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林文风:王正光砚铭集》主要内容包括:开辟鸿蒙、天玄地黄、小太空、宇砚、甲子双行砚、云匣、玄璞、渎山砚、风云磬、聚风云、化龙池、长空吟、海兽斗法、笑傲江湖、壮云砚、御龙砚等。
《全书》由原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委员会主席,现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组组长吕济民先生出任主编,线装书局资深编审易行先生出任执行主编,并特聘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金维诺、杨伯达、杨新等先生为顾问。参加本书编选撰稿的还有过长宝、吴新民、王宝林、杜京等同志。
中国古代书画真迹佳品汇编。研究中国书画的大型工具书。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1986年10月由文物出版社在北京出版。收录了故宫博物院临时代存的私人藏品及中国历史博物馆等13个单位的部分书画藏品,计有晋至清代作品共1020件。不少书画作品还附有历代名家题跋和钤印。其编排以文物收藏单位为单元,每单元按历史朝代排列,各朝代又以作者生年为序,并对每件作品的质地、墨色、尺寸、创作年代作了说明。在鉴定过程中,对少数作品的真伪看法,则一一标出各自的鉴定意见。该书是研究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园林、服饰、风俗、典章制度等也有参考价值。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她以品类繁多,造型精致新奇,纹饰缛丽神秘,铸造技术先进而闻名于世。由于青铜器在中国古代具有特殊功能,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系。尽管中国青铜器与周围地区发生过或多或少的联系,但可以肯定地说中国青铜器是独立起源的。同时,青铜器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上青铜器手工业的采矿、冶炼、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是中国冶金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在世界艺术史、冶金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是金属冶铸早的合金。其颜色呈金黄、肉红、银白色,因其合金成分不同而有所变化。纯铜加入锡、铅的合金,之所以称之为“青铜”,是因为这种合金经几千年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绿色的锈。古人称这种
随着外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奇石收藏也是异军突起,在国际拍品中也常见奇石的身影。在我国和亚太地区,大漠奇石收藏在收藏界也似如一朵盛开的奇葩,日新月异! 亿万年前,由于内蒙、新特的地址结构和地壳错位、变迁、火山爆发以及风吹、沙砺等原因,在浩浩大漠和苍苍戈壁,经严酷的大自然洗礼,在每块石头上都留下了岁月的精华,造就了数以万计美轮美奂的大漠精灵。人们赏之愉悦、如梦如幻、神韵无穷。 本书是关于介绍“大漠奇石”的图集。
《食为天奇石选》是一本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图册,内容是于瑞军收藏的观赏石,其中有肉食类、粮食类、瓜果类、蔬菜类、面食类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看后令人大饱眼福。这些奇石不很高的收藏价值,也有着地质学、矿物学和美学等学术价值。
《历代名画宣纸高清大图(清)·赵之谦:牡丹图》中画大石一块,旁生牡丹数株,花开灿烂,华丽富贵。此幅作品堪称体现赵之谦典型风格的代表作。花朵或用役骨,或用双钩,行笔快捷活泼,强调『写』而非『描』。设色浓丽,水、墨、色相交融。石块墨色浓重,质感强烈。鲜艳的色彩配合放逸的笔法,于富丽中见粗犷豪放之气。画面整体布局上密下疏,相互对比衬托,共同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庞贝末日———源自火山喷发的故事》世界巡展将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出。489件来自于意大利庞贝古城的文物,包括壁画、雕塑、绘画、珍宝、饰物、日常器物这些展出内容作为故事讲述的“道具”,提供了一幅关于庞贝末日的这一天古城被毁灭时的震撼图景。本书收辑了这些珍贵的物品的图片,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