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棋路》内容简介: 六十年来胡荣华十四次荣登全国宝座,其中1960年至1979年蝉联十届,又六捧“五羊杯”,战功显赫。就纯技术而言,这是象棋竞赛上含金量的两项桂冠。至于无数次全国个人赛的前列名次、无数次高层次的杯赛以及前列名次、亚洲象棋团体赛的六连冠等等,这对绝大多数大师们来说都是梦寐以求十分骄人的战绩,但加在胡荣华的成绩册上,这些零星的砝码却是无足轻重,故也就不一一列举了。特级国际大师胡荣华是继承、发扬、创新地把祖国棋艺推向高峰之集大成者,他的成长及勇攀的全过程始终遵循着刻苦学习、全面继承、大胆改革、不断推陈出新这一指导思想,为建立当代象棋理论,推动棋艺水平整体上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由徐天利主编的《荣华棋路》主要回顾胡荣华的成长和建功立业的全过程。
本书作者为象棋裁判,对目前象棋升级赛水平了如指掌。本书根据象棋业余一级到地方大师级别的比赛水平,按照每日60分钟的时间,从残局、中局、布局3个方面,进行专项强化训练。书中独特的练习方式,更可使读者扩展思路,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本书可帮助欲参加升级赛的棋手迅速提高棋艺水平,并可作为象棋爱好者的自测用书。
傅宝胜编著的《象棋中局》突出了中局的攻杀技巧,以遴选成杀的棋例为对象,从各象棋重大赛事中,以国手们中局攻杀技法为主线,汇集整理出高手在中局阶段的新战法,加以分类归纳,编撰成书,以飨读者。本书分为六章,靠前章献子攻杀;第二章弃子攻杀;第三章兑子攻杀;第四章运子攻杀;第五章谋略攻杀;第六章战术攻杀(以线路为主的战术攻杀)。每一章又细分为不同种攻杀形式,以方便读者阅读、理解和运用。这些棋例可谓是实战中局精粹。
出一本书,表达自己对于棋艺的理解以及人生的感悟,是一名棋手应尽的本分。通过写作,让更多的人对象棋多一分了解,自然没有背离棋道。 写作的过程虽然有些费力,但也是很有意思的。仿佛时光倒转,回到了从前的日子,那一个眼中只有象棋的孩童。那些点滴小事所留下的印记,增添了人生的许多趣味。 象棋比赛是斗智斗勇的过程,而探究象棋的艺术殿堂,还需要一种孩童般的纯真。学习象棋,便是对自己心灵一次次的洗练。与象棋结缘,且一路相随,确是一种幸运。
在通常情况下,象棋的对弈过程可分为布局、中局和残局三个阶段。从布局上说,先行者应保持先手的的运子机会和战术布阵的选择权,而后者只能针锋相对,战术的被动选择和应战的守势选择。当然,也有不顾安危而径先改变战场方向或攻守方式的,但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改变都要花费代价。象棋的布局和围棋一样,有某些可以借鉴的阵势,围棋叫定式,象棋亦然。不过象棋的性可以立即显示其优势,从这一点上说,还因战术演变而发生改革并形成二次布局,当然这种快速的战术转变,其间蕴藏着深邃的棋着谋略是不言而喻的。从根本上说,布局给人以悬念,它像希区柯克的悬念电影一样,令人迷恋不已。楚河汉界,两雄争霸,斗智斗勇,两军布阵拼杀,象棋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既是一种益智体育活动,又是常人都可以玩的游戏,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本书介绍双
中炮对屏风马是使用率的主流布局,其内容丰富,变着繁多,发展迅速。这一经典布局萌芽于明朝,兴盛于清朝,自王再越著《梅花谱》至今三百余年长盛不衰,逐渐形成了十分繁庞复杂的布局体系,深受广大高水平棋手厚爱。 中炮对屏风马布局的特点是:锋芒内敛,弹性十足,立足防御,反击犀利,不管炮方如何进攻,马方都可以找到御敌之策,充分体现了以柔克刚的战略思想。马炮争雄三百年,自然好戏连台,其经典对局也数不胜数,引人入胜,乐此不疲。 本书重点论述中炮对屏风马布局体系中的3个分支:中炮进七兵对屏风马、中炮进三兵对屏风马、中炮横车七路马对屏风马。我们从实战出发,以实用创新为主,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重点介绍当今流行的攻防战术,让读者熟悉各种局势的攻
布局在象棋对弈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布局有多种类型,每种布局都有其的战术思想和布阵规律,认识和掌握一种布局战术规律是克敌制胜的关键环节。正规学棋都是从布局学起,唯有这样才有快速提升技术水平的牢固基础。本书介绍的是“中炮进三兵对屏风马”布局模式,分五六炮进三兵对屏风马、五七炮进三兵对屏风马、五八炮进三兵对屏风马等三章,详细讲解这一布局开始至中局的对弈着法。
为了能系统地揣摩和学习国手们的精湛技艺,利用自身象棋专业执教和执行裁判工作之便,收集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大量对局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探索,分册编写了《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左马盘河》专集,试图从实践中总结主要流行布局的基本特征、攻防策略、优劣长短,以及成果和发展趋势,以供中级以上象棋爱好者和专业棋手学习和研究。本分册有朱宝位、刘海亭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