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来山—保国寺》进一步了挖掘了保国寺的文化内涵,是至今对保国寺古建筑群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诠释最为全面、学术水平的一部专著,为明确保国寺大殿在古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奠定了基础。全书分为研究、保护、文献三部分,是在一系列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书中还配有绘制精美的实测图和细致入微的照片。该书作为2003年“纪念宋《营造法式》刊行900周年暨宁波保国寺大殿建成9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献礼,受到外专家学者的赞誉,并被美国、澳大利亚、韩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重点、图书馆等收录。
《紫禁城》主要介绍了公元1398年的史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于南京驾崩。介绍了紫禁城、神武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养心殿、六院、皇苑、花园的缘起、构造及建筑。
《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内容简介:2002年5月,“《永乐大典》编纂600年”学术研讨会刚刚在国家图书馆落幕,法国远东学院的华澜先生就登门造访,提议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曾经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在中国的历史和遗迹。在他看来,国家图书馆收藏有大量中西交通史文献,又是国际学术交流机构,最适合举办该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这个提议得到了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荣新江教授的赞同,三方立即有了第一次筹备会议,确定了三个法国机构和两个中国机构作为研讨会的主办方。
作为皇帝的御用家庙,雍和宫不仅负责帝王的宗教生活,而且承提了培养尊国政、谙例律、知举止的宗教人才的重任;贮存了一批在京听命于朝廷,赴蒙藏能为皇帝办事的高级僧人。这样,雍和宫就成为中原地区联结青藏高原、蒙古草原的一条宗教纽带,成为满、汉、藏、蒙等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人才交流的一座桥梁。历代达赖、班禅、章嘉等活佛大师,也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爱国爱教、维护中华统一的千秋佳话。 多年来我们对雍和宫珍藏的文物进行了整理、研究,在此基础上编辑了这套丛书。这是雍和宫珍藏文物首次集结成套书出版。我们的愿望是通过这套丛书的出版,向世人展示中国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永恒魅力,与世界人类文明的其他瑰宝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