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短暂的一生可谓情路坎坷,先后与两位女子订婚三次(其中与同一个人订婚两次),都以解除婚约而告终;同时,这位天赋异禀的作家又天生情种,在其创作高峰期先后与四位女子产生了爱情,密伦娜是其中形象最为鲜明,与作家最为志趣相投的一位,因而引发的情感波澜也最为热烈奔涌。二人相识于1919年,当时年届36岁的卡夫卡还寂寂无名,而密伦娜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位天才作家的惊世才华,主动提出将其作品由德文翻译成捷克文。卡夫卡几乎立刻就真挚而热烈地爱上了这位身处异地的有夫之妇,二人深陷情网,两地传书,往还不断。这段传奇的恋情在两人通信一年以后而告终,之后卡夫卡写下了不朽的名作《城堡》。 1939年春天,德国军队进驻布拉格不久,密伦娜将卡夫卡写给她的信托付给维利哈斯,随即被纳粹法西斯分子逮捕,投入集中营。
《普希金小说选》讲述的是普希金是俄罗斯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主题丰富,从家族传说到祖国历史,从贵族交际到乡村生活,从普通人到诗人,众多人物形象构成一座庞大的群雕。《普希金小说选》收入开拓俄国小说现实主义方向的《别尔金小说集》,中篇《杜勃罗夫斯基》、《黑桃皇后》,以及充分体现作家风格的1O万言长篇《大尉的女儿》。
心地善良、温柔单纯的贵族少女让娜向往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夫妻生活。她与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于连相识,从相爱到结婚,一切都如她所梦想的那样甜蜜,婚后她才发现自己理想中的丈夫竟是个苛刻粗暴、追求肉欲发泄的卑鄙之徒。在对丈夫失望后,她欲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但儿子吃喝嫖赌,无恶不作,她被逼得走投无路、心力交瘁,在女仆的救助下才得以苟延性命。小说通过让娜不断幻灭、不断失意的一生,从普遍意义上剖析了在妇女只能是奴隶和肉欲的一时的对象的社会中女人的精神状态、夫妻关系和性生活。
这是一部充满象征和隐喻的作品。“癌症楼也叫做13号样楼”。科斯托格洛托夫经过二十几年的军队、劳改营、流放地的生活后,他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接受放射治疗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但是,下一个疗程的“疗法”将使他失去性能力。在多年劳改、流放、沉冤蒙难的日子中,他已淡记了女人,当他来到“癌症楼”治疗的时候,性意识在他身上猛醒,强烈的情欲,本能的欲望,成为生命力后标志…… 本书作者写出了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及其同病房里的各个病人的不同命运和经历,他们性格的形成和人性的扭曲。作者写的是人生的坎坷,但实际上是社会悲剧的写照。一个个知识分子和忠心耿耿的干部被捕、流放、劳改的事实,使作者陷入痛楚的沉思,思考产生这些悲剧的缘由。本书是一部呼唤人性的人道主义作品,同时又是剖
精彩片段:拾掇过箱子之后,娉妮走到窗子眼前,但是雨并没有停止。上一天夜里,狂雨在屋顶上和玻璃上扑了个通宵。被黑云压低了的天空仿佛满是裂缝似地,把它盛着的水向地上倾注,泥土浸成浆了,融化得像是糖浆了。一阵阵的急风从炎热的空气中间鼓荡,在行人绝迹的街道上可以听见那些从水沟里溢出来的急溜的响声,街边的房子都像海棉一般吸收着那种窜入内部的水蒸气,使得各种的墙壁从地下室直到阁楼全是汗淋淋似的……
本书所辑《贝多芬传》《弥盖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同出罗曼·罗兰之手。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是音乐家,一是雕塑家兼画家,一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首重记载传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