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中国传统器物的功能、艺术、审美、文化和风格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探讨;下篇选择陶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瓷器、金银器、灯具、明器等9种有代表性的器物艺术,分别从功能、造型、装饰、色彩、制作工艺和文化精神、风格特色等方面进行重点论述。
百色遗址是中国南方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课题之一。自1973年发现以来,对地质、地貌学展开了全面的考察,并对出土的上千件石制品进行了系统整理、分类,在地层学、文化分期方面取得可喜成果。本书为该遗址的考古报告。本书的目的意在将近30年来在百色盆地采集或发掘出土的8000余件旧石器等有关资料作一次较为系统地梳理,以期更多的人来关注、研究百色旧石器,从而提示百色盆地古人类发展的历史之谜。本书十分注重它的资料性,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对百色旧石器加以介绍。对于一些未能解释的现象或难以归类的石器标本,也如实地记录在册,以便日后研究。
《陈明品翠:翡翠系统分级原理与方法》是一本科学系统完整实用翡翠工具书。翡翠经典教材,商务! 我们怎样认知翡翠之美?翡翠之美的内涵与形式又是什么?要了解翡翠之美,就要全方位的了解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它全面地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翡翠所呈现出的视觉美,能激发我们去追求一种美好的精神质量,给我们创造了物质与精神的巨大财富,这也在陈明先生的书里表现出来,使我们受益匪浅。
莞香树,中国树木中以“东莞”的地方名来命名的树木,莞香即为莞香树所结的香,被誉为东莞地方特产和城市名片。莞香是古代很多香料制品的原料,古人“薰衣静坐”,所烧的就是这种香。莞香燃烧时无烟,气味清香,供清赏及祀神,有去潮避秽之功,深受大众欢迎,历几百年而不衰。?《遇见莞香》分为“走进东莞,遇见沉香”、“穿越历史,品味沉香”、“传承创新,把玩沉香”、“群策群力,推广沉香”四章,系统介绍了莞香的历史以及在当今的文化运用,突出其赏玩之雅趣,图文并茂,以礼香、品香、赛香、斗香、藏香等香道知识,串起一部关于香气的艺术简史。??
西方艺术品与中国艺术品一样,都是人类聪明才智的结晶,它们有着引人的外观、优良的材质、高超的技艺、精美的造型、深邃的内涵。收集西方艺术品同样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享受,当你收集到一件喜爱的西方艺术品后,你会深深沉浸在那浪漫而欢愉的气氛之中。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西方艺术品,并为西方艺术品的收藏者、研究者、经营者提供参考。
砚、印皆石。砚石坚润,为古文士研墨作文的;印石受刀,为古文士的钤记。砚耶印耶,两者同为文人不可须臾去身的伴侣。砚之为用,大约已有三千年。古时文人喻视为“田”。文人的耕“田”,既是维系着生计和寄托着美梦,也是借以产生六法、八法的艺事,而最为重要的撰写文字,交流信息,传播知识,乃至无所不及地延伸和发展着华夏的文明。砚印皆石,石寿百世,故改朝换代、人去事迁,而作为“硬件”的砚石大都遗存人间。面对古观,摩挲古印,如与古人亲謦,了无隔膜,似明眸之相觑,若呼吸之与共,思维神接,时空,硬冷中玩味温謦,浮想翩翩,岂不妙矣美哉?
《60×60》是根据具体的展览空间来确定最终展示形态的作品;《一杯》是在严格限定下呈现微小变化的圆形痕迹;《覆盖》不只是通过层层覆盖不断聚集能量的过程,而是通过涂满画面的行为,消解了对绘画结果的追求,使“过程体验”成为核心;《1划.+40m》是一件只为中国美术馆圆厅而创作的空间作品;而《彳亍》是关于素描用笔的快慢与展示观看方式的探索;《从白墙到白墙》是一个现场绘画哲学思辨的行动;《……》则是直接与现有空间关联的观念艺术。
《中国藏书票精点》荟萃中国藏书票先辈及当代艺术家的180帧作品,试图“别出心裁”概括这一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大略,真实反映中国藏书票创作水平,预示其未来发展的趋向。书中许多佳作,融合中西,博采众水平,预示其未来发展的趋向。书中许多佳作,融合中西,博采众长,中国特色浓郁,个人风格鲜明,“保持一种庄重的美”,“相当于语言里的一种由衷的独白,一种无声而有韵的诗篇”。《中国藏书票精点》既非普通艺术画册,亦非史话专著,它只是写在中国藏书票边上的一家之言。让我们从藏书票有受到启示,开拓生活中更多的美吧!
《2016全中国艺术品拍卖年鉴?文玩杂项》详尽收录了国内外各大拍卖行2015年度拍卖中参拍并成交的极具代表性的4300余件文玩杂项拍品,并附有详细的拍品信息:拍品名称、拍品断代、拍卖机构、拍卖时间、拍卖详情、拍品估价与成交价等确切信息,完全收录各种典型文玩器具,客观、系统地记录了中国文玩杂项在全球拍卖中的发展行情,是中国客观、全面、专业且极具收藏投资指导价值的文玩杂项拍卖年鉴。
《2008-2009世界名表年鉴》讲述了全新表款10大趋势分析,2007瑞士暨全球钟表产业市场回顾,500款名表记录。《2008-2009世界名表年鉴》将不同功能的经典表款汇聚一堂,充分展示了钟表大师的精湛技艺和完善杰作,可以让读者全方位地饱览世界名表品牌的历史文化,书中报道了2008年国际钟表市场的表款,展示其新功能、新技术,让读者先睹为快,展示了各种标新立异之作,让人大开眼界。
本书分文字和藏品赏析两部分,文字部分着重介绍英德石的定义,成分及成因,基本特点,分布、分类与用途,开采与清洗开发与保护,历史声誉和当代地位,英德文化的特征,玩赏英石的标准、几座、保养、刻字、命名、评石问题,以及民间流传有关英石的故事和若干英石的考证等内容,藏品赏析部分竞选富有瘦、皱、漏特点,或嶙峋奇巧,或玲珑剔透,或石质圆润,或色彩多变的各类英石图片,每幅图片均附有简短的赏析文字、以帮助读者领略中国英德石的艺术魅力。
本次出版的《古玩图鉴》系列丛书主要有以下特点:《古玩图鉴》共有8册,分别是:铜器篇、玉器石器篇、陶瓷篇、书画与碑帖篇、家具篇、玺印古钱篇、文房清供篇、杂项篇,内容上大大超过原著《古玩指南》;原《古玩指南》仅仅是单本单色,没有图片,改编后的《古玩图鉴》共分为8册,全书插有近3000张的精美图片,大大提高欣赏和阅读的效果;鉴于在赵汝珍时代的科技和考古的局限性,书中难免有悖论,编者对原文作了一些修正并增加现代考古的成果。
《上海名媛旗袍宝鉴》汇集了六十件上海名媛穿过的、反映她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服饰美学的理解和追求的旗袍。这些旗袍是物质的,珠光宝气,五彩缤纷,典雅华贵,面料和款式各异,反映了纺织、设计、裁剪、缝纫、绣工等技术方向的变化和演进;同时也是精神的,承载了当时美学、礼仪、时尚、社交、中外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的社会信息。这些诞生于上海滩上最美丽的女性服装,尤其是作为礼服的旗袍,是对中国传统旗袍的成功革新,曾经了全国时尚女装的新潮流,因而光彩四射,魅力无穷,历久弥新,备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