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享有盛誉的经典著作中,建筑史学者大卫 沃特金追溯了西方建筑的历史,从早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以及21世纪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涉猎的建筑大师有布鲁内莱斯基、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贝尼尼、辛克尔、麦金托什、彼得 贝伦斯、勒 柯布西耶、弗兰克 盖里等。通过历史长河中的诸多建筑和大师,作者揭示了古典建筑语言的持续生命力,如古希腊时期的建筑样式,到 1900 年左右纽约的麦金、米德和怀特的作品中,得见贯穿其中的建筑脉络。 本书视角全面不失深度,文字通俗不失专业性,图文并茂,自西方建筑之始延展至近现代,完整讲述了西方建筑的故事,并为21世纪的新发展单独设立一章,内容涉及计算机与建筑,以及可持续性与环境问题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
2019年,巴黎圣母院因火灾而损毁严重,你会因为还没来得及了解、欣赏它而感到遗憾吗?在欧洲,有非常多历史悠久、壮观唯美的教堂建筑。你也许会震撼于科隆大教堂盛期哥特式建筑的宏伟与华丽, 赞叹威尼斯圣马可教堂拜占庭风格的精致装饰, 或者一直想去参观巴塞罗那建筑怪才高迪的世纪经典之作……其实,它们大都不断被损毁又重建,在时光的洗礼中饱经风霜,历史悠久却又脆弱易逝。这些神圣的建筑艺术遗迹值得我们珍惜以待。 通过《神圣之美:欧洲教堂艺术》,读者可以“参观”到欧洲152座经典教堂令人震撼、触动人心的美。《神圣之美:欧洲教堂艺术》按照国家和地区分类,总结教堂建筑不同风格的发展与变迁,并将欧洲主要地区划分为 11 条路线,读者横跨欧洲,通过简洁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令其欣赏到欧洲经典教堂建筑的宏伟外观、壮丽的穹顶、
本书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对其近三十年来的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所形成的 胜景几何 思想的系统化、理论性著述。 胜景几何 ,即通过营造建筑与自然的交互情境,形成一种 现实理想空间营造范式 ,并将 自然 纳入延续两千年来的 坚固、适用、愉悦 建筑学三原则之中,提出面向现实和未来的当代人类建筑学的新可能性。中国文明网曾评价他的 胜景几何 思想:用当代观念、技术、方法,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处理城市与建筑问题,创作出一系列体现当代性并具有文化厚度和艺术感染力的建筑作品。本书包含李兴钢及其工作室十个主题下的约40项代表性建筑设计作品,文图并茂,思想与实践并重。
本书以奥雅新中式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轴线,记录奥雅新中式精品项目,包括北京泰禾运河岸上的院子,北京保利东郡,上海城投佘山玺樾,天津世茂希尔顿酒店,展示奥雅在新中式景观设计方面的新思路和创新实践手法。
世界景观设计的历史必定是一部人类文化的历史,它基于时空相关最广泛的观念来考察景观历史。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艺术的史学探究,试图论证艺术的哲学理念以及美学思想。通过艺术加以表达自然和塑造自然。一部景观设计的历史是书人类思想历史的另一种方法,因此本书在寻求展示一些特殊场景设计图时,还兼顾大量的文字描述。书中把景观作为对宇宙、自然、人性的态度来阐释,展示景观如何与其他密不可分的艺术门类来共享艺术形式。这些艺形式包括绘画、雕塑、建筑以及其他装饰艺术,同样还包括文字及其他思想意识的表达手法。它叙述了人类与世界之间在的关系,阐明了自然赋予人类的秩序和意义,以及表现了人类为提高不同场所显著程度而设计建造不同景观的表现形式。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重点阐述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建设的内容与要求。全书共分10个章节:章概述了地质公园的基本概念和我国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第2章介绍了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和批准命名的程序要求,规定了申报条件、申报材料编写和建设验收标准等;第3~8章是全书的重点,主要对国家地质公园在管理机构与规划、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与保护、科学研究与普及、科学解说系统、信息系统、地学旅游与推广等方面的建设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明确规定;第9章介绍了国家地质公园的检查和评估制度,明确了检查评估的程序、内容和标准。为使人们了解世界地质公园相关内容,专设0章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概念、发展、申报与评估等进行综述。
