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林文风:王正光砚铭集》主要内容包括:开辟鸿蒙、天玄地黄、小太空、宇砚、甲子双行砚、云匣、玄璞、渎山砚、风云磬、聚风云、化龙池、长空吟、海兽斗法、笑傲江湖、壮云砚、御龙砚等。
竹刻扇骨以阴刻为主,兼阳刻、留青。与扇面书画相较,扇骨书面处从属地位,但两者可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若拓墨成页,亦可独立欣赏。 从资料看,竹刻扇骨以清乾嘉道为最盛,当时金石学兴起,为其注入了新的内容,筵边刻金文、铜镜、钱币、汉砖铭,呈现出精彩纷呈之势。 《吴地文化丛书:竹刻扇骨鉴赏》介绍了有清以来的四十多位书画家、篆刻家、牙雕家、木刻家所刻的竹扇骨及他们的生平事迹,作为献给竹刻“申遗”成功的一份薄礼。
随着外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奇石收藏也是异军突起,在国际拍品中也常见奇石的身影。在我国和亚太地区,大漠奇石收藏在收藏界也似如一朵盛开的奇葩,日新月异! 亿万年前,由于内蒙、新特的地址结构和地壳错位、变迁、火山爆发以及风吹、沙砺等原因,在浩浩大漠和苍苍戈壁,经严酷的大自然洗礼,在每块石头上都留下了岁月的精华,造就了数以万计美轮美奂的大漠精灵。人们赏之愉悦、如梦如幻、神韵无穷。 本书是关于介绍“大漠奇石”的图集。
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来有关先秦诸子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内容包括对先秦诸子人物生平的探讨,对诸子之书的学术观点和内容的探讨,以及从学术发展史的视角探讨先秦诸子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是依据近年新发现的地下出土文献对先秦诸子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
延庆地处北京市的西北部,总面积1993.7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72.8%,平原面积占26.2%,水域面积占1%,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气候独特,冬冷夏凉,素有北京“夏都”之称。境内海坨山主峰海拔2241米,是北京市的第二高峰。延庆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的理念,境内有松山、玉渡山、野鸭湖等12个国家和市、县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净土净水净气,成为首都北京的绿色屏障和后花园。延庆区辖11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32.7万人。 美丽延庆,美在山水自然。延庆自古即为形胜之地,襟居庸,带妫水,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她的雄伟山川、秀丽景色,既有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江南山水之娇秀。其山“揖太行而接居庸,襟桑干而抵开平。峦岫回环,善结造化之妙;峰水清秀,能呈雨露之华。山有仙髻之奇,村号神峰之异”。八达岭重峦叠嶂,苍
《汉广陵国漆器》以画册形式,展示广陵故地扬州地区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出土的汉代漆器,介绍其尺寸、出土地点、概貌,及一些器物上铭刻的器名、纪年、制作工序等铭文。
中国古代书画真迹佳品汇编。研究中国书画的大型工具书。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1986年10月由文物出版社在北京出版。收录了故宫博物院临时代存的私人藏品及中国历史博物馆等13个单位的部分书画藏品,计有晋至清代作品共1020件。不少书画作品还附有历代名家题跋和钤印。其编排以文物收藏单位为单元,每单元按历史朝代排列,各朝代又以作者生年为序,并对每件作品的质地、墨色、尺寸、创作年代作了说明。在鉴定过程中,对少数作品的真伪看法,则一一标出各自的鉴定意见。该书是研究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园林、服饰、风俗、典章制度等也有参考价值。
《全书》由原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委员会主席,现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组组长吕济民先生出任主编,线装书局资深编审易行先生出任执行主编,并特聘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金维诺、杨伯达、杨新等先生为顾问。参加本书编选撰稿的还有过长宝、吴新民、王宝林、杜京等同志。
《庞贝末日———源自火山喷发的故事》世界巡展将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出。489件来自于意大利庞贝古城的文物,包括壁画、雕塑、绘画、珍宝、饰物、日常器物这些展出内容作为故事讲述的“道具”,提供了一幅关于庞贝末日的这一天古城被毁灭时的震撼图景。本书收辑了这些珍贵的物品的图片,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