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享有盛誉的经典著作中,建筑史学者大卫 沃特金追溯了西方建筑的历史,从早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以及21世纪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涉猎的建筑大师有布鲁内莱斯基、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贝尼尼、辛克尔、麦金托什、彼得 贝伦斯、勒 柯布西耶、弗兰克 盖里等。通过历史长河中的诸多建筑和大师,作者揭示了古典建筑语言的持续生命力,如古希腊时期的建筑样式,到 1900 年左右纽约的麦金、米德和怀特的作品中,得见贯穿其中的建筑脉络。 本书视角全面不失深度,文字通俗不失专业性,图文并茂,自西方建筑之始延展至近现代,完整讲述了西方建筑的故事,并为21世纪的新发展单独设立一章,内容涉及计算机与建筑,以及可持续性与环境问题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
2019年,巴黎圣母院因火灾而损毁严重,你会因为还没来得及了解、欣赏它而感到遗憾吗?在欧洲,有非常多历史悠久、壮观唯美的教堂建筑。你也许会震撼于科隆大教堂盛期哥特式建筑的宏伟与华丽, 赞叹威尼斯圣马可教堂拜占庭风格的精致装饰, 或者一直想去参观巴塞罗那建筑怪才高迪的世纪经典之作……其实,它们大都不断被损毁又重建,在时光的洗礼中饱经风霜,历史悠久却又脆弱易逝。这些神圣的建筑艺术遗迹值得我们珍惜以待。 通过《神圣之美:欧洲教堂艺术》,读者可以“参观”到欧洲152座经典教堂令人震撼、触动人心的美。《神圣之美:欧洲教堂艺术》按照国家和地区分类,总结教堂建筑不同风格的发展与变迁,并将欧洲主要地区划分为 11 条路线,读者横跨欧洲,通过简洁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令其欣赏到欧洲经典教堂建筑的宏伟外观、壮丽的穹顶、
本书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对其近三十年来的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所形成的 胜景几何 思想的系统化、理论性著述。 胜景几何 ,即通过营造建筑与自然的交互情境,形成一种 现实理想空间营造范式 ,并将 自然 纳入延续两千年来的 坚固、适用、愉悦 建筑学三原则之中,提出面向现实和未来的当代人类建筑学的新可能性。中国文明网曾评价他的 胜景几何 思想:用当代观念、技术、方法,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处理城市与建筑问题,创作出一系列体现当代性并具有文化厚度和艺术感染力的建筑作品。本书包含李兴钢及其工作室十个主题下的约40项代表性建筑设计作品,文图并茂,思想与实践并重。
本书以奥雅新中式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轴线,记录奥雅新中式精品项目,包括北京泰禾运河岸上的院子,北京保利东郡,上海城投佘山玺樾,天津世茂希尔顿酒店,展示奥雅在新中式景观设计方面的新思路和创新实践手法。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不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形式风格上,始终是承前启后、一脉相传,保持着一贯完整的建筑体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征,在世界建筑体系中独树一帜。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丛书共设18个分册。由资深建筑学书刊编审杨永生总策划,并帮助我们审定了一些书稿。各分册作者均为我国古建研究和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教授。他们以生动、凝炼的笔触,将深广博大的古建知识、古建文化娓娓道来,使您在浏览古建名胜时对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始建年代、建筑材料、结构方式、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及相关历史故事有较全面的了解。
本书作者对当今世界的16位最有创意的设计师进行了关于美学问题的访谈,每个受访者的访谈为一个独立章节,内容包括设计师肖像、简介、主要的设计作品以及设计思想,在访谈中每位设计师都坦率的表达了自己的信仰、工作经验和独特的美学观点,给读者展示了这些前卫设计师的精神世界。
作者夏克梁喜欢选用签字笔作为钢笔画的首要工具,以朴实的线条为画面语言的主要特征,力求在线条的组织表现上活跃与多变,使作品臻于造型严谨而不呆滞,用线规整而不琐屑的艺术效果。本书为夏克梁钢笔建筑画,所展现的作品就是以我国广西、越南两地的民居为主要表现对象,均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作,大部分是根据所收集的素材创作而成,也有近二十件作品是现场写生完成的,体现了作者现阶段对钢笔画认识的一个小结。
《可食景观》从可食景观的概念、历史、现状和功能,可食景观的规划、景观设计、植物设计、活动设计,可食景观的施工养护、种植工程、植物整形,居住区的可食景观,城市公共空间的可食景观,都市农业,可食景观的展望等各个方面,结合文化、生态和景观的角度,全面论述了可食景观。《可食景观》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既有一定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