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是关于我国浙江、福建、甘肃、云南、湖北和重庆等省市的木拱廊桥建筑艺术研究的图书。其中,重点着眼于分布在浙江、福建山区的温州市、丽水市、宁德市、南平市和福州市等5个地市的泰顺县、景宁畲族县、庆元县、青田县、寿宁县、屏南县、周宁县、古田县、福安(县级)市、柘荣县、福鼎(县级)市、霞浦县、政和县、建瓯(县级)市、晋安区、闽清县、闽侯县等17个区县市内的一百余座古代遗存下来木拱廊桥。本项目将针对这些古代杰出的木拱桥建筑建造的环境、材料、比例、尺度、构造、装饰、色彩、匠艺等建筑艺术形态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和整理,结合木拱廊桥的建筑测绘图、精美的摄影照片、古代文献中的线描插图等图像资料以及文字描述材料,再现中国古代木拱廊桥建筑艺术的全貌。 本书的出版,将会在此领域填补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与管理》由李浩良、孙华平主编,本书专门阐述抽水蓄能电站生产与运行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30章,主要内容包括:抽水蓄能电站作用和发展历程、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设备运行与维护要求、电站生产和技术管理等。本书取材以反映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行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为主,同时也适当介绍其他类型抽水蓄能机组和国内外有关的先进技术,并侧重于介绍抽水蓄能电站现场生产与运行管理的实际经验。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与管理》适合各类型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培训学习,也可作为从事抽水蓄能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一本从建筑学、规划学、城市设计学、景观学、文化学及公共文化哲学和制度经济学等方面建构公共艺术基本理论框架的著作,共有四编十章。编序论部分论述公共艺术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方法与原则以及公共艺术的学科特征和学科构成。第二编共有三章,论述公共艺术与城市的本质、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的实现。第三编的三章主要论述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的意义实现、组成城市空间意象的作用与特点以及在公共空闻中的表现形态。第四编共有四章,主要是从公共艺术的创作性质、公共生活中的公共艺术的享用,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资本的储存与激活和公共艺术实施的制度设计与保障,论述公共艺术的社会学、文化学与经济学的意义与价值。
本书主要选录了与明代园林艺术有关的篇章,内容既有园林景观的描述、园林的游赏、园林的沿芏,也有造园法则和美学业思想的阐发,具有相当的文学与美学价值。选文后附有简要说明、作者简介和注释,书中还有100多幅精美的有关明代园林的绘画,能够更直观地领引我们进入明代园林的世界。 本书既可供研究古代,尤其是明代园林艺术及历史的专业工作者参考,也可供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园林爱好者、旅游者阅读欣赏。
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以其清新简洁的特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进而成为当下国际社会较为流行的设计风格之一。极简主义以简单为追求,这种设计风格在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 本书《极简空间》精选47个极简风格的公寓和住宅设计案例,抛开了多余的元素、色彩、形状和纹理,通过作品深入剖析了这一设计领域,对专业设计师以及相关设计专业的师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书以室内设计为主线,以手绘表现为手段,以实际工作经验为基础,以提高室内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为目的,从室内设计手绘概述讲起,详细介绍了自然元素对设计的提示、室内主题创意设计对元素的捕捉、室内设计手绘沟通、家居空间手绘方案设计、公共空间手绘方案设计分析、软装手绘设计,以及室内设计方案手绘探讨与绘制。全书结构清晰,主题明确,将设计与手绘地结合在一起,以使设计师重新认识手绘对于设计的重要性和灵活性。本书附带教学资源下载,是精心为读者准备的视频教学资料,能将室内手绘知识更清晰、更直观、更具体地展现给每一位读者,可以与图书配合学习,效果更佳。本书适合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室内设计公司的职员、室内设计师及所有对手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培训机构的教学用书。
塔,是中国古代文明、文化的一种重要标志和象征,也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佛教传来我国,结合中国特色创立的佛教寺院和中国塔有了很大的发展,塔是寺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建造,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小型的塔可作为雕刻艺术品,纪念品;高大的塔则是古代的多层建筑,它涉及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状况,也涉及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结构、力学等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古塔本身的表现已超过其作为建筑物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还将历史学,文化学,宗教学,哲学,美学,考古学,民族学乃至旅游学等不同学科的价值集于一身。对塔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地研究,是一个有十分重大意义的课题。 本书是由国内外著名的古建专家,建筑史学家张驭寰先生经数十年研究集大成之专著,全书收集600余幅实物照片和图。对我国的塔,
当代教育学主张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是在体验中发生的。本书借助从世界各地精心挑选出来的幼儿园、儿童看护机构和托儿所的设计案例,揭示儿童成长与儿童早期学习空间设计的关系。这些案例向读者展示了真实、有鼓励性且意义深远的环境设计、它们蕴含了丰富、有效和直观的实践经验,帮助儿童走进真实的自然和人类世界,直至他们发现并掌握一切成长所需的事物。本书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空间品质的提升上,而非仅仅是学前建筑的设计。编者为每则案例配以简短的评论,以此突出设计、用途和功能方面的重要元素,这些元素也有助于儿童发展他们自己的个性课程。部分案例中的简短访谈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设计师的理念和设计过程。编者希望以这本图文并茂的全彩印制图书点燃幼儿园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户外游乐场设计师乃至儿童教育工作者的灵感
《一颗印:昆明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的作者杨安宁、钱俊先生多年从事文物保护及维修工作。为了能让现存的建筑得到有效保护,使更多的人认识昆明“一颗印”式民居建筑,两人经过一年多的走访调查,将所采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对比后,详作记录,精心整理和研究,总结了昆明“一颗印”式民居建筑的建筑模式及其反映的文化形态。洋洋万语,竟成大观,集成《一颗印:昆明地区民居建筑文化》一书。《一颗印:昆明地区民居建筑文化》从昆明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装饰艺术及“一颗印”式民居建筑所用材料和来源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一颗印”式民居建筑的社会背景和人文心态,使读者在书中能从不同角度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