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县隶属于广东省惠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东北边缘,作为首批被文化部命名的“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之一,它与上海金山、陕西户县的农民画齐名。龙门农民画创作活动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龙门农民画主要以节庆喜事、特色民俗、田间劳动为主要题材,用浓墨重彩渲染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表现出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风俗、劳动、爱情、社会的思考及理解,出现了谭池发、陈权枢、黄伟平、王汉池、曾宝田、陈少元、梁彩欢等一批有影响的农民画家。
学术是一种建设。为延续与深化此次研讨,进而加强国际间中国年画的研究与交流,活跃这一巨大而丰厚的文化遗产的学术空间,并为建立极具可能的“年画学”奠定基础。我们将在本集中增加“四海声音”一栏的版面。由于本集出版正值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李福清八十寿辰,故特设专栏,彰显这位国际上年画研究大家斐然的学术成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壮丽诗篇。使人们心潮澎湃,给庐山增色添辉。钟灵毓秀的赣北大地,东襟浩渺鄱湖,北枕滔滔长江。在风云际会、气象万千的江河湖水之间,矗立着千古名山——庐山。这里自古是从楚到吴的咽喉之地,也是从中原到南粤的必经之路,雄镇着中国的东南半壁。自古至今,这里南北交织、七省通衢,商贾汇聚、人文荟萃。在中国历史上,这里“三大茶市有其名,四大米市有其位”。千百年来,秀美的自然山川,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并催生了灿烂的庐山文化。1996年,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人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紧密联系的文化景
在堪称一绝的中国民间工艺——苗族刺绣所蕴涵的众多文化意义中,纪录和铭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不断迁徙的精神途中,花开花落的鱼跃鸢飞,大自然无限丰富的形态,无往而不成为苗族先人表达思想的媒介,本书的创作来自这种表达的冲动,但创作的过程却力不从心,先人的智慧令子孙们渴望而不及,好在有众多的图片为本书提供了文字所不能描述的直观形象。最终,本书所表达的只是几个片段,称之为“解读”实在有点汗颜,但是如果读者能从中或“点”或“线”或“面”地有所拾遗,找到些谜底,我们也就非常高兴了。当然,繁杂之中的疏漏和谬误是避免不了的,还望大方之家一一指证。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作品,在婚嫁日、节假日等喜庆的日子都用得上。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日渐上升,人们的审美情趣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钟情于剪纸这一古老而美好的艺术事业的人已是少之又少。然而,赵子平,一个既普通又不平凡的民间艺术人,却依然沉浸于这一古老的艺术世界中。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笔者走进孙的艺术世界,同时,也顺便看看她以往的生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