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作者20多年的专业烹饪经验与实践为基础,收录了经典和美味的广式快餐。腊味笼仔饭、叉烧沙锅饭、铁板黄鳝饭、牛腩面等备受大众所喜爱的美味快餐均收入其中,更有好喝的饭后甜品送上,想您所想。本书为了让您能够更容易、更简单地操作,每道快餐都有详细的分步详解图以及文字,真正做到了图文结合,让读者无后顾之忧,只要跟着书的步骤做,就能做出美味佳肴。是专业厨师及家庭主妇的宝典。
这是一本专门介绍日常饮食中各种常见风味调料如何配制,以及实际运用的大众菜谱书。书中详细讲授了百余种风味调料的原料组成、加工方法与制作关键,并列举了300多个菜肴实例,对每种菜肴的特点、用料、制法及操作要领均作了具体介绍。本书内容丰富,科学实用,不仅适合广大家庭及烹饪爱好者阅读使用,也可供大小餐馆和厨师培训学校学习参考。
徽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其特点是:选料广泛而严谨;配菜讲究和味、食补;制作强调重油、重色、重火工,擅长烧、炖、蒸、熏;菜品高、中、低档齐备;菜形古朴、典雅、实惠,并具有浓郁的食文化韵味。 本书为正宗徽菜专著,精选了率禽野味、水产、豆菜山珍、名点小吃类250个菜目,详细介绍了每款菜的用料配比、烹调技法和成菜特色。 本书内容丰富,简明易懂,技术可靠,实用性强,适合广大家庭、美食爱好者阅读使用,亦可供餐饮业人员和有关院校、职业培训班教学参考。
这是一本关于食疗养生的经典著作。 “津津有味谭”是著名中医师陈存仁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香港《星岛晚报》上开设的一个专栏。作者凭借其扎实的中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通俗的语言将各种食材药理药性进行了精要的说明,同时辅以奇闻趣事,是一部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饮食指导手册。整个系列分为三卷,素食卷、荤食卷、食疗卷,本书是素食卷,所提及的都是日常所见的蔬菜、水果以及中草药材。 中国人的饮食烹饪方法,蜚声世界,这是中国生活文化的高度表现。中国人把食品用于养生与疗病,这个历史就更加悠久,周朝时已设有[食疗医官],这个官的各责,就是指导朝野食疗方法。唐朝有孟诜著的《食疗本草》,也是一本指示食养疗法的好书,可惜这本书的全书已失传,一部分散见于《本草纲目》……至今中国民间习惯,常探询食
周毅基础食雕——从零开始学果雕, 西瓜雕、苹果雕、香瓜雕、芒果雕、土豆雕…… 足足500张图片,60个高清视频, 全方位360 展示果雕的制作秘籍。
萝卜质地细腻,纹路清晰,萝卜雕品像玉雕般玲珑剔透,“蝈蝈翠竹”“双鹤起舞”等经典作品教你分步制作,“五龙戏珠”“金果玉枝”等精品赏析令人目不暇接。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精品分步制作篇,作品多为近两年的创新成果。作品构思巧妙、新颖,形态生动、逼真,刀法细腻、流畅,分步图清晰、准确,使读者一看便知,一学就会。下篇为创新精品赏析,作品取材广泛,造型新颖,制作精细。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学习食品雕刻技艺的良师,是提高烹饪水平的益友。
现代人工作紧张、生活忙碌。如何做出新、速、简、实的食物来保证我们的健康和旺盛的精力呢?这对许多人而言是一大挑战,本书就是协助你解决这个问题的。 本书精选5种鲜美高汤,变化出60余道佳肴美食,无论是家常享用或是宴飨亲友都能让你以简单轻松的烹调方式做出更多花样、更细致的健康美食。
本书共16讲,每讲选取5道全国中考真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在”真题演练”中列出3道中考真题进行巩固.本书涵盖了中考涉及的内容,每讲的概述与小结,不仅讲解主要题型及方法,还提炼出数学思想,有的也谈到与高中数学相关章节的联系,为将来学习做铺垫。本书对于中考数学的学习和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 n
本书在介绍中餐冷菜常用调味品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咸鲜味、咸甜味、甜酸味、咸酸味、甜香味、咸辣味、咸香味、酸辣味8 种味型复合调味料的配制方法及烹饪应用。每种味型均详细介绍调味配比、制作方法、适用范围、风味特点、注意事项、菜式举例、举一反三等内容。 本书可供广大餐饮企业厨师、管理人员及调味料生产企业技术人员使用。
我国自古以来讲究五味,即辛、甘、酸、苦、咸。辛味食物(辣椒、花椒、姜、蒜、桂皮等)入肺经,能散能行,调味增香,增色;甘味食物(白糖、冰糖、饴糖、蜂糖等)能人脾经,调五味补益脾胃;酸味食物(食醋、柠檬酸、乌梅等)人肝经,能收能涩,帮助消化,刺激食欲,,解毒,消肿;苦味食物(苦瓜、陈皮、杏仁、竹笋等)人心经,能泻热,燥湿,软坚,和味;咸味食物(食盐、酱油、豆豉等)入肾经,滋五味,增食欲,长肌肉,泻热,润燥,滋肾。 日常使用的调味品只有七种,即咸、甜、酸、辣、麻、香、鲜。而没有苦味,在菜肴中运用了苦瓜、陈皮、杏仁等。苦味食物必须去掉一部分苦汁,配以辅料、调味料增色、增香,提鲜成菜。 中国菜肴的调味讲究调和五味原理。菜肴的味,一般不指基本味,而指调和的复合味,应包括主料、配料、调味
《自己酿:DIY酿酱油、米酒、醋、味噌、豆腐乳等20种家用调味料》教你制作20种最基本的调味料制作方法,学会它们就等于学会酿制百种调味酱料。每一种调味料的制作过程都有详细的步骤图解,让每个人跟着做就会成功。书中还会教你辨别各种调味料的真假,以及各种调味料的成功关键与保存方法,更透露了将一种酱料变出数十种口味的美味秘诀。 在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年代,吃自己酿的酱,最实在最安心!
