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陶瓷历史悠久,古陶瓷深受世人青睐,国内外倾其毕生精力搜集、珍藏、探索和潜心研究者不乏其人。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对文物研究和保护力度的加强,有关部门对一些历史名窑相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发掘与整理,所掘精品迭出,弥补了古陶瓷鉴赏中历史资料之不足。一些古陶瓷研究与鉴赏中的难题,也随着手资料的获得,迎刃而解。不少文物专家、学者,毕其一生着力于一个窑口的探索与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江西美术出版社从需求和可能出发,策划出版《名窑名瓷名家鉴赏》丛书,以各窑系、窑口古瓷的鉴赏命题,约请各方专家著述,这对于系统介绍唐宋以来各名窑名瓷详情、弘扬传统文化,实为可贵。每部书稿资料翔实,论述周详,剖析精微,相形于时下众多泛泛而论的鉴赏之作,实为述而有纲,言而有物。垂注于古陶瓷的鉴赏者如
土火斋古陶瓷博物馆馆长於优明先生致力于明清瓷器的收藏和研究已二十多年,有独到的鉴赏经验。深感现在古玩市场真赝混杂,不明就里的爱好者动辄上当;甚至载道育人的书籍也常常有意无意地指鹿为马,贻害他人。凡此种种皆因见识不够所致,故於优明先生特精选经过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鉴定的清代官窑瓷器一百三十件,通过浙江省博物馆这个平台举办“御瓷遗珍——杭州土火斋古陶瓷博物馆藏清代官窑瓷器展”,供广大观众和藏友鉴赏。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宜兴陶瓷文化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丰富的内涵。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长期来更是成为中外陶艺家重要的创作实习基地,完备的设施和浓厚的学术气氛,为陶艺人才学习提高技艺和展示陶艺成果,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上海辞书出版社新近推出由宜兴陶瓷博物馆编纂的大型图文工具书《陶苑掇英——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陶瓷艺术集锦》让人更细致、更全面地了解历史悠久的宜兴陶瓷文化和当代陶瓷艺人绚丽璀璨的陶瓷艺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潘震宙先生题写书名的《陶苑掇英》集中展示了馆藏陶瓷艺术和当代陶瓷艺术的精品。书后的索引能方便地检索到书中所收艺术大师、艺术工作者的生平和作品。馆藏陶瓷艺术部分所精选的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馆藏的宜兴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门类的代表作品,均极其珍贵。被誉为“五朵金花”的紫
《唐代邢窑青花瓷器研究》是我国部较完整介绍我国唐代邢窑青花瓷研究专著。该书分三部分,部分研究专著,具有知识性、学术性的特点。第二部分是唐邢窑青花瓷器藏珍,以观摩鉴赏为主,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第三部分是微观痕迹与纹饰轮廓图分析。该书的出版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必将成为我国唐代青花瓷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
彩陶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茹毛饮血的原始人进化到真正意义上的智人,火的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陶器的出现,无疑又是这种人类进化史中最重要的篇章。至于出现在古陶上的纹饰和图案更是文字的雏形和起源。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一种彩绘的陶器,是早期人类智慧的象征。本书正是关于研究“中国西北彩陶”的专著,笔者以西北彩陶为契入点,通过对其图案、形制等内容进行比对研究,结合古代文献资料记载,初步解析了其中蕴含的奥秘。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是作者的著作,文字50多万字,各个时代典型器物(包括仿品)彩版441幅,表现器物特征的单个器物、组合群体线图133幅。本书的写作是在多年考古实践、学术理论研究、博物馆工作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注重陶瓷发展的历史环境,注重各个时代和地区陶瓷制作的特殊性、注重陶瓷鉴定的理论与实践,注重陶瓷鉴定的系统性、深刻性和科学性。把陶瓷鉴定各个问题深入浅出地阐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收藏古玩,既是收藏历史,也是收藏文化和艺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德化窑瓷认识的深入,独具特色的德化窑瓷逐渐成为收藏爱好者的新宠。明洁时代的德化白瓷,是德化窑瓷的瑰宝,以其温润、雅致、精巧、细腻等特点,代表了当时中国白瓷生产的水平,素有“中国白”之美誉,被誉为“中国瓷器之上品也”,备受收藏界的青睐。尤其是以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瓷塑艺术大师,把德化窑瓷塑艺术推到了一个的境界,为德化白瓷在中国瓷坛上奠定了翘楚的地位。为比较全面地介绍德化白瓷的发展情况,展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也方便收藏爱好者的鉴赏,特采集出版《“中国白”——德化白瓷鉴赏》一书,图文并茂地介绍德化白瓷。德化白瓷胎体滑润致密,釉面晶莹光亮,乳白似象牙,如凝脂冻玉,无论是器型,还是装饰艺术,都十分丰富精湛
《明代磁州窑瓷器》是目前部系统研究明代磁州窑类型瓷器的专题著作。该书通过对窑址、墓葬、城市遗址出土实物资料以及相关纪年材料、传世器物、文献的研究,从以往人们认定的宋元时期陶瓷制品中分离出一大批明代磁州窑类型瓷器。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明代磁州窑类型瓷器的产地、品种、流行年代、生产工艺、装饰艺术、主要成就、市场行销状况及产品地位等方面的问题,作了较全面深入的考证、论述,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和观点。该书资料搜集全面,图片丰富,其中很多都是公开发表的一手资料及目前难得见到的海外资料。该书集学术性与资料性于一体,可满足专业人员及一般古陶瓷爱好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