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这本书,你会看到:一批批古代先民,千里迢迢——从江西、湖北、湖南、陕西、山西、四川、广东等地——迁徙而至打鼓,安家落户,开通商贸;古盐道上,马帮结队,商贾往来,打鼓日益繁荣;随着盐务的兴盛,七个行业便形成了七条街道;打鼓的先觉者们,捐款集资,修祠建馆,架桥筑路,兴学启蒙,教化一方;打鼓钟灵毓秀,才彦俊杰辈出……那些开辟、发展打鼓新场的先辈中的佼佼者:商业首户秦开元、商界实业家卓常武、“皮匠大王”袁成禄、后人建祠纪念的骆氏父子……其人其事,其精神其胆识,堪为楷模。一个个章节,以详实的文字和图片,展示了打鼓新场自宋朝以来九百年的历史,发掘了它的人文精神和商业文化价值。在当今商海大潮中,读这本书,了解一下商业古镇的发展史,无论是史家、商家,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不同的篇章中得到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特色。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特色。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都武侯祠占地210亩,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等部分组成,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陵寝时,已有1780余年的历史。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武侯祠的历史沿革和文物,以丰富的照片相匹配,图文并茂, 有的学术性,可读性也很强。
在《云南特色文化》这部上百万字的大书面世之际,我们怀着十分愉悦和欣慰的心情,首先把这部书编撰的思路、内容及特点,向广大读者作一简要介绍。 在《云南特色文化》编写前,我们对一些有关“文化”的基本概念统一了认识。首先是关于“文化”的定义。众所周知,关于什么是文化,古今中外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仅世界文献中的文化定义就多达250余种。对此,我们没有去作费时费神的争论,而是认同了《辞海》的解释,即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基于此,我们赞同我国部分学者关于文化的“三元结构说”,即从广义而言,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云南特色文化》在筛
《发现者旅行指南:四川》是一本全面、深度解读四川的旅游文化读本。 《发现者旅行指南:四川》首先以近70页的篇幅,深度、直观地介绍四川,然后分为成都、成都周边、乐山、川东南、川东北、雅安等章,全面、系统介绍四川各地的精彩美景。同时,在交通、美食、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提供了详实的资讯攻略。 《发现者旅行指南:四川》是您了解四川、前往四川旅行之书。
成都武侯祠占地210亩,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等部分组成,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陵寝时,已有1780余年的历史。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武侯祠的历史沿革和文物,以丰富的照片相匹配,图文并茂, 有一定的学术性,可读性也很强。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杰作,造福人民的水利工程。本书为你介绍了都江堰这项水利工程的各个工程系统,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离堆引水口主体工程,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的成都人部知道都江堰是成都繁荣的命脉。古今中外,凡到过都江堰跟前的人,无不叹其恒久的生命力及造福人类的巨大功效。有人评价其为地球上人文关怀精神又最注重生态的人造工程。所以,都江堰与青城山相连成了旅游胜地,成了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与青城山,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机制与万物浑成、周行不殆的常道,两者相通处,大概就是“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