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派太极由动静两盘构成,是一个精深而庞大的拳功体系。谈及整理,真令人望洋兴叹,愚人功薄识浅,本无力承担此任。只是有感于“两三代人的愿望至今未遂”和师尊重道弘德的热忱,于是毛遂自荐,愚公移山。基于师尊的鼓励和支持,愚人才本先生做势,三变图示,三易文稿,终于有了一个不太称心的阶段了结。此书出版,渗透着师尊的一腔心血。纵有所成,功在吾师,还包括我的长辈、同辈和晚辈。但终因自己水平太低.能力有限,难详宗法精微,难尽机理堂奥。所以,一想到其中必然存在谬误,一想到“弘真”的整理要求,一想到爱好者的热诚期望.就深疚大愧,心波难平。在此,诚请前辈师尊批评指点,弟子不胜感戴。 李派太极拳,由天地人三个体系组成,所以,本次拟定按三部丛书出版,部“天盘拳”,即“七星妙化拳”。其后又包括了柔架“
本书是作者根据1970年跟随杨氏太极拳名家高占魁先生学拳时做的笔记,结合回忆、体会和感悟书写而成。全书详细记录了作者的学拳经过,太极拳的学法、法本、诀要,以及高占魁讲述的武林轶事。本书展示了杨氏太极拳门内传承的武学精华与历史资料,具有的传承价值和史料价值。
这部赵堡太极拳资料,是先师和庆喜、师史郝玉朝和先严郑悟清等50多年的课艺实录。经过回忆,将多年所得到的点滴体会、片断教诲汇集起来,经过梳理而写的。总是基础是和庆喜和传授,但先严对太极拳60年的研究体会,在其中占了重要部分。
太极剑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兼有太极拳和剑术两种风格特点,一方面它要象太极拳一样,表现出轻灵柔和,绵绵不断,重意不重力,同时还要表现出优美潇洒、剑法清楚、形神兼备的剑术演练风格。42式太极剑是中国武术研究院,1991年组织有关专家名师集体创编的一个竞赛套路。它继承和发扬了太极拳固有的风格特点,广泛吸收不同流派太极拳的代表内容。由于其内容充实、动作规范、造型优美,编排新颖,结构合理,因此广受欢迎,现在是全国太极拳、剑比赛的规定比赛套路。
董英杰(1897~1961),河北邢台任县人,杨澄甫重要弟子中国20世纪太极拳大家他功底淳厚,拳架气派宏大,在太极功技理法上均有独特建树,创有英杰快拳作为杨澄甫识重的弟子和杨式传人中代表性的人物,杨澄甫的《太极拳使用法》即为其手编著有《太极拳释义》一书,广受好评。 董英杰是中国太极拳走向世界的开拓者20世纪30年代,在香港创立太极拳健身院,广收港、澳弟子传授拳艺,声名显赫,50年代,应邀前往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教拳授艺。长期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授拳、弟子遍布世界各地。其子董虎岭、女董茉莉皆为太极拳名家,并分别在美国、香港等地传播太极拳多年。董家太极拳目前已有海外弟子数万人,遍及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武术界影响巨大 《系列·董家太极:董英杰太极拳传承
本书对蓄劲、发力等的论述,属于传统武术内家太极禁法的领域。由于目前大众对内家太极拳的兴趣主要在健身方面,从全国范围来看,对太极拳劲法更深入的部分真正感兴趣者,可能为数不多。所以本书主要作为教学,以及与友好同道交流中使用。
内容简介
杨振基是杨澄甫亲定传人表中存世很晚的一位。杨振基脾气古怪保守,因此常被人误解,其功夫也被严重低估。但目前太极拳界开始认识到杨振基的地位。本书作者胡贯涛将自己随杨振基所学的太极拳内功与杨家三十二目理论结合,讲解原生态的杨式太极拳内功,给读者指明真正的内功训练方法。
《武当太乙游龙拳》一书主要介绍了武当太乙游龙拳、游龙剑的拳谱、剑谱、特点、练习步骤和注意事项。每个动作都有详细的说明和动作图解。其中武当太乙游龙拳插图多250幅,武当太乙游龙拳插图190多幅。对初学者或已学者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