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文献集成(一):适情录(外四种)》包括《适情录》、《潞藩辑纂万汇仙机棋谱》两种。《适情录》为明林应龙辑,以兵家行军交战比附围棋对弈,广收各种棋谱。《潞藩辑纂万汇仙机棋谱》为明代潞王蕃邸所辑棋谱,选辑前代遗留棋谱、敌手出局一百局及当时流行棋式和变化等于一书,是一种重要的集成性棋谱。
《围棋文献集成(二):潞藩辑纂万汇仙机棋谱》是《围棋文献集成》第二册,《潞藩辑纂万汇仙机棋谱》选辑前代遗留棋谱、敌手出局一百局及当时流行棋式和变化等于一书,是一种重要的集成性棋谱。本次点校以明崇祯刻本为底本。
范西屏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天才型棋手,落子神速,棋艺出神入化,与施襄夏并尊为“亚圣”。施襄夏评曰“以遒劲胜者也”;程兰如评曰:“灵变过龙士,而细密逊之。”他的让子棋更是“灵奇变化,无可捉摸”(吴修圃语)。《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第3辑)棋圣之艺11:西屏授子谱》选取了他与当时一干名家的授子谱加以精解,对抗激烈者,如对李步青,有偏师驰骋,出奇制胜之妙;气象万千者,如对胡铁头,有倾江倒峡之势,翻天覆地之能;对童金刚,有惊险万状而履险如夷者;恃权变机巧,如对黄友功,清人吴修圃盛赞“技足通神,得未曾有”。种种变化皆足启人新思,殊为授子局中之典范。
本书纲目所本,依据的是清末棋谱辑录家邓元鏸先生所评定的“九大家”,按先后顺序为,周勋(东侯)、黄月天(龙士)、徐远(星友)、梁魏今、程慎诒(兰如)、范世勋(西屏)、施定庵(襄夏)、周鼎(小松)、陈毓性(子仙)。其对手,也大致为当时棋坛的名家,如汪汉年、谢友玉、周西侯、吴来仪、俞永嘉、赵两峰、蒋再宾等。具体的棋局,在选评之时作了细微的调整,主旨在于展示清代康熙至嘉庆、道光年间的名棋手的大概面貌。
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围棋之道,深奥无比,如果将围棋的奥秘算作是100的话,我最多懂得不过6、7。 本书是布局的思考方法。布局是行棋的第一步,围棋没有绝对的下法,不可在不同的条件下走相同的定式,从古至今从来没有相同的一盘棋,为寻求更正确的下法,只有掌握知识,培养感觉。 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了寻求更正确的下法,只有掌握知识,培养感觉。本书是关于布局的,汇集了作者的思考方法和一部分感觉。
《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国手风范12:黄徐对子谱》所载,系康熙年间大国手黄龙士,与继他而起、称霸棋坛长达三四十年的徐星友之间的分先对局谱,凡七局。龙士棋风幽远、细密,一直以来是星友棋艺养成的领路人,在这七局中,依然扮演着上手的角色;星友的棋风浑沦融和,恬淡正派,在《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国手风范12:黄徐对子谱》中也有充分展现,但在力量上明显逊龙士一筹。二人间对局数量虽少,质量上亦有存疑,但二人作为清初代表性的大国手一级,这些对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后人不可不书,亦不能不加以珍视。 海报:
范西屏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天才型棋手,落子神速,棋艺出神入化,与施襄夏并尊为“亚圣”。施襄夏评曰“以遒劲胜者也”;程兰如评曰:“灵变过龙士,而细密逊之。”他的让子棋更是“灵奇变化,无可捉摸”(吴修圃语)。《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第3辑)棋圣之艺11:西屏授子谱》选取了他与当时一干名家的授子谱加以精解,对抗激烈者,如对李步青,有偏师驰骋,出奇制胜之妙;气象万千者,如对胡铁头,有倾江倒峡之势,翻天覆地之能;对童金刚,有惊险万状而履险如夷者;恃权变机巧,如对黄友功,清人吴修圃盛赞“技足通神,得未曾有”。种种变化皆足启人新思,殊为授子局中之典范。
周鼎(小松)与陈毓性(子仙),是施范之后,并立于后乾隆棋坛的两座高峰,号为“陈周”。陈才气横溢,被誉为西屏之“流亚”;周棋风扎实,功力深厚,晚清知名棋手多受其指导。两人于同治年间游皖,在安徽巡抚英翰府中对垒,凡二十一局。本书选取其中十局精解,以见座子围棋时代“绝响”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