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读物经韩国超一流棋手曹薰铉先生和李昌镐先生亲自授权,集二人数十年围棋精髓而成,分为定式、布局、棋形、中盘、对局、官子、死活、手筋八个方面,对围棋技巧进行全方位讲解。本系列读物将于化学工业出版社陆续出版。本套《精讲围棋布局》针对初学者从入门到精通,从根地、实地、外势、薄厚、攻防、均衡等不同角度,引导读者找准布局要点,重视大局观的培养,强调实战,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布局技巧,提高棋艺水平。本套书可作为爱好者自学读物并珍藏。
本书由围棋棋手赵治勋专为广大围棋爱好者创作。章介绍了善于打劫的8个要点;第2章帮助读者培养眼力,共有6个问答;第3章均为初级打劫题,共有47个问答;第4章均为中级打劫题,共有71个问答;第4章均为实战型打劫题,共有38个问答。通过大量的棋谱与讲解,本书由浅入深地对围棋的打劫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同时提供正解和错解两种下法对比,让初学者能轻松自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入门指导书。
《围棋发阳论》是围棋死活题方面举世公认的最高经典著作。 彻底破解《围棋发阳论》中隐藏的奥秘并使其日臻完美,是我毕生一大心愿。 二十年前,我曾出版了《围棋发阳论新解》一书,对前人在解说这部名著时出现的错失与疏漏进行了自认为是全面的修订与改正。 然而,随着时光推移,我又发现了许多全新的解题变化。于是,我决心推翻《围棋发阳论新解》一书成果而重新踏上艰难的学术征程。这就是本书之所以会问世的由来。 本书与《围棋发阳论新解》相比,有两大差异。 第一项差异是全面的攻防技术修改。 本书尽力改正了《围棋发阳论新解》一书中存在的疏漏与错误之处,对其中将近半数题目的正解过程进行了重大技术修改,如第2题、第3题、第5题、第8题、第11题、第13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第20题、第23题、第24题、第28题、第33题、第35题
“血泪篇”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棋圣黄龙士,与后起的徐星友之间的授三子局。因为这十局棋对抗得异常激烈,对局者又先后光耀于中国棋坛,于是这十局棋便受到了古今棋家的格外看重。清人李汝珍评论道:“间各竭心思,新奇突兀乃前古所未有,十局终后,徐遂成国弈。”本书以清末鲍鼎先生的《国弈二刊》钞本为底本,采用了可能是徐星友所作的部分棋评,并以现代的棋理对之进行斟酌厘定,详加比较,使读者可以得知这十局棋的全貌。
秀宁的人生正处于社会变革年代。幕府时代末期即明治维新前夜,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汹涌浪潮冲击下,日本社会动荡,自古以来静止的、封建的生活方式已难以维持,日本围棋界也不例外,本因坊家也逃脱不了这种命运。秀荣的棋与道策的玄妙、丈和的刚腕、秀和的神算、秀策的平和等古来的名人的棋艺一样,具有其独特的棋风。秀荣在日本围棋界被誉为名人中的名人。他的棋技有如高山流水,经常保持全局谐调平衡,虽平淡着子,但玄妙精微,明于取舍,丝毫没有勉强的感觉。假若不谈棋的胜负,他的棋就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不刻意雕琢,顺其自然达到了炉水纯青的境界。明治三十五年(1902)起至去世是本因坊秀荣独步棋坛的时代,天下棋士没有与之为敌者。书中收录了秀荣在1866年至1904年问对局棋谱273局,另外校订棋谱4局。这些对局都是秀荣的呕心沥血之
丈和(1787~1847)棋艺超群,中盘战斗力极强,算路,被誉为“棋圣”。门下弟子有秀和、秀策等围棋大师。 在日本围棋界,尽管丈和是一位颇具非议的棋家(主要是指善于玩弄计谋、专权),但他对围棋发展和振兴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的。丈和除了自己本身棋技高超之外,还呕心沥血培养后人,因此门下弟子英才辈出,后继有人。同时,丈和在围棋理论方面也很有建树。 本因坊丈和独霸日本棋坛数十年,书中收录了丈和在1807年至1847年间对局棋谱274局,另外补遗棋谱20局,这些对局都是丈和的呕心沥血之作。日本古时的围棋比赛,由于没有对局的时间限制,有时一盘棋要进行数天甚至更长时间,每一着棋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仔细计算,因此误算、漏算较少,从现代围棋的眼光看,可以称为是“计算性围棋”而非“感觉性围棋”。
《围棋棋力快速提高——从业余6段到专业棋手》按围棋从业余6段到专业棋手的水平档次和特点进行编写,针对训练目的遴选具有典型意义的对局习题,对该阶段水平的象棋爱好者进行针对性训练,使业余6段的读者迅速提高实战能力达到专业棋手的水平。
本书内容简介:徐程十局,是晚年徐星友与青年程兰如于康熙后期的分先对弈棋谱,是争夺当时棋坛的“十番”棋赛。因主事者嫉星友名高,阴使众人助程,徐遂多负。但十局棋中,徐之“醇正”与程之“浑厚”(施襄夏语),亦发挥得淋漓尽致,其精深细微处多与今日暗合,尤见功力。施襄夏因此将其中六局收入他的《手批十八局》,细加评述,推阐入微。的棋谱,再配以超的棋评,这番际遇,古今上下,殊不可多得也。
自上世纪90年代起,韩国围棋崛起,在国际大赛的舞台上,以压倒性的优势独霸弈林,令中日高手汗颜,中日棋迷愤然。个中缘由,中日媒体各抒己见,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未有定论。笔者以为,韩国围棋能在短短的10数年中,即成霸业,决非偶然,最根本原因除了其围棋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及其公平竞争的赛制的合理性之外,从培养后进的训练机制上来说,其对于围棋基本功,尤其是对于局部死活训练的重视,无疑也是韩国少年多能早成大器的根本原因。经过一个阶段的潜心观察,发现其死活训练与我国确有一同之处,表现为:1、不分题型,也不对解题方式做任何提示,是死是活,是打劫还是净杀,都要答题自行观察判断;2、棋型丰富,角、边、中腹各种棋型都有体现,更像是从实战棋局割裂下来的局部文章;3、难易混杂,顺序,完全脱离了由易到难解题
施襄夏是清代乾隆年问的大国手,与范 西屏一起被后人尊为“亚圣”。亚圣之由来,当是以儒家的孔子(圣人)比之黄龙士,而以孟轲(亚圣)比之施范。这自是极高的赞誉。施先生不仅棋艺精湛,而且对局态度极为严谨。在面对明显不如他的下手时,仍然计虑周详, 丝毫没有上手一方的取巧、沾沾乃至侥幸之态。考之上下古今,有这等棋艺,这等对局态度而始终如一者,实在是罕见。从本书所选十局棋中,棋艺之 外,施先生的君子之风范,尤令人肃然起敬。《襄夏授子谱(精》的作者是陈祖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