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改变了设计师开发和表达视觉想象的方式,手绘草图仍然是一项核心技能——捕捉视觉创意流以及在现场进一步发展它们。本书带来了在数字世界中运用徒手速写的前沿的、实用的方法,展示了如何运用手绘快速捕捉创意,然后用数字工具将其深入并美化。本书为建筑师和设计师进行创作提供了实用的指南。建筑类图书的书作家、美籍华人程大锦先生作序并推荐。
《井上雄彦遇见高迪》收录:数十幅水彩画、水墨画、人物素描、瓷砖拼贴画等井上雄彦随笔创作;多幅西班牙当代特色建筑照片;井上雄彦专访与西班牙游记;井上雄彦亲笔绘制中文瓷砖拼贴画;高迪设计的圣家族大教堂相关详细资料。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重点阐述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建设的内容与要求。全书共分10个章节:章概述了地质公园的基本概念和我国地质公园的发展历程;第2章介绍了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和批准命名的程序要求,规定了申报条件、申报材料编写和建设验收标准等;第3~8章是全书的重点,主要对国家地质公园在管理机构与规划、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与保护、科学研究与普及、科学解说系统、信息系统、地学旅游与推广等方面的建设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明确规定;第9章介绍了国家地质公园的检查和评估制度,明确了检查评估的程序、内容和标准。为使人们了解世界地质公园相关内容,专设0章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概念、发展、申报与评估等进行综述。
在种类繁多的传统民居中,北京四合院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阐释着“天人合一“的居住理念。本书以详实的笔墨介绍了四合院的形成、发展及类型和布局,并以图文形式对四合院的构造进行全方面的解读。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选题所涉范围是比较全面的,从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理论,建筑制度、建筑文化观、建筑艺术、建筑形制、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等各个层面来阐释中国建筑文化的特征,是一套全面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大型学术丛书。从建筑文化学到建筑思想的渊源、流变,从建筑的词源到典辛制度的考录,从墓葬建筑到园林,从史前的聚落形态到历代城市的演变,从创作理论到形制的源流,从装饰艺术到小品的文化观,从建筑的外部空间构成到环境生态观,从历代名作、名匠到军事、桥梁建筑艺术莫不包罗并列、几乎各专著本身即具有新创性。《中国村镇建筑文化》对中国村镇建筑文化进行了研究。
本书是备受赞誉的美国华裔建筑师与艺术家林璎的作品集,以丰富的图片展示了林璎的50多件作品,包括数量可观的珍贵草稿和手绘图。 从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大地艺术作品,到“汇流”系列景观项目,林璎一直在探索人们体验景观并与之发生联系的方式,致力于重建人与历史、地域、集体记忆和自然的本应相互交融的关系。她的建筑作品往往与景观和环境有强烈呼应,也格外重视设计的可持续性;而在她的小型工作室作品里,则常常融入了以科学方法收集的数据和对这些科学数据的直觉式的呈现。 自20岁左右进入公众视野开始,林璎一直在提出各种思考与构建图景的方式,这些方式抗拒任何类别、流派与界限。她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植入作品之中,以颇具东方特色的柔和与不争的方式表达。 林璎关注地球环境多年,目前正在创作一座基于网络的纪念碑作品——
日本庭园是人、时间、自然三者的相得益彰的杰作,是对再现自然、模仿自然的无尽追寻。 《日本庭园:简约宁静和谐》收录了或大或小的二十三座日本庭园,它们有的跻身于喧嚣闹市,有的隐匿于偏远乡间;有的秉承传统特色,有的却颇具现代格调。园艺专家凝练的文字陈述与摄影师精彩的镜头定格,为读者呈现出了日本庭园的独特魅力与神奇之处,以及日本庭园的构成元素与作庭技巧。 请跟随《日本庭园:简约宁静和谐》一起体味日本庭园典型的代表作,感受日本文化“简约、宁静、和谐”的底蕴与精髓。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囊括了作者八年以来在中式古典建筑设计和施工一线的实践经验和资料整理的成果。和学术专著不同,这本书并没有明确的时代界限,因为在古典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历史中,实际的做法、风格和术语早已互相融合,模糊了时代和地域的边界。本书采用图解形式,将三百余张精美的手绘插图与通俗易懂的文字解析相结合,向读者系统地讲解了每一个古典球筑构件的加工和安装过程,剖析了一些常见的民间中式古典建筑营造工艺和结构。其中还加入了大量附着于古典建筑上的雕刻、纹样,以及有趣的典故和民间传说。 本书适合传统文化爱好者、艺术从业者、历史文化研究者、建筑设计师和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