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字昌硕,亦作仓石,号缶庐、苦铁,晚号大聋,浙江安吉人。他毕业临习《石鼓文》,以三代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揉进其间,掺以草法,结体用笔,一变前人成法,自出新意。同时他以《石鼓文》为基础治印,孕育出自己苍劲朴茂、神雄气畅的壮美风格。 吴昌硕的诗从王维之手,工五言律法,尤工古风长调。还有许多题画诗序,石砚铭文,都是文情并茂。他的诗集有《缶庐诗》、《缶庐集》、《缶庐别存》等。吴昌硕以书法为根基,进行绘画创作,将钟鼎金石笔意溶于画法当中,使其笔下的花卉、蔬果、山水,都具有一种雄强朴厚的生机。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画风震憾当时,名满天下。 这本图册,共十二幅。作者以淋淳的笔法,分别绘出兰与石、栀子花、葡萄朱菊、玉兰、荔枝、凤仙花、杏花、桃实、荷花、柿与榴莲、牡丹
《我的诺曼底》海湾战争使唐师曾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重度抑郁症,遭逢人生的低谷。而当他完成《我的诺曼底》——一部跨越战争本身、令人含泪微笑的和平之书——宝贵的信仰亦失而复得。
(光阴的故事)通过平民摄影师薛宝其先生的500多幅珍贵历史资料照片,真实再现1950年代至1990年代的上海社会生活。 薛宝其曾是袜厂工人,新中国诞生后,他拿起了照相机,后来进入上海市总工会系统的卢湾区工人俱乐部担任摄影师,现已退休。 与同时代的专业摄影家有所不同的是,他始终活跃在社会的基层,怀着对新的时代、新的社会的朴实感情,兴致勃勃地用镜头去发现和拍摄大众生活中一幅幅积极向上的图景。 几十年过去了,薛宝其的摄影作品积累成一卷记忆的长画,点点滴滴地留存了上海这座城市及其人民曾经有过的情感和追求,从而为今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认知价值。
纸上记录片系列丛书,主要选取近数十年来中国纪实摄影家专题作品,希望以开放、包容的方式,能为研究和观察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提供真实、完整、直观、系列的视觉文献材料。
昔日的照片,那是历史凝固的瞬间,是岁月遗留的请柬,邀我们去会晤消逝了的昨天,那是如烟往事的重见,那是依稀梦境地再现,那时发生过一切的真实记录,那是历史悬疑的准确答案。我们寻得许多长沙的陈年旧影,以回顾这座城市遥远的从前,藉以跨越历史的长河,冲破时空的局限,领略其旧时风采,重睹她往昔容颜。它是一部形象的地方史志,向人们展现一幅昔日长沙的历史风情画卷。
昔日的照片,那是历史凝固的瞬间,是岁月遗留的请柬,邀我们去会晤消逝了的昨天,那是如烟往事的重见,那是依稀梦境地再现,那时发生过一切的真实记录,那是历史悬疑的准确答案。我们寻得许多长沙的陈年旧影,以回顾这座城市遥远的从前,藉以跨越历史的长河,冲破时空的局限,领略其旧时风采,重睹她往昔容颜。它是一部形象的地方史志,向人们展现一幅昔日长沙的历史风情画卷。
本书可作为创意自拍指导,作者用自己多年的拍摄经验教你找到适合的自拍点,拍出“不像自拍的自拍照”。一张照片能够记录的远远不止美丽的景色和你年轻的样貌,还可以留下当时的感觉、心境和整个人的状态,因此本书内容可以说是生活自拍、旅行自拍的创意分享,通过服装配色、款式选择,与风景的配合,进行悉心讲解。 本书适合喜欢自拍的摄影爱好者,以女性群体为主,也包括部分与女友一同旅行的男性。
《青藏线旅游摄影》将旅行的起点定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四川,将川西北高原那绚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融入沿青藏线进入西藏的旅程中,使我们的摄影旅行更精彩无比。
本套系列丛书,以美仑美奂的摄影和专业化的文字解说,庄重地介绍了在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中大多数流行的风格,以及它们的各个阶段。每一本书都有如下特点:对产生这种风格的时代和地区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描述并举例说明这种风格独特的建筑设计、装饰以及与众不同的细部设计;对展现了这种风格的精华和魅力的房间,用精美绝伦的摄影图片,真实地予以重现;为住宅设计与装饰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把风格与品位带入生活空间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没有光就没有摄影。本手册作为学习摄影用光的理想读物,由既有专业摄影水平又有丰富摄影教学经验的作者根据初中级摄影爱好者需求与学习特点精心打造。手册采用阶梯式教学方式,部分分几个章节介绍了摄影采光、测光与曝光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摄影用光实战技巧,从自然光摄影、人像摄影、现场光摄影、风光摄影、花卉摄影、静物摄影、夜景摄影、人造光摄影等拍摄主题以图解例说的方式深入介绍了各种采光、测光与曝光技法在各类摄影主题中的应用。 200余个构图案例、图片参数以及详细的解说将为你打开专业摄影师的
