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研究是在经过组织领域的研究者漫长而艰苦的求索并取得丰硕成果之后,才在当代整个社会科学中逐渐复兴并日益繁荣起来的。本书首次提供了人们频繁引用的组织分析“制度”视角的奠基性著述,并提供了与之相关的近的研究成果。 本书导言论述了政治学与经济学中的制度研究存在的共同点与诸多分歧之处,并把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与当代社会学理论中最重要的进展联系起来进行讨论。本书第二篇相关各章巩固了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过去十年所取得的理论进步,鉴别和厘清了该研究范式中还存在的模糊矛盾之处,并就制度模式与社会结构形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深刻的看法,从而以创新的方式推进了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议程。本书最后一篇的经验研究——涉及精神健康诊所,艺术博物馆,大公司,公共服务系统,国家政体等广泛的话题——阐明了制度
《税收分权研究》通过扩展市场交易的契约理论,研究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税权分配的契约问题,结论是清晰而有弹性的税权边界划分能限度地提高制度运行效率。中国的分税制改革实质上是以分税合同为主契约替代分成合同和定额合同契约,这种改变虽然对经济增长和提高财政汲取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存在强化地方政府收费偏好、扩大地区财力差距、锁定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等负面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税收分权体系进行大幅度改革。
《定价:创造价格优势的定价策略》是一本极具实用性和洞察力的定价类书籍,由三位来自麦肯锡公司的专家撰写。《定价:创造价格优势的定价策略》以几百家企业深入的手经验和大量的基础性定价研究为基础,为管理者走出定价迷宫提供了全面的指导。作者考察了目前使用的价格分析法以及一些能够改进定价水平的方法,通过真实的案例讨论并演示了这些方法,为企业描绘了一幅建立价格优势的蓝图。无论在有利还是不利的经济形势中,实现价格优势对于企业的业绩和盈利能力都至关重要。
《国家智囊——兰德公司如何影响世界》是一本严谨的非虚构性读物。从1945年的“36小时战争”,到21世纪末的“未来战争20 ”,美国的兰德公司无疑是多场国际大戏的重要角色,其中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深度交织。作者用细腻的文笔、丰富的史实,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奇闻秘辛,叙述了杜鲁门、艾森豪威尔与肯尼迪等美国总统,阿诺德、李枚和麦克纳马拉等美国军政要员,科尔博姆、布罗迪、沃尔斯泰特、艾斯伯格、安德鲁 马歇尔等众多兰德“明星”共同演绎的历史篇章,既有和平与光明,也有争斗与黑暗,传递出一种细腻、生动的现场感受,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对于系统分析、净评估和了解美国国防战略等错综复杂的问题,本书提供大量有助益的资料。 《国家智囊——兰德公司如何影响世界》适合对美国军事、国防及其智库决策机制感
民企融资上市,会需要陌生的资本方介入,遭遇创业伙伴的想法分歧,甚至会遇到家事变故的侵扰。面对不熟悉的规则世界,创始人江湖老大的心态、把董事会开成家长会的习惯思维,和投资人往往不在一个平台思考,也不在一个平台说话,诸多残酷的股权战争由此而生。这也是中国民企发展至今的必经过程。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的交锋跃上报端已非罕见。激烈冲突的结果,有的是创始人黯然离场——新浪王志东另起炉灶,太子奶李途纯净身出户,土豆网王微出局;创始人重获企业控制权也不乏其事——娃哈哈宗庆后驱逐了达能,马云重获控股权,雷士照明吴长江再次回归……在此期间,企业本身也受到了深浅不一的伤害。 全新升级版主要对旧版做了两部分的扩展。其一是,既有的案例,当时还未尘埃落定的,根据新进的发展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其二是,在既
《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中国问题专家、高层智囊大声疾呼,警惕颠覆性错误,秉笔直书,向顽瘴痼疾开刀。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年来多次强调, “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如果出现颠覆性的错误,那么少则改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多则已有的改革成果会付之东流。 因此,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在哪些领域存在犯颠覆性错误的可能性?”这一问题就成为关键。我们必须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对那些可能的颠覆性错误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加以深入研究,才能预先加以足够的防范。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可能犯颠覆性错误的领域,正是国家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正是制度建设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在《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中,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和杨丽君,界定了可能出现颠覆性错
