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迪斯科这一音乐形式的历史变迁,阐述迪斯科的活力所在以及特定的文化意义。通过对大量资料和数据的研究阐释,读者可从中了解迪斯科舞蹈和音乐的短暂辉煌、迅速衰败以及通过怀旧方式复苏这一历史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不同阶层人士的反应,听众群的变化,销售量,收听率,各类相关的迪斯科和反迪斯科运动,投机方式,经营策略……当然还包括那些迪斯科夜空中最闪亮的艺术家和他(她)们的热门金曲。
《蒙特威尔第与巴洛克音乐研究》包含《二十世纪音乐出版物及近几十年来的蒙特威尔第研究》、《歌剧的基本问题与蒙特威尔第的实践》、《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印刷盛行的背后》、《探讨亨德尔歌剧中的一些问题》、《蒙特威尔第晚期歌剧研究中的音乐学问题》等文章。
《高等院校艺术系列教材:中国乐理教程》音乐的感觉较之其他艺术往往更为全体、混沌、直接并无以名之,由于强势者的贴切,主观因此更强,而弱势者内化强势者的价值也愈甚。在绘画,水墨的写意笔墨趣味是一种不同于油画写实堆叠量感的美学表现,是被普遍接受的事实。但音乐则不然,一个从西方引进的音乐理论,甚至有时只是约定俗成的规则,却被简单地以“乐理”之名称之,而既称之为理,当然放之四海而皆准。其结果是,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中国音乐的种种,所看到的乃尽是零乱破碎的音乐实践,而多少年来持此观点者却一直是音乐界的主流。
在选编本套曲目时,专家们特别注意从电子琴教材建设的宏观角度考虑,尽可能地将近年来各种考级教材中深受广大教师、考生喜爱的作品(其中包括上海市的部分考级曲目)及一些全国少儿电子琴比赛的规定曲目和部分新作品吸收了进来。此外,本套作品集还含有一些中外名曲、我国的民歌改编曲及用以规范键盘技术的练习曲等。可以说,内容含量比之一般的考级作品集要大得多。这就给电子琴教学提供了更充实、更的教材。广大教师可从中熟悉更多的电子琴曲目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教学水平。对于参加考级的学生来说,也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曲目。因而相信这套作品集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
布鲁斯,布吉乌吉-布吉乌吉,难道你不懂我的心,波萨诺瓦,忧郁的波萨,秋叶,爵士华尔兹,爱丽斯梦游仙境,直爱将至,慢板抒情曲,朦胧,当我坠入爱河,欧美篇,红河谷,顺其自然,中国篇,月亮代表我的心,茉莉花等。
董其昌(1555-1636)明代书法家、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六年(1588)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徵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