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 :估值、杠杆收购、兼并与收购、IPO》(原书第 3 版)是一部使用十分便捷的权威性著述,专门论述了目前在华尔街普遍使用的主要估值方法 可比公司分析、先例交易分析、现金流折现分析和杠杆收购分析。这些方法用于确定杠杆收购、兼并与收购、首次公开发行等情形下上市公司和私有公司的估值。针对每种方法,本书作者给出了具体的分析步骤,帮助读者建立起基于时间线的知识基础,并在全书中诠释了关键性条款、金融概念和操作流程。 本书是金融理论与现实应用的完美组合,可作为投行分析师和金融专业人士的实用工具书和培训指南。 《投资银行练习手册》为读者提供了500 多道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练习案例及其详细的分步骤解析。多层次的练习题有助于读者学习估值、杠杆收购和并购分析中需要的计算与建模。这是一本有效的学习工具书
经济学家将历次金融危机的破坏性等同于大战,它们周而复始,肆无忌惮地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对于危机的成因,人们多将矛头指向诸如华尔街的鼓噪、格林斯潘长期积极货币政策造成的流动性泛滥以及风险意识逐渐淡漠等,然而这些都不足以令人信服。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对此早有鞭辟入里的分析和精准的预测。 作为一个在“黑板经济学”中鲜有耳闻的名字,明斯基在2008年“金融海啸”中以“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永载史册。在本书中,借助于资产负债表的原理,明斯基以简明的逻辑揭示了周期性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之必然,而这种“金融脆弱性”也造成了宏观经济的内生不稳定性;“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之关键,事前在于控制杠杆率,事后则在于提供充足流动性。若以之对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事后反思和政策处方,其不啻为一部精准“预言”。而其关
这是一部精彩的经济断代史,它所直指的正是那个激动人心而又令人窒息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与期间的大萧条。 作者从货币金融层面解读了两次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及大萧条的成因,认为正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家与经济制定者过于相信黄金的作用而固守金本位,从而逐步促成了这些世界性的悲剧。本书同时反思了战后货币金融体系的重建,是一本理解货币经济史的出色读物。
本书是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体系建设系列丛书之一,以风险管理为切入点,对巴塞尔协议和新资本办法的逻辑和知识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并结合编著者多年的风险管理实践经验,介绍了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有关技术方法,提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框架,尝试解决风险管理与巴塞尔协议实施中的一些困惑与难题。 本书为针对各类风险计量及管理体系建设的后续丛书打下理论及知识基础。本书的主要内容也经过编著者多次在实施过程中及演讲、培训中的实际演练,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全面风险管理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知识,内容通俗易懂,适合银行各级管理人员、风险管理人员、对巴塞尔协议和新资本办法感兴趣的银行从业人员以及在校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金融投机史》生动地记述了17世纪至今的股市投机史,既具性,又发人深省。爱德华?钱塞勒按时间顺序记述了投机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复活:从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到现代日本股市的疯狂和崩溃;从臭名昭著的南海泡沫,到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大牛市。本书以人类的梦想和疯狂行为为主线,引人入胜地讲述了一个贯穿时代的故事。期间,你不仅可以看到各色或精明、或愚蠢的投资者,比如亚历山大?蒲柏、本杰明?迪斯雷利、希拉里?克林顿等,还可以从现代美国与日本的投机史中获取的借鉴。
优化模型在金融决策中越来越起到重要的角色。从资产分配到风险管理,从期权定价到模型的校准的许多金融计算问题都可以用现代优化方法有效解决。这门课程讨论几类在金融模型中遇到的优化模型(包括线性、二次、整数、动态、、锥、和鲁棒规划)。对于每一类问题,在介绍相关理论(性条件,对偶性等)和有效解法后,我们讨论用这些方法可以建模的几个数理金融问题。除了像马克维茨均方差优化模型这样古典的和著名的模型之外,这本书对一些金融问题给出较新的优化模型。
作者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众多国际银行就这种融资方式所提供的资料,并参考香港中芝兴财务公司专门为银行编写的《银团贷款》、欧洲货币出版社出版的SylldicatedLending和ProjectFinancing(彼得·奈维特著)编写了这本书。其中还收集了外的实务案例,使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两种融资方式的结构安排、风险机制以及不同案例之间的差异,可供实务工作者参照使用。目前,我国这一类的中文书籍资料尚不多,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广大实务工作者及高等院校师生读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蔓延全球的金融海啸不断地冲击各国投资者,但却使得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海曼·明斯基声誉鹊起。海曼·明斯基十多年前去世,在世时多数时间都在努力推广他的观点,即金融系统与生俱来容易受到投机拉锯的牵制,如果拉锯时间够长,最终将以危机收场。在多数经济学家相信市场效率的年代,明斯基的观点听起来有点激进。但是今天,随着经济学家和交易商努力探寻市场动荡原因的不断深入,明斯基的观点便响彻从纽约到香港的上空。事实上,“明斯基时刻”已经成为华尔街流行的警句。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至今还是余波未了,继续成为政商各界密切关注的焦点。此事直接牵涉美国经济的衰退,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自然不能忽视。明斯基理论,不仅可以用于分析中国的各种投资,其实也适用于中国的企业。
本书对于企业重组过程给出了简洁实用的说明。论述了在此过程中,各类参与者、阻碍和激励其行动的因素,以及作用其中的制度与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本书是作者举办不良资产和价值投资研讨班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