这是一本旨在阐述如何运用宏观的视角观察生命世界和投资世界的书,可以将之视作一个投资人眼中的参悟和一个参悟者眼中的投资两个维度相融的呈现,譬如,周期的视角,历史的视角,系统的视角,无常的视角,安忍的视角,等等。 投资的过程,亦是一个修炼内心、参悟世界的过程。迷惑的时候,人随于法,法法千差万别,种种不同。醒悟的时候,法随于人,法法通融无碍,随力应物。 关于投资的出版物,多集中于术的层面,鲜见叙及道的层面,以及投资者心理的层面,本书则从更加宏观的视角去探究投资,穿越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以期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投资,把握投资。
本书是本正式出版的中国精算师资科考试考级课程的考试用书,它标志着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体系建设日趋成熟,说明在精算理论研究和精算实践经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内容分五个部分:部分:章至第四章,是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第二部分:第五章至第八章,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传统实务。主要介绍保险公司(特别是人寿保险公司)中清算人员主要涉及的财务管理实际工作。第三部分:第九章至第十二章,保险行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财务管理的语言,在我国保险市场蓬勃发展、保险公司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的精算师有必要也必须掌握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熟悉其他通行的会计准则。第四部分: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高级内容。主要介绍价值报告、偿付能力、经济资本与中长期
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各行各业效率的提升和生活的便利,但卡尔指出,当我们每天在翻看手机上的社交平台,阅读那些看似有趣和有深度的文章时,在我们尽情享受互联网慷慨施舍的过程中,我们正在渐渐丧失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互联网鼓励我们蜻蜓点水般地从多种信息来源中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其伦理规范就是工业主义,这是一套速度至上、效率至上的伦理,也是一套产量化、消费化的伦理——如此说来,互联网正在按照自己的面目改造我们。我们变得对浏览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是,我们正在丧失的却是专注能力、沉思能力和反省能力。卡尔认为这是一种信息技术带来的智能伦理。 在《浅薄》一书中,有智能技术的发展历史,有大众科学的普及知识,有文化批判的真知灼见,全书处处闪耀着令人难忘的智慧之光,这些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共享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整理了共享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归纳了共享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协同消费理论、认知盈余理论、非人格化交易理论、零边际成本理论和多边平台理论,由此对共享经济学的内涵范畴进行了界定,总结得出了共享经济学的目标和本质。基于对共享经济学的研究假设,提出共享经济学的理念包括共享、利他、协同、人本等,揭示了共享经济学具有重用性、二元性、碎片性和网络化的产权属性以及全要素、全时空、全开放等特征,并对共享经济学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和实现方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剖析和阐释,实现了对共享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共享经济学的资源配置和商业模式,并通过其在具体应用领域的表现,实现了对共享经济学收益分配和价值创造的深入解读。进一步结合共享经济学的成功实践
作者指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的劳动价值论,是经受了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作者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研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学问”;“劳动和商品是今天研究经济问题的两个出发点”等重要命题。读者对象:经济理论研究者,经济部门实际工作者,大专院校经济专业师生。
本报告面向城乡转型发展新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相关重大战略决策与农民现实问题,通过系统分析现代农业发展一般规律及其阶段性特征,构建现代农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其评判标准,开展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系统评价;深入剖析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就业转型的主控因素、动力机制及其对农村主体弱化的影响;研究提出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与农民就业转型的区域模式;系统提出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创新路径,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我所农业地理研究服务“三农”的优良传统和专业优势,为满足我国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适时提供科技咨询和科学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