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派太极由动静两盘构成,是一个精深而庞大的拳功体系。谈及整理,真令人望洋兴叹,愚人功薄识浅,本无力承担此任。只是有感于“两三代人的愿望至今未遂”和师尊重道弘德的热忱,于是毛遂自荐,愚公移山。基于师尊的鼓励和支持,愚人才本先生做势,三变图示,三易文稿,终于有了一个不太称心的阶段了结。此书出版,渗透着师尊的一腔心血。纵有所成,功在吾师,还包括我的长辈、同辈和晚辈。但终因自己水平太低,能力有限,难详宗法精微,难尽机理堂奥。所以,一想到其中必然存在谬误,一想到“弘真”的整理要求,一想到爱好者的热诚期望,就深疚大愧,心波难平。在此,诚请前辈师尊批评指点,弟子不胜感戴。李派太极拳,由天地人三个体系组成,所以,本次拟定按三部丛书出版,部“天盘拳”,即“七星妙化拳”。其后又包括了柔架“老三
杨氏37太极拳套路是1997年春上开始构思创编的。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武术文化遗产,它丰富的辩证四维思想,奇特的强身健体功效,优美的人体运动运律已被世人共知,在社会上也利到广泛的推广和民展。杨氏太极拳是众多的术极流派中的拳种之一。它的创史人是杨露禅,距今已近两千年历史,他的儿子杨班候,杨建候和其孙杨少候,杨澄甫各代宗师相继为太极拳在中国武术中的地位以及开拓和发展做出了跨时代的巨大贡献。 特别是杨澄甫宗师,他集祖辈三代的经验,所研制定形的八十五式太极拳已成为当代乃至今后各代传人继承杨氏太极拳的典范,它的运动特点和风格是招法清楚,动作规整,速度均匀,圆活连贯,虚实分明,柔和舒展,演练起来在舒柔中显示形象,在宁静中体现大气迫,因此,上述这些特点再加上容易学习,杨氏太极拳就成为老少皆宜和全
《太极拳辞典》是有关太极拳知识方面的工具书。共收条目832条,力求涵盖太极拳历史和现代的广泛的知识。适合于初学太极拳者、运动员、社会体育辅导员使用,也可作为教练员、中高等学校武术教师以及武术专业工作者、太极拳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太极修身,共分九式,理法兼备,层次分明,动静相乘,循序渐进,通过凿牖、开窍穴、通经脉、清病虫、补能量、建仓库、贯三才等立体修持,逐步完成“动以练形”、“练形化气”、“练气化神”的修身次第,流传久远,功效卓著。 脊椎是支撑人体的天根地柱,骶骨是积蓄元精肾水的海,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太极弦文为用,演绎生命韵动奥秘。太极修身的运动方法,就是通过自画太极图文和获得有质无形的太极图文两者汇化为一体,激活生命的太极弦文,道光德海之中,主动置身于道光德海之中,全身整体、整个脊柱和每个骨关节之间相互交融,多层次进行S形运动,与太极图文完整相合产生韵动波。通过舒缓圆润的肢体运动,谐合于太极弦文的S形运动轨迹,以圆润的弧形韵律运动,产生可用性的肢体运动语言之音,产生出有效的DNA音振荡频率。
本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太极拳剑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太极拳基本知识、太极拳的学练阶段与要点、太极拳的学练规范与提示、现代剑术概况、基本剑法介绍、太极剑学练要领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太极修身》,是熊春锦先生法地修身传世新作。 太极修身,古称"苍龙练形法",源出老子"圣人之治"修真理法体系,是古代法地修身、练形化精必修的重要实践方法。 太极修身,理法兼备,层次分明,共分九式,动静相乘,循序渐进,通过凿户牖、开窍穴、通经脉、清病浊、补能量、建仓库、贯三才等立体修持,逐步完成"动以练形"、"练形化气"、"练气化神"的修身次第,流传久远,功效卓著。 本方法,以老子"上善治水"修身学说和道医学生命真相、太极弦波文的波粒韵动为理论根基,以德为体,以法为用,性命同步修持;紧扣修真生理学"天德养神,地气养形"的原理,牢牢抓住脊髓系统是生命的天河,脊椎是支撑人体的天根地柱,骶骨是积蓄元精肾水的北海,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太极弦文为用,演绎生命韵动奥秘。太极修身的运动方法,就是通过自画太极图文和
《杨氏太极拳85式传统套路:行拳走架进阶》的写作特点是融拳式习练要领解释、套路结构特点解析和拳理拳法解读三者为一体,对85式传统套路加以系统阐述和体悟。创编了行功歌诀,提出了八段分段教学法。通过以分段、分节为操练单元进行教学训练,学者可轻松领悟杨氏太极拳真谛。 《杨氏太极拳85式传统套路:行拳走架进阶》适用于已有初步杨氏太极拳基础的修炼群体,作为提高拳架质量,熟悉套路编排特征以及丰富拳理拳法参考之用。
本书是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氏传人陈照奎先生亲传,由其徒马虹整理的一部正宗的传统陈式太极拳拳谱。详细介绍了陈式太极拳每招每式的拳理体现,细致入微,是太极拳爱好者学习的资料。 本书所介绍的陈式太极拳保持了传统太极拳的本来面目,学习、掌握这套拳还是需要花一些气力、下一番功夫的。“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朋友们能够持之以恒,相信能够收到修身、和养性的整体健康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