在中国确实相当时尚的职业,很多纷纷开艺术管理,然而这个学科如何走,存在什么问题,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年间,每一位有自觉意识和上进心的策展人,都试图对前人有所突破,而他们的实践和理论成果,也注定要由后人去检视、重述,甚至推倒。因此,有关策展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书收录了策展人的叙述、采访和展览自述等等文字,正如本书的编辑保罗·奥尼尔(Paul O’Neil)在序言中所说, “我迫切地想要编纂一本打破人称叙述的书,让策展人和艺术家从不同的策展视野出发,对其他策展人、他们的前辈或同侪的工作给出评论、批判及推断。”可谓这本书最为准确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