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宫廷瓷器一般指嘉厌、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的官宝瓷器而言,在中国陶瓷史上这时期的瓷器一般很少有人提及,因为无论从瓷器造型、颜色、纹饰、品种、数量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都不能与前朝鼎盛时期的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相比,它是一个衰落时期。但是这段历史却极具时代内容,一方面它让人们深刻了解到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制瓷工业,是如伺在帝国主义列强步步八侵下,从昔日“执世界之牛耳”的优势上一落千丈,反成为洋瓷大量倾销的市场,另一方面它为人们提供了非常翔实的末代王朝帝后生活的实物资料,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一、慎德堂款瓷器与道光皇帝;二、“大雅斋”款瓷器与慈禧太后;三、同治大婚礼用瓷与同治皇帝大婚;四、宣统瓷器与逊位皇帝溥仪。
北京故宫博物院目前收藏有数百件瓷枕,有的源自清代宫廷旧藏,有的是窑址调查采集品,有的是考古发掘品,有的是解放以后本院的征集品,有的是国家调拨品。这些藏品种类齐全、年代连续性强,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瓷枕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瓷枕一是中国古代的寝具。根据已有的考古学资料分析,它最早出现在我国的隋代,历经唐代、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等盛行阶段后,时至明、清时期趋于衰落。瓷枕属于民间陶瓷美术的范畴,瓷枕上的每一种装饰绘画、雕塑、书法乃至细小的辅助性装饰纹样,无不表现出各地陶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瓷枕近一千年的发展历程,可简单地用“唐代瓷枕小,宋代瓷枕大,金(南宋)、元瓷枕千变万化”概括之。
这本书主要是近些年来作者零散写成的专题研讨古瓷鉴定的分别发表在《中国文物报》、《中国艺术报》、《中华工商时报》和《中国收藏》杂志以及《大众收藏》、《收藏快报》等媒体上的文章汇集而成。此书的内容集中在对古瓷的欣赏和鉴定,更偏重于鉴定方法的研究。
本书是作者近十余年来在古瓷器研究中辛酸与汗水的凝结,以及科研成果和个人经验的总结,并以作者在古瓷器研究中的亲身体会,来引导读者应该如何鉴定古瓷器,以屡在辨伪方面的知识,在论述以上问题时,本书尽可能地做到科学。本书将就主要精力放在引导读者上,使他们认识到无论是个人收藏或是博物馆及收藏机构收藏古瓷器,所必须掌握的古瓷器鉴定要点及特征,以及收藏的重点应放在哪些古瓷器上。 相信本书能对广大的瓷器爱好者、博物馆工作者、外研究和收藏机构、禾斗研院所、收藏者,以及大学生们有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