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襄夏是清代乾隆年问的大国手,与范 西屏一起被后人尊为“亚圣”。亚圣之由来,当是以儒家的孔子(圣人)比之黄龙士,而以孟轲(亚圣)比之施范。这自是极高的赞誉。施先生不仅棋艺精湛,而且对局态度极为严谨。在面对明显不如他的下手时,仍然计虑周详, 丝毫没有上手一方的取巧、沾沾乃至侥幸之态。考之上下古今,有这等棋艺,这等对局态度而始终如一者,实在是罕见。从本书所选十局棋中,棋艺之 外,施先生的君子之风范,尤令人肃然起敬。《襄夏授子谱(精》的作者是陈祖德。
围棋AI的出现,在围棋领域掀起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强烈关注,而目前围棋AI的实战水平已经人类棋手。本书详细解析围棋实战中常见的AI新定式,包括创造性的新手和AI对传统定式的改进,结合职业棋手全新实战谱演示AI新定式的应用方法。在论证AI新定式合理性的同时,剖析老定式消亡的原因,使棋友们“知棋然,更知棋所以然”。篇幅重心用在讲透当今棋人最关心的实战新变化,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本书是我国现存古代棋谱中年代最早的一部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件珍品。这本书,成书于南宋初期,距今已经八百多年。书中收录了《棋经十三篇》等理论著作,汇集了北宋和北宋以前的棋谱、棋势一百多局(个),是研究和了解古代棋艺发展的重要文献。
《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国手风范12:黄徐对子谱》所载,系康熙年间大国手黄龙士,与继他而起、称霸棋坛长达三四十年的徐星友之间的分先对局谱,凡七局。龙士棋风幽远、细密,一直以来是星友棋艺养成的领路人,在这七局中,依然扮演着上手的角色;星友的棋风浑沦融和,恬淡正派,在《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国手风范12:黄徐对子谱》中也有充分展现,但在力量上明显逊龙士一筹。二人间对局数量虽少,质量上亦有存疑,但二人作为清初代表性的大国手一级,这些对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后人不可不书,亦不能不加以珍视。 海报:
丈和(1787~1847)棋艺超群,中盘战斗力极强,算路,被誉为“棋圣”。门下弟子有秀和、秀策等围棋大师。 在日本围棋界,尽管丈和是一位颇具非议的棋家(主要是指善于玩弄计谋、专权),但他对围棋发展和振兴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的。丈和除了自己本身棋技高超之外,还呕心沥血培养后人,因此门下弟子英才辈出,后继有人。同时,丈和在围棋理论方面也很有建树。 本因坊丈和独霸日本棋坛数十年,书中收录了丈和在1807年至1847年间对局棋谱274局,另外补遗棋谱20局,这些对局都是丈和的呕心沥血之作。日本古时的围棋比赛,由于没有对局的时间限制,有时一盘棋要进行数天甚至更长时间,每一着棋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仔细计算,因此误算、漏算较少,从现代围棋的眼光看,可以称为是“计算性围棋”而非“感觉性围棋”。
本测试为局部计算力、基本功测试,范围从入门到3段。题型大致分为:1.基础知识:包括局部各种吃子方法以及连接、切断、渡过、阻渡等基本方法及手筋;2.做活:净活、双活、劫活等;3.杀棋:净杀、劫杀等;4.对杀:净杀、劫杀、双活等;5.官子:正常收官方法、官子手筋等;6.接触战:无法具体分类的各种手筋。从入门到10级这个级别中,基础知识、接触战常识题型比重占一半左右,做活、杀棋、对杀、官子四种类型比重占一半左右;
秀宁的人生正处于社会变革年代。幕府时代末期即明治维新前夜,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汹涌浪潮冲击下,日本社会动荡,自古以来静止的、封建的生活方式已难以维持,日本围棋界也不例外,本因坊家也逃脱不了这种命运。秀荣的棋与道策的玄妙、丈和的刚腕、秀和的神算、秀策的平和等古来的名人的棋艺一样,具有其独特的棋风。秀荣在日本围棋界被誉为名人中的名人。他的棋技有如高山流水,经常保持全局谐调平衡,虽平淡着子,但玄妙精微,明于取舍,丝毫没有勉强的感觉。假若不谈棋的胜负,他的棋就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不刻意雕琢,顺其自然达到了炉水纯青的境界。明治三十五年(1902)起至去世是本因坊秀荣独步棋坛的时代,天下棋士没有与之为敌者。书中收录了秀荣在1866年至1904年问对局棋谱273局,另外校订棋谱4局。这些对局都是秀荣的呕心沥血之
