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本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文主义设计思潮影响、智慧景区建设推动的研究专著。本书针对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的旅游者时空行为,利用多源数据、GIS可视化分析方法、模型分析理论和模拟仿真技术,全面系统地揭示旅游者的时间、空间和行为特征。本书将通过实证案例的方式,介绍手机大数据、微博数据、GPS数据在旅游者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名胜古迹、特色工艺品、表演艺术、节庆集会活动与美食品。全国23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座。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21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750处。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137处。国家森林公园310座。
本书为旅游规划的理论性著作,同时也有很强的实际指导作用,全书从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实际操作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并附实例加以说明。本书理论性、统性强。观点明确,适合于旅游规划、城市规划、园林规划和区域规划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以作为这些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大自然的记录者有很多,文学家用优美的文字、诗人用激昂的诗句、画家用画笔、摄影师用镜头、旅行者用脚步……在所有记录者中,有一类人更值得尊重,这就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们运用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对待每一处山水,他们跋山涉水不仅仅是因为大自然的美,更因为大自然蕴藏着科学的内涵和真理。 由地质学者提出并创立的地质公园就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记录大自然的方式。地质公园最初是由我国地质学家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虽然发展历程不长,但却影响深远。它不但给自然科学带来了明显的变化,还迅速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自然遗产的行动之一。分布在我国的37处世界地质公园,270处国家地质公园(含授予资格),343处省级地质公园已经成为我国地球故事好的记录者。它们就像地球的纪传体历史,每一个公园就是一个本纪或列
《全方位营养:动物健康、高效养殖的营养技术策略》遵循以下逻辑顺序关系进行陈述。章中讨论消费者的观念和食品安全问题。紧接着第二章讨论饲料质量和饲料卫生问题。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讨论饲料适口性和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第五、六、七章讨论动物的健康问题,主要集中讨论消化道调控、免疫系统和非传染的问题。第八章主要讨论一些检测动物生产性能的新思路。第九章则讨论消费者的需求、伦理问题和环境问题。全方位营养通过提高包括营养素和营养活性物质在内的饲料组成成分的广泛利用,为推动动物营养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令人振奋的可能性。本着健康和营养的理念来饲养动物,必定成为未来动物科学发展的主体目标。
大自然的记录者有很多,文学家用优美的文字、诗人用激昂的诗句、画家用画笔、摄影师用镜头、旅行者用脚步……在所有记录者中,有一类人更值得尊重,这就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们运用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对待每一处山水,他们跋山涉水不仅仅是因为大自然的美,更因为大自然蕴藏着科学的内涵和真理。 由地质学者提出并创立的地质公园就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记录大自然的方式。地质公园最初是由我国地质学家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虽然发展历程不长,但却影响深远。它不但给自然科学带来了明显的变化,还迅速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自然遗产的行动之一。分布在我国的37处世界地质公园,270处国家地质公园(含授予资格),343处省级地质公园已经成为我国地球故事好的记录者。它们就像地球的纪传体历史,每一个公园就是一个本纪或列
本书以明代旅游地理为研究范畴,运用旅游学、历史学、地理学交叉渗透的方法对明代旅游与其环境的相互影响、明代旅游系统要素(旅游者、旅游媒介、旅游资源)以及旅游系统的运动(旅游活动)等进行研究,从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对明代旅游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描述与解释,并揭示其中的某些规律。《明代旅游地理研究》不助于增进对明代旅游文化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旅游基础理论研究的拓展,对当今旅游资源、旅游文化开发也有借鉴意义。
《全方位营养:动物健康、高效养殖的营养技术策略》遵循以下逻辑顺序关系进行陈述。章中讨论消费者的观念和食品安全问题。紧接着第二章讨论饲料质量和饲料卫生问题。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讨论饲料适口性和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第五、六、七章讨论动物的健康问题,主要集中讨论消化道调控、免疫系统和非传染的问题。第八章主要讨论一些检测动物生产性能的新思路。第九章则讨论消费者的需求、伦理问题和环境问题。全方位营养通过提高包括营养素和营养活性物质在内的饲料组成成分的广泛利用,为推动动物营养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令人振奋的可能性。本着健康和营养的理念来饲养动物,必定成为未来动物科学发展的主体目标。
关于追寻本源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一位学界前辈在论及中西学术研究差异时指出: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重应用与对策研究而轻“求真”的本源研究;而西方学入则重“求真”的本源研究,使应用与对策研究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细想:马克思就是在《资本论》这一鸿篇巨制的本源研究为主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而科学社会主义的长久生命力与马克思扎实的基础研究有着必然关系。 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界关于“什么是美?美是什么?”的论争,由批判朱光潜的文艺思想而引起,后来却发展为百家争鸣的对美学学科本源的“求真”大讨论。这次论争促成了我国美学三大学派的形成(包括以朱光潜在争论后形成的新观点为代表的一派在内),提升了美学研究的水平,产生了学术新人,也使在西方冷僻的美学学科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和普及,留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