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太极大家》丛书之一。 吴图南(1885 1989),蒙古族人,9岁开始习武,先后拜著名太极拳家吴鉴泉与杨少侯(杨式太极创始人杨禄禅的孙子)为师,深得吴杨两家太极功夫之精髓。吴图南早年就读京师大学堂,他除了是太极拳名家,有高深的造诣外,还精通考古、文史和经络学,并通英语、法语等。解放前曾在南京中央大学、西北联合大学等高校任教,并担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解放后,继续从事太极拳的普及和研究,并担任全国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武协副主席等职。主要著作有《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内家拳太极功玄玄刀》《太极刀》《太极剑》等。本书作者曾随吴图南先生习练太极拳40余年,书中除了全面展示吴图南先生的三世七太极拳、玄玄刀、乾坤剑等功技外,同时记述了先生太极内功修炼、太极松功练法、九宫步练法等不传之秘,以及先生
本书首次披露八卦掌内功不传之秘 转天尊 八卦走转。八卦走转是程氏八卦掌第五代传人铁恩方在习练八卦掌80多年的过程中不断体认、总结,于89岁时去繁就简编创而成,由蓝晟整理成书。书中系统介绍了八卦走转的渊源、理论基础、进阶层次及深研路径,逐句解析了心法歌诀,展现了大道至简的中华武术精粹,不啻为内家拳共通的基本功。
八段锦,易学易练,那女老幼,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都是可以练习的,因为健身功效显著,得到广大练习者的喜爱。 五禽戏,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方法之一,以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为主,相传为名医华佗创编,健身效果被历代养生高手所推崇。 太极拳,现广为流传的简化太极拳是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按照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摘除繁难和重复动作,选取了 24式精编而成的。 太极扇,现广为流传的简化太极扇是在杨氏太极拳的基础上融合了扇术的特点,既继承了民间扇术的技法,又具有太极拳的基本风格。
李经梧(1912 1997)为中国20世纪一代武术大师。他在武术上融吴式、陈式、杨式、孙式等四家太极功夫于一体,臻于化境。 本书为《大道显隐 李经梧太极人生》的姊妹篇,由李经梧的弟子梅墨生和李经梧次子李树峻编著。书中集中展示了李经梧的武术文献和太极功夫,收录李经梧传太极内功、手抄《太极拳秘宗》及笺注、李经梧陈式太极拳经典拳照,为太极拳的修练者提供了难得的参考和借鉴。
位居内家拳之首的太极拳以阴阳相互对立、统一、转化之大道释拳理,理通万类,而遍于中华,广行宇内。全书分为吴氏太极枪的源流、特点、枪谱、动作图解四大部分。本书在增强全民体质、提高世界武术运动水平的前提下,挖掘整理传统套路和锻炼方法;研讨修身养性、攻防技击等有效成果,以之公诸同好,作他山之助。
流传于民间的太极玄门剑,是武当护山剑之一。此剑以太极阴阳哲理为指导,以太极拳法为基础。其特点在乎穴道之交合及心意合、意气合、意力合能生合劲。全书分为太极玄门剑的源流、特点、基本功、四十二式、六十四式五大部分。本书在挖掘整理传统套路和锻炼方法;研讨修身养性、攻防技击等有效成果,以之公诸同好,作他山之用。
李经梧(1912 1997),20世纪中国一代武术大师。他在武术上融吴式、陈式、杨式、孙式等四家太极功夫于一体,臻于化境;在8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他经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商人到武师的转变,却如水流随势,坦然应世,从极显到隐于北戴河,都表现得波澜不惊;他本是民间拳师,却积极协助政府推广简化太极拳,突破门户之见,把《太极内功》公诸于世;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近2000人,传艺指点的有万余人。一生颇多可圈可点之处。 本书通过李经梧弟子和友人的回忆与讲述、通过当代学者和武术名家的研究,真实展示了其身世、人品和武功,予后人不少启发。同时,本书录有李经梧的武术文献和100余张拳照,其中,拳照大部属首次发表,极为珍贵,并配有其弟子对招式的解说,对同道中人多有助益。内附的《太极内功》和《太极拳秘宗》对太极拳爱好者来说
《中华武术大观2:关永年专辑(太极内功养生术)》由北京太极柔术专家关永年编着,包括三个单元,太极棒功、太极球功和太极内功养生拳。太极棒又名 太极尺 ,它和太极球功都是专门内练人体先天之气的太极柔术之一。长期以来,通过此两门内功柔术锻炼的人,都能获致延年益寿的效果。太极柔术大师赵中道,亦即《中华武术大观2:关永年专辑(太极内功养生术)》着者的恩师之一,就是终年演练和传授这种内功柔街而享有一百一十九岁高寿的。 太极内功养生拳是开永年集诸家之长创编的内功拳。关师不但是赵中道的得意门徒,而且幼年即开始接受父亲和叔伯辈的熏陶及传授,青少年时已陆续学到不少内功拳术和推手散打等,其中包括有形意拳、六合心意拳、孙禄堂大师的开合太极拳等。其后又跟随老中医兼气功专家胡耀员习气功。五 年代中期,开
本书是中国武术名家邵善康的精心力作,包括 醉拳 杨式太极剑 两大部分。本书在增强全民体质、提高世界武术运动水平的前提下,挖掘整理传统套路和锻炼方法;研讨修身养性、攻防技击等有效成果,以之公诸同好,作他山之用。
