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分析知识体系指南是由国际商业分析协会(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alysis)所编著的商业分析领域核心知识体系;它既是CBAP、CCBA等相关商业分析认证考试的专用书目,也是全球商业分析人员所一致遵循的工作指导。该书详细解释了商业分析领域的核心概念、商业分析工作的内容及商业分析人员的角色,并从商业分析规划与监督、发掘与协作、需求生命周期管理、战略分析、需求分析与设计定义、解决方案评价等六大知识领域阐述商业分析人员的具体任务,同时也介绍了商业分析人员在完成这些任务时所应当具备的知识、能力及所运用的方法技术。商业分析知识体系指南的第三版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对内容作了进一步提炼,使其体系更加完整,并特别针对敏捷、商业智能、信息技术、商业架构、业务流程管理等商业分析人员从事较多的工作场景结合原有知识体
阐述数学模型在经济学的应用和研究,定量化的展示经济系统中各种影响经济的指标因子和经济因子的变化过程,揭示经济系统的规律和机制,以及其稳定性、连续性的变化,使经济数学模型在经济系统中发挥巨大作用。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通过该书的学习,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经济数学模型的应用、发展和研究的过程;分析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各种各样经济数学模型;探索采取何种数学模型应用于何种经济领域的研究;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技巧。此外,该书还有助于加深对经济系统的量化理解,培养定量化研究经济系统的思维。
本书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灵魂与其经济学理论融为一体,以当代活生生的实践为载体,对《资本论》理论进行探索、还原与创新。发现《资本论》的主线是扎根于劳动二重性的社会经济双层结构:深层的社会经济权力结构和表层的“自然—技术”物质结构,前者以后者为载体从而驱动后者。一切社会关系过程都要通过自然物质过程来实现,人类历史于是成为自然历史过程。由人们相互服务的活劳动结成了“用生命生产生命”的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劳动价值,它通过市场交换与货币化而表现为市场权力,并且通过资本化、证券化而形成产业资本与虚拟资本权力,由此生成当代经济权力体系。资本作为投入到生产过程中追求自身增殖的社会关系力量,通过吸收三种自然力(人、自然界与劳动组织的自然力)而转化为物质力量,并开拓经济空间,以实现资本积累和集中
可持续发展从1992年确立至今已经有20多年演进历史,2012年联合国举行里约+20会议,确定了2015-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和中轴原理。与这种趋势相适应,《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研究:可持续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目的是要在可持续发展20多年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在一般的意义上整合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的理论、方法与政策,在高级的的意义上讨论可持续性科学问题。
本书是作者林振淦在2008-2009年世界性金融危机期间,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的现代化技术,从大约3000万字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茫茫大海里,几乎一处不漏地搜索、摘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货币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直接论述,又从直接论述追踪到许多相关的论述,加以研究和整理而成的。全书忠实、翔实、全面地记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思想和论述,记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产生普遍生产过剩和由生产过剩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原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关系,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从一国到多国的传播,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及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强制平衡和发展的作用,金融机构、政府、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举措,以及对于当时经济学家有关经济危机理论的评论与批判。本书还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记述了
价值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一个充满了智慧和争议的前沿领域。该著作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在价值哲学领域耕耘的成果选辑,内容涉及价值的本质、人的价值、价值评价、价值观念及其变革、价值观教育等诸多方面,对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中许多重大争论,比如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如何理解价值的客观性,如何看待人的价值的两重性及其在整个价值体系中的地位,价值观与价值体系的关系,共同价值与特殊价值的关系,等等,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该著作内容丰富,视野开阔,立论平实,语言质朴,智慧之启迪亦蕴含期中。
可持续发展从1992年确立至今已经有20多年演进历史,2012年联合国举行里约+20会议,确定了2015-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和中轴原理。与这种趋势相适应,《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研究:可持续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目的是要在可持续发展20多年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在一般的意义上整合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的理论、方法与政策,在高级的的意义上讨论可持续性科学问题。
本书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与演进特征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并应用空间相依性、空间异质性、空间变异性的区域化理论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尺度上FDI流入与创新活动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基于性和结构性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估计、检验的研究思路。
《外派 亲历香港金融变化二十二年》是作者写的第十本书,与以往所出版的纯专业书籍不同,这次所记叙的是作者自己由1989年1月起至2011年1月止外派香港的工作和生活经历。
《现代经济学的历程:大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与其他经济学史著作不同,马克·斯考森的著作有连续的情节,在这一学科的中心有惟一的主人公:