“厨神的家庭餐桌系列”凝结20位料理大师数十年经验,集中呈现在由8种常见食材制成的835道硬核家常菜中。他们将对厨艺的追求、对生活和美食的态度,融入烹饪全过程。这些菜品将料理智慧和技巧化繁为简,普通人也能学会,可独享或宴客。全套含8册,每册围绕一种食材,针对不同部位或种类,提供美味的制作全指导。 《蘑菇料理》中104道充分发掘香菇、金针菇、杏鲍菇、猴头菇等13种富含膳食纤维、低卡路里的蘑菇的美味做法。除了与肉类食材的均衡搭配、单独煲制的营养汤品,还包括打成酱制成的不同风法式、日式美味甜品。
本文作者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并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后,将人类体质分成六种主要类型,其中除一型为正常质外,其余五种(倦*质、迟冷质、燥红质、腻滞质和晦涩质)均为病理体质,即界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此时虽经西医学的种种检查,其结果往往多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主观上却有种种不适。此时既可用药物也可用食物进行调养。这是中医学关于药食同源、同性、同理和同效理论的具体体现。 体质食养是指按每个人的体质类型正确地选择食物,同时尽量避免食误,持之以恒即能将病理体质调理到正常质,从而达到养身,防病,延年的目的。 本书将告诉读者的科学知识和体质食养的具体方法。 既饱口福,又强体质。
本书内容共分五大部分。部分煮制类饺子。本部分含水饺类和汤饺类两类,前者按馅料又分为5小类,计有125种,后者有45种,合计有170种;第二部分蒸制类饺子,本部分分成普通型和花型两类,前者按馅料分成5小类,计有128种,后者有52种,合计有180种;第三部分煎制类饺子,这部分分为煎制类和煎烤类,前者按馅料分为4小类,计有86种,后者有8种,合计94种;第四部分炸制类饺子,分为咸馅和甜馅两类,合计有35种;第五部分非麦粉类饺子共两类,合计有34种,全书总计饺子共有500余种。本书是目前收量,编选较全面,分类详尽,查阅方便和具有实用价值的一本专业书。
这是一本关于食疗养生的经典著作。 “津津有味谭”是著名中医师陈存仁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香港《星岛晚报》上开设的一个专栏。作者凭借其扎实的中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通俗的语言将各种食材药理药性进行了精要的说明,同时辅以奇闻趣事,是一部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饮食指导手册。整个系列分为三卷,素食卷、荤食卷、食疗卷,本书是素食卷,所提及的都是日常所见的蔬菜、水果以及中草药材。 中国人的饮食烹饪方法,蜚声世界,这是中国生活文化的高度表现。中国人把食品用于养生与疗病,这个历史就更加悠久,周朝时已设有[食疗医官],这个官的各责,就是指导朝野食疗方法。唐朝有孟诜著的《食疗本草》,也是一本指示食养疗法的好书,可惜这本书的全书已失传,仅有一部分散见于《本草纲目》……至今中国民间习惯,常探询
食品雕刻艺术是中国烹饪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食雕工作者们运用了整雕、浮雕、镂空雕、组合雕等不同的雕刻技法,交果蔬、琼脂等食用雕刻成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楼亭阁宇、吉祥人物等种类繁多、精美绝伦的食雕作品,并巧妙地应用在菜品中,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更丰富了视觉上的审美享受。食品雕刻艺术腐朽为神奇,从而更深层次地诠释了中国烹饪文化的博大精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餐饮行业经济飞速发展,餐饮市场日益繁荣。食雕在餐饮市场上越来越显示出很强的展示性。 此书介绍了拉刻套刀工具,着重讲解了快速食雕拉刻刀技法和应用。以实用性为基础,有简有繁,配合操作光盘,便于学习。书中精选了本人的一百多幅作品,既有精细小巧的盘饰小雕,又有气势宏大的展示作品。
肥肠是我国许多菜肴中不可缺少的烹饪原料。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的返朴归真,肥肠菜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制作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并形成了系列。本书是从肥肠的清洗、初加工,到最后烹制成菜肴,以“凉菜、热菜、吊子”等方式为组合,从制作时间、烹调用料、操作过程、成菜特点、司厨心得几方面对肥肠菜肴的制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工艺独特,内容详尽,层次分明,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便于操作。适合广大爱好烹饪的人们使用。本书共介绍169款肥肠佳肴,愿您能在厨事中找到乐趣,在饮食中得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