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对竹的利用可追溯个新石器时代早期,但直到明中以前,除上一些零散的文献记载与实物资料以外,竹刻主要服务于日用,还不能称为独立的工艺门类。明中晚期竹刻工艺勃兴。人量文人参与、鼓吹与赞助,使更具艺术文化倾向的竹制品多样起来。
《故宫雕刻珍萃》一书是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竹、木、牙、角雕刻精品的一次较为集中的展示,全书共选文物224件,分为竹雕、木雕、象牙雕、犀角雕四部分,其中竹雕60件,木雕50件,象牙雕77件,犀角雕37件。每件珍品均以一至多幅彩色图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其精妙之处,文字说明生动简洁,特征描述准确,背景材料充分。前言简述了中国古代竹、木、牙、角雕刻工艺的发展状况,并为中、英文两种文字。本书是雕刻领域的研究者、爱好者和工艺品制作者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
连紫华,1970年生于福建德化。17岁开始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柯宏荣学艺,一直从事德化瓷塑艺术创作,并致力于陶瓷工艺技术的研究和改进,成为德化陶瓷当代的领军人物之一。作品频获国家级最高奖项,被国内外多个国家级博物馆收藏。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技师。他创办了福建省德化友滨陶瓷研究所,以师徒传习的方式为社会培养瓷塑人才百余人。
《故宫雕刻珍萃》一书是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竹、木、牙、角雕刻精品的一次较为集中的展示,全书共选文物224件,分为竹雕、木雕、象牙雕、犀角雕四部分,其中竹雕60件,木雕50件,象牙雕77件,犀角雕37件。每件珍品均以一至多幅彩色图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其精妙之处,文字说明生动简洁,特征描述准确,背景材料充分。前言简述了中国古代竹、木、牙、角雕刻工艺的发展状况,并为中、英文两种文字。本书是雕刻领域的研究者、爱好者和工艺品制作者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
中国木雕艺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特色鲜明,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早期木雕简练浑朴,东汉以后,外来艺术肌中闻风格相融合,木雕艺术得以迅速发展。唐宋时期,木雕艺术得以迅速发展。渐山实用工艺升华为艺术品,进一步推动厂木雕艺术的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木雕艺术丰富了木雕的品种与功能。明清时期,木雕艺术发展至顶峰。《中国竹木牙角器全集(2)·木雕器(上)》分上下两册,上册以圆雕为上,下册以浮雕为主,通过各种造型独特的艺术品展示了中国木雕艺术的发展脉络。
歙砚,又称龙尾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自江西婺源龙尾山,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北宋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都对歙砚做过极高的评价,此后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对歙砚也无不喜爱与赞美。 千余年来,历史的发展与歙砚的嬗变相互交辉,不同时期的文化与审美意识,在歙砚上都通过雕刻技艺和造型纹饰而留下了清晰的印迹,歙砚的发展也折射出人类文明的进步。本书作者胡中泰与歙砚相伴走过三十余年,他将这些年对歙砚发展的认识与感悟重新整理编著此书。书中收录了二百余方历代歙砚的精品彩图,完美概述了歙砚的历史沿革,呈现出各类品种的纹理特征,剖析了变化多样的雕刻造型。此书为读者在认识歙砚和了解歙砚方面架起一座桥梁,是国内专业性的歙砚鉴赏专著。
端砚,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一,唐武德年间即已出现。端砚石质坚实、细润,易发墨、不损笔毫,利于书写。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论砚时力推端砚为*一,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宋徽宗、清乾隆等帝王都对端砚称赞有加,历代文人雅士更是将其视为珍品。 千余年来,端砚由初唐的实用型逐渐发展到明清时期的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艺术高度,现已成为中国民族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蜚声中外。这本著作是刘演良先生六十年端砚文化研究与创作的心血结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讲述了端砚的起源与历史、造型与制作,以及鉴别与收藏,并配有大量精美的彩图,其中有历代制砚艺人的精品佳作,造型式样丰富多彩。此书堪称中国端砚历史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以下简称《大系》)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全面清点馆藏文物,并分类整理后的成果体现,是几代故宫人努力的结果。《大系》从故宫博物院180万件藏品中精选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文物15万件,按照陶瓷、绘画、法书、碑帖、青铜、玉石、珍宝、漆器、珐琅器、雕塑、铭刻、家具、古籍善本、文房用具、帝后玺册、钟表仪器、武备仪仗、宗教文物等分为26编,总规模预计五百卷,因出版工程浩大,被誉为“纸上故宫”。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雕塑编》共9卷,从故宫收藏的1万件雕塑类文物中遴选出2000件,分为陶俑、画像石与画像砖、佛教造像三大类,上自战国,下至清代,几乎涵盖了我国雕塑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雕塑编6(金石造像)》收录石刻造像图版。
我国古代对竹的利用可追溯个新石器时代早期,但直到明中以前,除上一些零散的文献记载与实物资料以外,竹刻主要服务于日用,还不能称为独立的工艺门类。明中晚期竹刻工艺勃兴。人量文人参与、鼓吹与赞助,使更具艺术文化倾向的竹制品多样起来。
故宫博物院所藏雕塑,文物约1万件,既有皇宫旧藏,也有考古发掘品,上自战国,下至清代,几乎涵盖了我国雕塑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这些雕塑包括包括三大类,一类是陶俑,一类是画像石与画像砖,还有一类就是佛教造像。本次雕塑编共出版了9卷,遴选的藏品有2000件,它们均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本卷为《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雕塑编9):木雕、竹雕、夹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