1987年,王壮弘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世界杯”武术锦标大赛中技压群雄,夺取了金杯奖。 20年之后,王壮弘先生以释、道、儒三家融通的智慧,阐释何为太极,何为水性太极,何为太极文化的神髓。“太极思维”来源于中华文化的深层,与孔子的“太和至中”、“中庸之道”,老子的“有为有所不为,无为无所不为”,释迦牟尼的“不空之空谓之空”的思想相一致。太极拳的至高境界是“无为法”,即“万法归于一法,一法归于无法,无法才是真法”。是“四两拔千斤”而非“四两拨千斤”。用重量不用力量,运用地心引力……借力打力。道法自然,太极拳要仿效水、风、气体,练成流动不居的松柔之体。缘起性空,明心见性……周身无处不圆通。
陈式太极拳,以陈式太极拳一路和二路为基础创编而成;符合人体结构、遵循自然规律,疏通筋络循环,灵活四肢百骸,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竞技:风格突出,招式考究,动静相宜,体式优美,符合竞赛之需,适应现代人学练。
近年来太极拳的发展日益扩增,大有不可阻挡之势。学者日趋明朗的目的,是偏重于套路内功的健身术,探研太极拳内功“神、意、气”对人体养生的道理。国内外追求太极拳套路内功的奥秘,好像已是一种新兴的时尚。目前海内外人士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视健康,大家意识到长期依赖医疗、药品的治疗,不如保健品易于服用,近来人们又重视绿色食品的食疗和营养价值。尤其海内外的中老年朋友,近年来已意识到太极拳是一种对体衰中老年人疗效显著的拳种,是能找回自身健康的一种妙术,其中,大家尤为重视杨家太极拳老套路的内功。许多执教者声称太极拳术中隐含着极高的养生功效,能使学员在短期内逐渐脱离依赖的药品和保健品。人们每日走出寓所学练,并期盼攀升杨家太极拳术中的高深境界。 根据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强烈的要求,笔者编著了《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一百零三式》对于普及杨氏太极拳,指导杨氏太极拳健康发展,发展太极拳运动将起到重要作用。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流派。它由第一代宗师杨禄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少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人怀着为人类造福的理想,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苦心钻研,在不违背武术本能的基础上,保留了技击与攻防内容,创造了一套缓慢柔和、式式均匀、姿势舒展、劲在内涵、形象优美的动作,并具有纯朴、独特、新颖、别致的特色,它在中国武坛上的出现,为人类强身健体、治疗疾病、延年益寿、陶冶情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85式杨式太极拳意气势练习及用法》(作者安在峰)不仅对套路进行分段,还对动作加注了分解式名,新编了动作歌诀,揭示了动作与呼吸、意念密切结合的奥秘,披露了动作在实战中的应用方法,这些内容都是其他同类书中很少涉及的。
本书首次曝光吴图南老先生珍藏一生的清古谱《太极功》,为太极拳正本清源,寻根觅祖。在本书中,马有清亲自示范了吴图南口传心授的太极拳法,从此,太极拳正宗大白于天下,人人皆可修炼。太极拳源远流长,其中各位先师造诣极深,本书也特别收录先师们的成就,以弘扬中化国术太极拳。
在2001年召开的一次武术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我在谈到武术的资源时曾讲到,武术最主要的资源是三方面,一是资源,包括它的背景、理论架构等;二是技术资源,包括各类技术要领、锻炼方法等;三是人才资源,包括武术各流派传人、运动员、教练员等。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她是中国武术的一个典型缩影。太极拳所表现的武学境界不能简单以力、技的角度去看待。习练太极拳时间愈久,功夫愈精纯,对此体会就会越深。 王国维先生曾用三段古词阐述治学三境界,本人曾经套用此形式借四段古诗寓说太极拳四层次。其一,"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此为太极拳入门阶段,掌握了基本动作,去浊返清,也初步体会到太极拳的一些感受,把握了一些基本特点。其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逐渐掌握了太极拳的要领,体会到
1982年,国家提出抢救中华武术,抓紧搞好挖掘整理工作。在此之前,陈家沟的陈鑫、、陈照丕等先辈都相继著书立说,但均为拳术方面的论述,理论精奥,初学者不易看懂。陈氏太极拳论、拳术套路、器械套路都亟须系统地、较为通俗地整理成书。余早有此愿,唯感力不从心,故迟迟不敢动笔。后在河南省体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界朋友的热诚帮助下尝试编撰,又经多年来对拳术结合拳论的体悟和研修,渐次修补成册。 为适应学练,书中对陈氏太极的源流、发展及特点概述后,对拳理和拳论作了通俗性介绍,并分别把身体各部分的要求、手型、步型的特点作专项阐述。此外,在拳术套路分解动作方面,除了运行路线、要点、要求外,又注明了呼吸、内劲运行及技击用法。这样,初学者易于规范把握,对已有练拳基础的人,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式太极拳,以陈式太极拳一路和二路为基础创编而成;符合人体结构、遵循自然规律,疏通筋络循环,灵活四肢百骸,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竞技:风格突出,招式考究,动静相宜,体式优美,符合竞赛之需,适应现代人学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