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明清两代紫砂相关古籍的整理和校注,其中包括《阳羡茗壶系》(明 周高起),《阳羡名陶录》(清 吴骞),《茗壶图录》(日本 奥玄宝)三本1911年前刊印物。后一部书虽然是日本人撰写,但全部以紫砂陶为内容,清光绪年间有石印本流传,并被收录于多套美术丛书,广为传播,因此是紫砂的重要文献籍,必然需要收录。 本书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梳理,以《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茗壶图录》为主要古籍整理校注,后附加《阳羡砂壶图考》(民国李景康 张虹),《宜兴陶器概要》(民国周润身 周幽东),以及《明清各名家砂壶全形集拓》(民国邓实),《茗壶二十品》(承名世摹本)作为文献补充。
在手工印染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间艺人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符合工艺特征的吉祥纹样。作者调研、收集近5年,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蓝印花布的应用形式和图案做一个系统的挖掘和研究,以项目纹样集成的形式,以实物收集资料为基础,力求通过图片的形式全面完整的展现各个地区传统蓝印花布在民间的应用状况及民俗内涵。
汉代漆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与工艺形态,它作为漆物体系,已然建构出了汉人的生活理念、审美观念与文化体系。本书以汉代漆艺为研究对象,兼采前人研究之长,聚焦汉代漆艺的整体文化生态,旨在勾勒出汉代漆艺的发生、进化、形态、范畴、命题、风格、符号、美育等文化范式,以期整体地呈现汉代漆艺的体系性文化风貌,恐有助于留住汉代漆工精神与漆文化记忆。
装饰是以一定物质材料表现自然与时代风尚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装饰图案是一种可以独立鉴赏和使用的艺术样式,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与地域表现出风貌各异的艺术精神和美学观念。中国的装饰图案与数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共沉浮,形成了数量庞大、门类齐全的文化遗产,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与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世界装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至为深远。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历代装饰图案的兴起、发展、演化、积累与嬗变,分析其艺术表现的时代特征,阐释其装饰思想与风格,是一部架构清晰、内容丰富的装饰艺术史论著。全书共十三章。第一章从整体上概述装饰图案的概念、特征、分类、变形手法及构图方式。第二章纵向梳理中国装饰图案在各历史时期演变发展的源流,上溯至旧石器时代,下及现当代。第三至
《水石盆景创作》是作者乔红根水石盆景创作心得的总结与提炼,《水石盆景创作》内容全面而翔实。重点介绍了水石盆景的各种形式,水石盆景的选材和加工制作,水石盆景的布局,植物种植、摆件点缀和盆、架的配置等;也介绍了水石盆景的起源,水石盆景的艺术美、意境美和欣赏,水石盆景的养护与陈设,水石盆景的常用术语与题名;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水石盆景创作的实例,作者的水石盆景作品欣赏。无论是刚入门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盆景爱好者都能从中得到启迪和借鉴。
这批活跃在当今的广彩工艺美术大师们的作品体现的是曾经辉煌的美丽广彩,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当今盛世中国,别具风采,魅力永存。本书作品时间跨度从清乾隆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乃至当今活跃在传承创新*线的广彩工艺美术大师们的精品佳作,以此呈献给热爱广彩,热爱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广大观众。
《硬木家具传统修复技法》语言朴实,图文并茂,读之亲切易懂。用饱含情感的口述风格,将父子多年积累的修复技法和经验,作了细致人微的形象描述。将工具、材料、技法乃至干活时的身心感受娓娓道来,并讲述了木工历史及自家故事,涉猎广泛有趣,读之毫无生涩之感。 更可贵之处在于,文中还用了很多旧时修复匠师们随口常说的行话。把这些几近失传的“活化石”术语见之文字,成为古典家具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