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筑正在快速转变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的专业,建筑师用以构思和阐释自己理念的语言也愈加多元。赖彦吉以一种出人意料的、全然独特的方式了当代现有的建筑表现和模式。《无处之民》是作者受图面建筑学启发而诞生的一本关于建筑、城市的图像小说,以虚构来梳理思考,探讨诸多建筑难题,或有助于新生代建筑理论和建筑批评的形成。
《人物装饰画》囊括了不同人物造型的装饰画,这些装饰画造型新颖、风格独特,是作者对人物造型的独特领悟,适合临摹和借鉴。
本书集结40位造园大师的生平及作品,分成类进行系统地组织整理,由古及今,内容详实。类是精神园林,讲究造园意匠,列举亚洲及欧洲的造园大师,利用各种自然元素,营造特殊的精神场所。第二类是用直线塑造的园林,书中对西方园林中规则式园林进行了梳理,结合了设计师自身的成长和游历过程,在作品中从各个角度为读者展现直线园林的美。第三类是用曲线塑造的园林,阐述了绘画艺术对于曲线在园林设计应用中的影响。第四类是园林中的植物元素,利用植物本身的特性构建园林,充分结合当地特色,利用植物的姿、色、香、韵,进行组织空间、改造地形。
本书就我国东西南北中各个地区典型民居的建造和在那里居住的人们的生活,以漫画小人盖房子的方式配以简练干净的文字解说,能够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了解我们独有的居住和建造方式,以及那里生动的生活和其中透出来的独特文化。
《美国风景园林》对美国风景园林的发展历史、风景园林法规与管理等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对美国的国家公园、州立公园、城市绿化、绿廊、植物园、现代园林等各类风景园林的概况与特点,作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图文配合的全面介绍与分析。
香港陡峭崎岖的地形造成了这种状况:已建楼宇区紧凑、空间经验丰富,很少远离山地和水域,由一系列公共交通互相连通。《香港造城记》一书的三位作者在这些状况中发现了价值:一个具有小城市足迹的大都市,乘车出行时公共交通的使用率达90%,与自然亲近。虽然这个紧凑的城市是城市思考者们经常提倡的模式,但它却是很少可以遇到的。本书清晰的文本和200多幅大部分系原创的插图(包括设计未来的图像),对于城市设计师、建筑师、规划者、景观建筑师和其他关注城市设计、密度、城市理论、东亚都市主义,以及香港建筑形式的历史和未来的城市专业人员来说,都是最基本的。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共分三个部分,部分介绍了国家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系统,以及规划设计前需要做的湿地公园最重要的环境资源、湿地资源、风景资源以及生态功能的调查与评价内容。第二部分分别从湿地保护、恢复、合理利用、公园管理等全面详细介绍了其规划设计的方法与内容。第三部分介绍了目前国家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实施中所需要的政府财政补助资金实施方案编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能力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和涉及到与国际接轨的湿地保护管理计划编制等内容,目的为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全书内容完整,文字流畅,是一本可供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者参考的理论书籍。
洋洋八大卷,照片数千帧,捧书在手,立即会感到这部图书采用分类分卷方法的好处。面对古建筑庞大纷繁的世界,我们不会感到困惑,选择其中任何感兴趣的一卷,都呆以有条不紊地走进去,然后一卷又一卷分门别类地欣赏到门楼之庄重、楼阁之挺拔、版坊之神圣、书院之典雅、祠堂之崇高、会馆之富丽、戏台之绚丽和宅第之安详。本书还注意展示地域的多元、历史的多变、人文的多样,匠人与艺人手法与技术的不同,以及文化的差异造就的审美的缤绘,从而使读者感受到中国建筑文化浩无际涯的宽度。 同时,本书又非常精心于照片的拍摄。摄影师们着力从景象中摄取内在的意境,又刻意用细节放大历史的辉煌,使读者了解到中国建筑艺术高度。而精练的文字阐述,进而发掘出建筑文化的深度。于是,一部中国古建筑大观就这样立体地赏心悦目地摆在眼
《山水之境:中国文化中的风景园林》是一本有关中国山水园林文化的论文集,但作者并不限于建筑园林专业,而多是外历史文化领域的知名学者,其中多位是三联的老作者,如柯律格、包华石、汪跃进等。全书有选择性地收入了他们的相关论文12篇,从艺术、文学、建筑、考古不同方面,展示了中国园林文化的历史面貌。
世界景观设计的历史必定是一部人类文化的历史,它基于时空相关最广泛的观念来考察景观历史。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艺术的史学探究,试图论证艺术的哲学理念以及美学思想。通过艺术加以表达自然和塑造自然。一部景观设计的历史是书人类思想历史的另一种方法,因此本书在寻求展示一些特殊场景设计图时,还兼顾大量的文字描述。书中把景观作为对宇宙、自然、人性的态度来阐释,展示景观如何与其他密不可分的艺术门类来共享艺术形式。这些艺形式包括绘画、雕塑、建筑以及其他装饰艺术,同样还包括文字及其他思想意识的表达手法。它叙述了人类与世界之间在的关系,阐明了自然赋予人类的秩序和意义,以及表现了人类为提高不同场所显著程度而设计建造不同景观的表现形式。 从史前篱到凡尔赛皇家园林,从秘鲁纳斯卡图案到北京故宫,从古埃及
《青岛老建筑之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青岛老建筑的前世今生。它以栈桥为起点,将青岛老城区里的主要老建筑梳理为七条经典游览路线,分九章对其进行介绍,并对每条线路上的经典建筑进行历史解读与建筑艺术赏析。解读和赏析尽量简明,保证可读性,在传达青岛老建筑艺术性的同时,传达其文化内涵。
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时代信息的载体,忠实地记载着其建造年代的科技教育、文化艺术、政治伦理、民俗风情、经济财力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近低建筑所体现的西方文化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正是定特定历史时期真实的写照。 该书作者历时15年之久,走遍济南的大街小巷,搜寻到110余处风格各异的近代建筑物,收集拍摄了540余幅珍贵图片,结合各种历史文献,力求图文并茂描述、介绍每一个建筑物的建造经过、历史变迁、风格特征及历史文化内涵。通过阅读该书,人们不但可以欣赏到这些近代建筑艺术精品,全面了解认识其历史和价值,从而增强保护这些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而且能真切地贪图到其所体现的世事沧桑和文化变迁,从而激起对过眼烟云的追忆和怀思……
《绍兴风景园林与水》介绍了绍兴风景园林的特色。如果对绍兴园林有兴趣,不妨一读。《绍兴风景园林与水》作者经过实地调查、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研究,较系统全面地记述了绍兴历史上越王勾践时期至当代的风景园林发展;对历史上像兰亭、谢安东山遗址等景区或事件、人物进行了深入考证,有新突破;较充分地论述了绍兴风景园林的风格和特色,突出了主体、文化和风情;较深入地论述了绍兴风景园林和水的关系,指出了保护好水环境的重要意义。《绍兴风景园林与水》的出版提高了绍兴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