本书内容简介:徐程十局,是晚年徐星友与青年程兰如于康熙后期的分先对弈棋谱,是争夺当时棋坛的“十番”棋赛。因主事者嫉星友名高,阴使众人助程,徐遂多负。但十局棋中,徐之“醇正”与程之“浑厚”(施襄夏语),亦发挥得淋漓尽致,其精深细微处多与暗合,尤见功力。施襄夏因此将其中六局收入他的《手批十八局》,细加评述,推阐入微。的棋谱,再配以超的棋评,这番际遇,古今上下,殊不可多得也。
本书内容简介:徐程十局,是晚年徐星友与青年程兰如于康熙后期的分先对弈棋谱,是争夺当时棋坛的“十番”棋赛。因主事者嫉星友名高,阴使众人助程,徐遂多负。但十局棋中,徐之“醇正”与程之“浑厚”(施襄夏语),亦发挥得淋漓尽致,其精深细微处多与暗合,尤见功力。施襄夏因此将其中六局收入他的《手批十八局》,细加评述,推阐入微。的棋谱,再配以超的棋评,这番际遇,古今上下,殊不可多得也。
《围棋发阳论》是围棋死活题方面举世公认的最高经典著作。彻底破解《围棋发阳论》中隐藏的奥秘并使其日臻完美,是我毕生一大心愿。二十年前,我曾出版了《围棋发阳论新解》一书,对前人在解说这部名著时出现的错失与疏漏进行了自认为是全面的修订与改正。然而,随着时光推移,我又发现了许多全新的解题变化。于是,我决心推翻《围棋发阳论新解》一书成果而重新踏上艰难的学术征程。这就是本书之所以会问世的由来。本书与《围棋发阳论新解》相比,有两大差异。第一项差异是全面的攻防技术修改。本书尽力改正了《围棋发阳论新解》一书中存在的疏漏与错误之处,对其中将近半数题目的正解过程进行了重大技术修改,如第2题、第3题、第5题、第8题、第11题、第13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第20题、第23题、第24题、第28题、第33题、第35题、第36题、
《围棋发阳论》是围棋死活题方面举世公认的经典著作。 破解《围棋发阳论》中隐藏的奥秘并使其日臻,是我毕生一大心愿。 二十年前,我曾出版了《围棋发阳论新解》一书,对前人在解说这部名著时出现的错失与疏漏进行了自认为是全面的修订与改正。 然而,随着时光推移,我又发现了许多全新的解题变化。于是,我决心推翻《围棋发阳论新解》一书成果而重新踏上艰难的学术征程。这就是本书之所以会问世的由来。 本书与《围棋发阳论新解》相比,有两大差异。 项差异是全面的攻防技术修改。 本书尽力改正了《围棋发阳论新解》一书中存在的疏漏与错误之处,对其中将近半数题目的正解过程进行了重大技术修改,如第2题、第3题、第5题、第8题、1题、3题、6题、8题、9题、第20题、第23题、第24题、第28题、第33题、第35题、第36题、
秀宁的人生正处于社会变革年代。幕府时代末期即明治维新前夜,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汹涌浪潮冲击下,日本社会动荡,自古以来静止的、封建的生活方式已难以维持,日本围棋界也不例外,本因坊家也逃脱不了这种命运。秀荣的棋与道策的玄妙、丈和的刚腕、秀和的神算、秀策的平和等古来的名人的棋艺一样,具有其独特的棋风。秀荣在日本围棋界被誉为名人中的名人。他的棋技有如高山流水,经常保持全局谐调平衡,虽平淡着子,但玄妙精微,明于取舍,丝毫没有勉强的感觉。假若不谈棋的胜负,他的棋就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不刻意雕琢,顺其自然达到了炉水纯青的境界。明治三十五年(1902)起至去世是本因坊秀荣独步棋坛的时代,天下棋士没有与之为敌者。书中收录了秀荣在1866年至1904年问对局棋谱273局,另外校订棋谱4局。这些对局都是秀荣的呕心沥血之
李来群,1959年生于河北省邯鄣市。1978年获全国个人赛第四名,跻身于国手这列;1980年获个赛第三名;1981年获全国亚军;1982年登上全国个人赛冠军之座,结束了南方棋手独霸棋坛的局面。李来群于1984年、1987年、1991年又三次荣获全国个人赛冠军;1984年初国家体委授予象棋特级大师称号;李来群还是河北队多次获得全国团体冠军的主力队员。李来群不仅是全国赛上摘金折桂,而且在各种杯赛和国际大赛上也曾多次捧杯夺冠,如“五羊杯”、“王冠杯”、“三楚杯”等;李来群还是第二、三、五、七届“亚洲杯”赛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1989年李来群同时将“棋对”、“棋王”称号揽于一身。李来群的棋艺风格灵活细腻,算度尤为精深,中残局时常有出人意料之妙手,有“绵里针”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