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历代不同,在演变中有传承、有变易、有创新,形成了我国灿烂辉煌、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为之有 衣冠王国 之美誉。商殷时期,已有平纹和菱形图案的织物。刺绣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针法之卓越多样,艺术性之高超,堪称无以伦比,独步世界,顾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京绣、汴绣、鲁绣、瓯绣、苗绣、羌绣、侗绣、瑶绣和水族马尾绣等诸多名绣,百花齐放,繁花似锦。 本辞典集主编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史论家吴山先生(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主编,获 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及中国美协颁发的 卓有成效的美术史论家 称号)多年之功,分门别类,收入6000多个词条,1900余幅插图,前有彩图,后有附录,是一本资料详实的专业工具书,填补了该学科领域辞典出版之空白。
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与服装面料加工和再造相关的知识,包括服装面料的重要性、面料用纤维与纱线、机织面料、针织面料、非织造面料、印染面料、传统再造面料等,理论深度合适,同时辅助图片理解,使读者深刻领会面料加工和再造的魅力,全面拓展读者在面料方面的视野。本书可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辅用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这本书的思考方式是以“追求立体平衡(比例)之美”的西欧审美思想为基础,在米勒的审美思考模式中发展形成的。换句话说,就是以数值的形式来认识立体的人体构成。在身高和胸围,以及与其他部位的相互平衡(比例)关系中存在着美感,基于这种认识就产生了8头身是最理想的比例这一共同的审美标准。 具体来说,就是针对某一特定的身高,胸围是多少才会最美?或者进一步推论,相对于身高的头部大小,四肢的长短、粗细以及与身高的比例等相关问题。通常,胸围略大于1/2身高,而其他的部位也同样与身高、胸围的尺寸存在着的比例关系。通过实际测量获得大量的数据,以此分析人体中存在的比例关系,并抽取其中最美的比例,并进一步用数值来解析特殊体型的比例
《中国蒙古族头饰》一书,收录的头饰大多是清末和民初的遗存,涵盖9个省区不同部落、不同地域的近百副头饰。此书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搜集和编撰的,部落、地域性特点突出,可谓 弥足珍贵 。在浩繁的头饰种类中,梳理出蒙古族妇女一生中头饰3次(姑娘、新娘、老年)变化,重点对各部落、各地区头饰的种类、结构、色彩、工艺、图案寓意、文化象征、佩带方法进行了解析,为了解蒙古族头饰的风貌和发展脉络提供了依据。 蒙古族头饰造型美艳,多为自然形态,以红色为基调,配色大胆精巧且大量使用金银、宝石装饰,结构复杂,地域性色彩突出,外形特征变化较大,或寓意,或象征,或崇拜,或信仰,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川民间戏曲雕刻选:建筑雕刻戏曲文物民俗旅游研究藏本,ISBN:9787806593660,作者: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编
本书是 工艺美术史论家吴山先生历时五年的心血之作。 吴山先生曾以编撰《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1989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获中国图书奖等六次大奖,他致力于中国工艺美术史论研究近半个世纪,研究成果丰硕,于2005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2008年荣获“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奖称号。 本辞典集吴山先生多年之功,分门别类,收入历代服装、染织、刺绣相关的6000多个词条,1900余幅插图,装帧设计精美,前有彩图,后有附录,是一本资料详实的专业工具书,填补了该学科领域辞典出版之空白。本书荣获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第二十一届全国 美术图书“金牛杯”银奖。
皮草设计趋势项目已经三年,由中国美术学院纺织服装研究院联合 企业哥本哈根皮草,以原创设计持续推动产业转型,经过多年的持续研究与拓展,所研发的设计趋势手工册已经推向欧洲。而“设计趋势”不仅仅只是能够启发和带动服装设计的发展,它还联动着产业、教学、科研、传媒、生活、资本等诸方面,同时,它是中国美术学院以设计趋势为课题的教学研究,联合本科与硕士的互通教学模式与国际化工作室的教学成果。
皮草设计趋势项目已经三年,由中国美术学院纺织服装研究院联合 企业哥本哈根皮草,以原创设计持续推动产业转型,经过多年的持续研究与拓展,所研发的设计趋势手工册已经推向欧洲。而“设计趋势”不仅仅只是能够启发和带动服装设计的发展,它还联动着产业、教学、科研、传媒、生活、资本等诸方面,同时,它是中国美术学院以设计趋势为课题的教学研究,联合本科与硕士的互通教学模式与国际化工作室的教学成果。
本书通过对史存下来的及今天考古出来的大量手资料,如石器、玉器、青铜器、壁画、石雕、陶器、木俑、陶俑、绘画等实物图片,还有近现代社会男子服装沿革的历史照片进行归纳、整理、研究,大致反映了从原始社会人类服装的雏形一直到现代社会的男子服装变化,特别是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中华男子服装演变发展的过程,从而表明中华男子服装应占有世界服装发展史一席之地。 作为专题研究中华男子服装发展史的书籍,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史料翔实。除可用作服装专业教学和服装艺术设计工具书之外,对于其他相关美术创作,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通过对史存下来的及今天考古出来的大量手资料,如石器、玉器、青铜器、壁画、石雕、陶器、木俑、陶俑、绘画等实物图片,还有近现代社会男子服装沿革的历史照片进行归纳、整理、研究,大致反映了从原始社会人类服装的雏形一直到现代社会的男子服装变化,特别是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中华男子服装演变发展的过程,从而表明中华男子服装应占有世界服装发展史一席之地。 作为专题研究中华男子服装发展史的书籍,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史料翔实。除可用作服装专业教学和服装艺术设计工具书之外,对于其他相关美术创作,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 工艺美术史论家吴山先生历时五年的心血之作。 吴山先生曾以编撰《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1989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获中国图书奖等六次大奖,他致力于中国工艺美术史论研究近半个世纪,研究成果丰硕,于2005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2008年荣获“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奖称号。 本辞典集吴山先生多年之功,分门别类,收入历代服装、染织、刺绣相关的6000多个词条,1900余幅插图,装帧设计精美,前有彩图,后有附录,是一本资料详实的专业工具书,填补了该学科领域辞典出版之空白。本书荣获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第二十一届全国 美术图书“金牛杯”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