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是关于我国浙江、福建、甘肃、云南、湖北和重庆等省市的木拱廊桥建筑艺术研究的图书。其中,重点着眼于分布在浙江、福建山区的温州市、丽水市、宁德市、南平市和福州市等5个地市的泰顺县、景宁畲族县、庆元县、青田县、寿宁县、屏南县、周宁县、古田县、福安(县级)市、柘荣县、福鼎(县级)市、霞浦县、政和县、建瓯(县级)市、晋安区、闽清县、闽侯县等17个区县市内的一百余座古代遗存下来木拱廊桥。本项目将针对这些古代杰出的木拱桥建筑建造的环境、材料、比例、尺度、构造、装饰、色彩、匠艺等建筑艺术形态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和整理,结合木拱廊桥的建筑测绘图、精美的摄影照片、古代文献中的线描插图等图像资料以及文字描述材料,再现中国古代木拱廊桥建筑艺术的全貌。 本书的出版,将会在此领域填补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学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父名绪;天宝末避难举族东迁,尝为浙西颧察使韦元甫幕僚。禹锡出生在其徒迁之后,故童年时代会生活在江南。禹锡弱冠卽有文名。贞元9年(793),年22岁登进士第,复登拔萃科。授太子校书。后为渭南主簿。贞元19年(803),擢监察御史裹行,与王叔文、韦执谊等始有遇从。德宗以贞元21年(805)正月卒,太子李诵卽位,是为顺宗,改元永贞。时韦执谊为相,王伾、王叔文为翰林学士,叔文外郎,宝掌度支盐铁副使。柳宗元、刘禹锡诸人均擢居要职,宗元为礼部员外郎;禹锡迁屯田员外郎,宝掌度支盐铁使之文案。正当吏治革新之时,宦宫集圑与藩鎭势力内外勾结,逼迫顺宗逊位,拥立李纯为宪宗。于是,革新集圑成员书遭迫害。
本书通过对艺术以不同的方式介入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景观及室内的设计、创作实例剖析,阐述艺术在城市中的公共价值和作用。每一个艺术项目的分析角度虽然各有侧重,但始终以表述作者针对性的研究过程和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理念以及设计方法为主旨,是原创艺术及方法交流的媒介。该书推崇在有限空间中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推崇在艺术、城市空间及人际关系模式之间巧妙地形成一种可解读的关系,尽管这些艺术不能代表整体的区域,但却充分体现这一区域艺术的特征与趋向,触动人和环境的互动,引发人们的联想以至于行为,使得艺术因此又有了自由拓展的新领域,具有了“公共”的意义。 本书可供城市环境设计、城市公共艺术专业人士、学生参考或学习,也可供艺术爱好者欣赏。
《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是关于我国浙江、福建、甘肃、云南、湖北和重庆等省市的木拱廊桥建筑艺术研究的图书。其中,重点着眼于分布在浙江、福建山区的温州市、丽水市、宁德市、南平市和福州市等5个地市的泰顺县、景宁畲族县、庆元县、青田县、寿宁县、屏南县、周宁县、古田县、福安(县级)市、柘荣县、福鼎(县级)市、霞浦县、政和县、建瓯(县级)市、晋安区、闽清县、闽侯县等17个区县市内的一百余座古代遗存下来木拱廊桥。本项目将针对这些古代杰出的木拱桥建筑建造的环境、材料、比例、尺度、构造、装饰、色彩、匠艺等建筑艺术形态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和整理,结合木拱廊桥的建筑测绘图、精美的摄影照片、古代文献中的线描插图等图像资料以及文字描述材料,再现中国古代木拱廊桥建筑艺术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