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雪鸿: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藏近代尺牍诗札》以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馆藏近代信札、诗笺等未刊手稿为基础,编次整理,释文校点。原手札凡十二种,已裱成册页,各有题名,依次为《赫桥雁影》《天际宾鸿》《近代名人诗札墨宝》《近时名人手札墨迹》《戚友函札留真》《声应集》《书信小集》《硕彦鸿文》《近代名贤 松城前辈手迹》《松贤碎金》《片鳞寸爪》《春水楼师友墨存》。今总汇一编二册,分卷标目,统名为《云间雪鸿: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藏近代尺牍诗札》。全书收录尺牍诗札三百余家,八百多通。撰作者涵括了当时松江及周边长三角地区的文人学士、仕宦乡绅、书画名流、篆刻印人、藏书旧家、僧道医师、商贾胥吏以及闺阁女性等各个阶层,几乎无类不有。其内容主要记录了清末民初松江及周边地区文人的乡居、仕宦、读书、集会、治生
《宝石图鉴:石中的秩序与世界》从玛瑙、玉石、风景石、龟甲石、化石等方面着笔,收录了380例珍贵藏品摄影,作者以地质学与美学的双重视角,解读了石中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妙构造与自然美意,并讲述了与之相关的文化与历史。
《文玩品鉴:宋元古瓷》包括宋代制瓷新工艺、宋代五大名瓷新观点、宋代六大窑系新观点、元代制瓷新工艺、元代瓷器新品种、元代瓷器新器型、宋元古瓷的断代与辨伪、附录、历年宋元古瓷拍品图录等。
本书系曹宝麟先生临古考据跋文集,内容分天下十大行书、苏轼尺牍、黄庭坚尺牍、米芾尺牍、蔡襄尺牍、碑刻造像题记等六大部分。作者通过精临历代书家代表性作品,并逐一作了详细的考辨题跋,旨在为广大书法创作者及研习者提供理论和技术两方面的帮助,也为碑帖爱好者提供很好的参考。
篆刻艺术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国象形文字发明并摹刻、书写于陶器之上时起,玺印篆刻艺术就开始萌芽。商代以后,通过金文的铸造和甲骨文字的刻写,中国古人进一步掌握了铸、刻、模制等多种方法,为玺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飞鸿堂印谱》为《中国印谱全书》系列丛书之一,是汪启淑精心辑录家藏古铜印以及当时一百数十家印人篆刻而成。力争为广大篆刻爱好者提供一套完整丰富的艺术数据。
《明清瓷器款识鉴定:明代纪年花押卷》是明代瓷器纪年款、花押款鉴定的工具书。共收有纪年款识、花押款识1116个。纪年款既有官窑,也有民窑,既有本朝,也有后代。在具体论述本朝款识总的风格特征时,并从书法的角度,对款识的布局、书写形式、笔划安排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说。花押款识既有官窑的龙款、雪花款,也有民窑的动物款、植物款,林林总总,极为丰富,文字说明不仅局限于款识,从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使读者对每一种类款识的产生、意义有一大概的了解。
“广彩”始于清中期,融会五彩、粉彩、珐琅彩各种彩瓷的技法而产生,盛于乾隆、嘉庆,终清一代不绝,流传至今。作为“广彩”瓷坯的重要原产地,江西景德镇在“广彩”的发展历史上居功至伟,“广彩”可谓是江西和广东两省人民共同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今天,广东省博物馆从馆藏中精选出98件(套)各时期广彩瓷器精品《绚丽华彩:广东省博物馆藏广彩瓷器精品展》,呈现于江西观众面前,这既是当年的瓷坯穿越历史时空华彩还乡,也是江西人民近距离欣赏美轮美奂的“广彩”的良好机遇。
我国瓷器烧造,历史之悠久,品种之繁多,器型之丰富,技艺之精湛,风格之独特,世所罕见。瓷器的基本属性,在当时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民国之前的瓷器,大多失去了实用价值,而独具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