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殿堂》跨越摄影艺术的不同风格与流派,收录了20位摄影大师的300余幅传世杰作。从亨利 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到罗伯特 卡帕的战斗现场;从奥古斯特 桑德镜头前“时代的面孔”,到塞巴斯蒂奥 萨尔加多眼中的“劳动者”……几乎涵盖了20世纪以来摄影发展历程上的所有重要节点。即便是相似的拍摄主题,亦能从大师们的作品中感受到独特的气质。曼 雷实验摄影的先锋与概念性,赫尔穆特 纽顿黑白影像的视觉张力,赫伯 瑞茨时尚大片的优雅与魅惑,荒木经惟、罗伯特 梅普尔索普对禁忌之爱由压抑到宣泄的情感迸发。 为全面展现20位摄影大师的艺术特点,编者在书中为他们每位都设计了22页的篇幅,展示其各个时期的标志性作品,将人生经历与创作历程贯穿其间,构成一个个独立影展。此外,甄选出的每幅作品都配有精妙评论,帮助读者理解
本书作者是时装摄影师,他把手机对准世界各地正在玩手机的人们,拍下了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职业形形色色的玩手机的人。从而昭示这样一个道理:这些低垂的面孔表明,在孤独的方式上,世界大同。
闪电划破夜空。蜻蜒的翅膀隐约闪烁。勇敢的登山者攀上冰峰之巅。总会有这么一些照片,能让我们以独特的视角来看身边的这个世界,这是毋庸置疑的。《惊世佳作: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125年摄影精华(典藏版)》激动人心的摄影画册收录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知名的摄影师拍摄的精彩照片,让生命的丰富多彩永世流传。全书以神秘、和谐、才智、发现、能量、亲密这六大主题编排,展现了这个世界的微妙瞬间。 《惊世佳作: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125年摄影精华(典藏版)》由获奖摄影师安妮·格里菲思编辑,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难忘的视觉盛宴,时间在此静止,影像在此绽放。醒目、生动、宁静、微妙、风趣、天马行空,《惊世佳作: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125年摄影精华(典藏版)》提供了许多令人兴奋的阐释这个世界的新方式。每一张照片都有着自己的灵魂,有的让
美籍华人赵羡藻先生是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主流艺术圈传播中国传统美学的坚持者。赵羡藻先生的作品不但记录着他个人摄影风格的变迁,也折射了中国老一代摄影人的探索历程,是我们研究东西方摄影文化融合与变迁的好案例。《雪岸闻香20世纪摄影名家 赵羡藻/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收录了美籍华人摄影师赵羡藻先生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以不同地域的风景、香港风土人情为题材的150余幅摄影作品,展现了一位去国半个多世纪的海外游子从未遗失过的华夏之心。
《回望富春山居》为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回望·富春山居》的成果图书,《回望富春山居》以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传奇故事为线索,用摄影的形式展现当代富春江两岸之美,并沿富春江逆流而上,延展至新安江乃至黄山等流域和周边,用新山水摄影回望富春山居,以艺术的手段再现中国山水之美。 整个项目的成果展览和成果画册将重新融合中国山水文化并构建作者自己的身心感受,自主利用过去或现成的经验来检视当下,表达认知、向往、希冀、诉求,展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深厚底蕴以及在新时代下的人文精神内涵。
本书是知名摄影师赵钢在大学时代完成的摄影生涯部作品,既有青年人的单纯与激情,也有成熟摄影师的独立意识和敏锐观察。赵钢从初中时代就一头扎进摄影,得到了摄影家王福春的指导,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明确摄影为自己一生的志业,他决心完整记录自己的大学生活。书中作品的拍摄时间贯穿了大学四年,以及毕业后的一两年,在漫长的拍摄过程中,赵钢既是大学生,又是“旁观者”,这种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身份叠加,赋予了这组照片耐人寻味的丰富性。它摄取的既是一种感同身受的直接经验,却又经过了成熟专业的视觉语言的重构。 大学新生跨下中巴车的那一瞥怯生生的眼神、无所事事地站在暖气片上等着母亲替自己铺床的新生、暴风雪中监督同学晨跑考勤的班干部、上半身衬衣领带下半身短裤拖鞋拍简历照的毕业生、大学学费上涨后围着窗口缴费的家长
1990年4月18日,宣布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上海重新回到金融城市的起跑点。从那天起,上海从沉睡中醒来,看着来自浦东的旭日东升,飞速迈开奔向未来的脚步。恰巧,《1991上海》作者恰逢三十风华正茂,漫步在黄浦江畔,体会到了城市微妙的急躁,触摸到奇迹正在剧烈涌动的神经末梢。于是,每天手持相机骑着自行车,行走在大街小巷里,用60000字和300余张当年的纪实照片,展示了1991年前后上海城市的巨大变迁。从1991年到2000年,这代人幸运地见证了梦想中的四个现代化实现,亲眼目睹已经远远超过他设想中的美好理想的实现。2021年,上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前景。30年前的1991年,正是上海承前启后转型的特别年。《1991上海》记录了这一年上海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黄庆军/中国当代摄影图录》是《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丛书中的一种,该丛书意在呈现众多的个体摄影创作案例,描绘出一幅中国当代摄影创作的全景画卷。《黄庆军/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介绍的黄庆军于1971年生于黑龙江大庆市,1998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去过近30个拍摄。主要代表作为1992年至2002年的系列作品《蒸汽机车》和2003年至今的系列作品《家当》。《家当》里的每一张作品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生动的故事,那些家当在某种层面上勾勒出了他们主人的日常生活和兴致所及,而同样的物件在不同的家庭里又渗入了主人不同的性格,再放眼于社会,这些各具特性的小家庭就是时代发展的好印记。这些故事给了家当生命,也反映着生命里的得与失,苦与甜。《黄庆军/中国当代摄影图录》整理了黄庆军的摄影作品,呈现了他的创作特色,是了解这位摄影家的一个不
《沃克·埃文斯:美国影像(典藏版)》中的作品,严格按照其最初顺序呈现,共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后都附有每幅照片拍摄的具体时间、地点的说明。作品部分,可以称为“摄影捕捉的人”,我们在此可以窥见美国的一斑一一人之面孔、国家之风貌,尽在卷中。第二部分,我们会发现埃文斯的另一些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美国人独有的、传承不断的表达方式。不管这种表达方式起源于何处,不管它采用了何种形式如雕刻、绘画、建筑: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腔调,在肯塔基的山区和牛仔民谣中,在当下的摇摆乐中,我们都能一再发现它的身影。
《天意黄山:杨奉霆摄影集》是作者多年黄山摄影作品的集结,作者提出黄山的特别观赏角度和视角是西海大峡谷的云景,似“泼墨山水,国画黄山”;黄山云海中的日出景象更时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作者提出,世人的一生要到黄山、要看黄山的云海,要看黄山的日出,要看黄山云海中的日出,从而提高世人的审美情趣,提高生活质量,让中国的旅游事业因惊艳黄山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