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历代官窑中的精品汇集成册,可反映中国官窑瓷器千余年发展的概貌。在编写中有这样几个特点: ,力图完整地体现中国官窑瓷器的发展历史。包含有两个层面,一是从时代上,上迄唐、五代,下至明清的各个朝代,将中国瓷器的主要发展阶段都囊括其中,既可全面了解瓷器历史的发展脉络,又可对比、鉴别不同时代的特点。需要说明的是,所收的部分唐、五代以及辽、元瓷器,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官窑概念,但它们或由官府监制,或由皇家定制专为贡品者,已经具有了官窑的性质。从官窑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它们是不可缺少的萌发阶段。二是品种全面,包括不同时代的不同窑口,以及不同的品种、类别,如宋代的四大官窑,汝、钧、官、哥,还有作为贡瓷的定窑瓷。明清时期制瓷工艺达到高峰,各种彩绘瓷、颜色釉层出不穷,
近年来,明清官窑瓷器广受关注,并在世界各地文物市场上屡创佳绩,因而成为藏家的宠儿。本书详述明清官窑瓷器的发展历史,结合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介绍了明清流行的各种彩瓷和颜色釉瓷的工艺、造型、纹饰、款识特点及收藏情况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鉴赏、收藏明清瓷器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从德化青花瓷发展史略、德化青花瓷的特点及艺术价值、德化五彩瓷发展史略、德化五彩瓷的特点及艺术价值等方面入手,遴选了青花瓷460余件、五彩瓷170余件,为古陶瓷研究者研究、鉴赏德化青花瓷及五彩瓷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资料。尤为难得的是,《德化青花五彩瓷全书》收集了大量的德化五彩瓷,种类多,而且时间跨度长,涵盖面广,为德化窑曾大量生产五彩瓷的历史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填补了德化窑五彩瓷研究的空白。该书以大量的实物图录为主,附有实物尺寸,有意识地收集了大量的圈足或商号窑号,并有选择地对部分精美的瓷器作简略的鉴赏,图文并茂,弥补了德化窑古陶瓷研究鉴赏中实物资料不足的缺陷。此外,《德化青花五彩瓷全书》在采编体例上可谓独具匠心,改变了以往古瓷鉴赏书籍以时间为顺序的编辑体例,而是采用了以装饰纹
我国陶瓷历史悠久,古陶瓷深受世人青睐,国内外倾其毕生精力搜集、珍藏、探索和潜心研究者不乏其人。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对文物研究和保护力度的加强,有关部门对一些历史名窑相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发掘与整理,所掘精品迭出,弥补了古陶瓷鉴赏中历史资料之不足。一些古陶瓷研究与鉴赏中的难题,也随着手资料的获得,迎刃而解。不少文物专家、学者,毕其一生着力于一个窑口的探索与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江西美术出版社从需求和可能出发,策划出版《名窑名瓷名家鉴赏》丛书,以各窑系、窑口古瓷的鉴赏命题,约请各方专家著述,这对于系统介绍唐宋以来各名窑名瓷详情、弘扬传统文化,实为可贵。每部书稿资料翔实,论述周详,剖析精微,相形于时下众多泛泛而论的鉴赏之作,实为述而有纲,言而有物。垂注于古陶瓷的鉴赏者如
珐琅彩瓷是世界古陶瓷的彩色瓷中色釉绘画技艺之最,以清代康雍乾时期生产的古月轩瓷贵典雅,这在全世界都是公认的。《古月轩与珐琅彩瓷》作为一本鉴赏、鉴定珐琅彩瓷的书籍,从古月轩瓷的断代分析、鉴定、艺术考证、伪品分析、存世量、拍卖概况等方面入手,为鉴定工作起草了一个有条理的鉴赏标准,也为收藏者提供了对照依据和参考条例。
在以往的有关元青花瓷器的论著中,对于元青花瓷器固有的“晕散”、“黑斑”、“铁斑”、“下凹”、“串珠状凝聚”、“锡光”、“冰挂”和“天坑”等现象特征,或者廖廖数语,或者语焉不详,或者没有论述,或者因历史原因和著者的文化结构,不能就这些特征的形状、色差和形成机理做出较为详尽的科学描述。本书的作者,一为考古硕士,一为冶金工程师。十余年来走访了数十家博物馆,拜访了不少民间藏家,悉心研究元青花瓷器,使该书成为以独特视角,用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的结合,集中解释元青花呈色特征的原创之作。本书图文并茂,所附图片几百张,均为作者自摄。对元青花瓷器的鉴定,不无帮助。
清末的景德镇在经历了太平天国动荡之后,有了一个短暂的安定时期。同治五年,李鸿章在废墟上重建御窑厂,而光绪官窑更是进入了一个中兴时期,官窑的青花、单色釉和彩瓷的生产全面恢复。而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宣统帝退位而成立,从元代开始的景德镇官窑从此停办,官窑窑工各自谋生。而官窑的停止生产,也给了景德镇民窑重获发展的契机,生产和艺术创作更加自由,也更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景德镇民窑瓷器生产数量逐渐增加。据吴宗慈在《江四通志稿》中的记录,清同治时外运瓷器的年均值为16781担,而到了第二次吐界大战前激增为71306担。民国初年,在官窑瓷器停产后,景德镇民窑迅速地发展起来,这与晚清民国初年陶瓷公司的成立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时这些瓷业公司的出现是为了抵抗洋瓷的输入。l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中国成立了家瓷业公
《龙泉青瓷赏析》主要就龙泉窑概况、龙泉官窑,龙泉青瓷外销,龙泉青瓷的造型、胎釉、装饰、工艺、鉴别以及市场走势等问题,作了全面而透彻的论述和剖析,尤对龙泉官窑问题的见识独到,颇具说服力。全书文图并茂,材料翔实,论鉴兼俱,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鉴赏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