旅行越来越容易,社交网络越来越发达,摄影器材和技术越来越大众化,摄影成了旅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体验。摄影这项活动自主性强,几乎无门槛,每个人都能拥有足够的发挥空间,让一张张照片变成旅途难忘的回忆。然而面对陌生的器材和参数,也难免有人感到郁闷——眼前所见比镜头下的场景美太多了!是的,掌握技术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让旅行摄影变得得心应手不见得非要钻研高深的理论,有时候把相机端得更稳、选对了配件、用对了镜头、等到了对的光线,然后在关键的时刻按下快门,你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这本书正好讲到了这一切。
《美国摄影用光教程(第4版)》全面介绍了光线的性质和用光原理,书中的案例技巧不仅仅讲解该如何去做,还从专业的角度指导你如何理解用光,如何识别和判断拍摄对象及场景条件,根据拍摄需求驾驭所能用到的光源、反射类型、光位设置及辅助器材。书中除了讲解拍摄静物、肖像等题材的用光技法,还针对经典难题(拍摄金属和玻璃制品)给出完整、多样的解决方案。此外,介绍如何应对恶劣光线条件,以及通过改善光源质量和后期处理来解决遇到的用光问题。 《美国摄影用光教程(第4版)》通俗易懂,原理和技法并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摄影用光指南,适合摄影师以及摄影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摄影艺术专业课程的教材。
本书整合全球30余家知名媒体、通讯社、图片库的优质图片资源,汇集500余名中外摄影师的佳作,对2016年全年发生的各类重大事件以图片的形式进行梳理和总结。这些图片并不陌生,它们有的出现在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或主图位置,有的是华赛、荷赛、POYi全球年度图片等大赛的获奖作品。当我们回望过去这一年,回望这奔跑中的世界,希望这些影像能让我们的某些回忆更清晰,让我们的情感重新被唤醒。 “历史就在我眼前爆炸”,的摄影师在现场见证历史一刻;同样,的摄影师会在宏大叙事的片段里,记录时代变迁下每一个小人物的命运与际遇。(视觉中国总编辑柴继军)
《摄影用光创新教程》结构严谨、手法新颖的关于光影设计的摄影书,作者成功地表达了摄影中常用的光影理念和布光经验,使这本书对于每一个读者来说都有用武之地。书中不仅讲述了布光方向对光影效果的影响,还就具体的布光方式、光源选择、明暗度的调整和主光类型与自然光的结合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此外,《摄影用光创新教程》还对逆光进行了讲解,并通过由点及面的方式阐明了为多位模特拍照时的布光情况,以及拍摄其他主题时的布光设计。《摄影用光创新教程》的出版向所有的业余摄影爱好者、摄影专业的学生,以及对布光感兴趣的摄影师,传授了具有专业水准且又系统全面的光影设计方法。
本书系统、精辟阐述了有关摄影技术、技巧、技法领域的综合知识,涵盖了各类摄影器材的原理、性能、种类、特点、选购、维护等知识,以及各类摄影器材的摄影造型功能,各种摄影技巧、技法、诀窍知识。尤其增加了大量有关数字照相机与数字影像系统的知识,以及数字影像处理加工技巧知识。 全书共分十三章。绪论中精辟阐述了摄影技术、技巧与摄影艺术之间的辨证关系,章介绍了光与视觉的基础知识,第二、三章中翔实深入剖析了摄影镜头、照相机的原理、性能、种类、特点、选购、维护等系统知识,及各自的造型技巧,第四章详细论述了感光材料的原理、性能、种类、特点与使用的知识,第五、六、七诸章中系统阐述了测光表、滤光镜、摄影光源的各自原理、性能、种类、特点、运用技巧,第八章翔实阐述了传统影像的加工技巧、技法,第九章详细
《梦里的香格里拉之梦回香巴拉》由杨旭东编著。 《梦里的香格里拉之梦回香巴拉》讲述了:行笔于此,突然间,这个家伙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其实世间压根就没有一个叫做“香格里拉”的地方。或者说希尔顿描绘的“香格里拉”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地方、一座具体的山、一条具体的河,而是原本就存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那份美好,以及对美好事物追求的那份愿望。 是的,我们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香格里拉”,引导着我们追求美好的事物,享受美好的生活。 她是我们积极向上心态的源泉,是我们健康生活的保证,使我们拥有感知、感受美的能力,具有追求幸福生活的动力。我们心中只要保持着这样的“香格里拉”,我们的人生必定是精彩的、必定是值得回味的。 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