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杂项的11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1章,详细介绍了漆器、镶嵌艺术、竹雕艺术、名贵材质雕刻、明清铜器、景泰蓝、鼻烟壶,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近300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本书增色不少。
打眼是古玩收藏之路的必修课。新上路者往往像一个踌躇满志的猎人,刚愎自用,趾高气扬,无视路途荆棘密布,野兽出没,满眼只有猎物,没有危险;而长途跋涉者遭遇过蛇咬,变得缩手缩脚,常怀井绳之虞。以愚之见,这门课程的复杂深奥超出任何初学者的想象。 私有意识出现于人类社会那一刻起,生活变得丰富起来,随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戒贪。人性的弱点是会被人利用的。防止打眼,戒贪极其必要,其次才是努力认真地学习各类知识。从这点上讲,本书的重要性超过了任何一本指示收藏的专业书籍。读者应该珍重白明先生经验之谈,切肤之痛。勇于面对收藏之路的荆棘乃至陷阱,关键是事后的总结修正。读书不单是听别人上当的故事,而是要弄明白人生的一个道理。
收在本书里的文章,是沈迦先生过去十余年间陆续写的,当然,以写于近三年的居多。沈迦先生说,他自小便有“附庸风雅”的毛病,很庆幸,那里收藏没有今天这么热,名家书画也没有今天这么贵。作为普通人,那里凭着不多的收入,还能买得起几张小画。 本书所写的内容,又有点四不像,既不像书画鉴赏文章,又不像收藏过和记趣。也可以说,沈迦先生是写画外之事,写其本事,如潘静淑和吴湖帆、徐悲鸿与孙多慈、贝聿铭家族、闻兰亭、汪日章,等等,也许他们算不上惊天地对地的人物,但又不是寻常意义上的普通人。
艺术如何既偶然又必然地改变了他们路?当代最富影响力的美术家、收藏家、设计家,以文字表达对艺术的感悟、思考与创作中的得失。这是延伸在美术馆之外的修辞空间,是感知艺术创作的现身说法。
《集藏斋话——艺术收藏与鉴赏》,内容有状人记事,有收藏知识,有市场评述,有艺术鉴赏……着笔恣意,不拘一格,倒是十分丰富多彩,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艺术界与艺术市场这段时期的一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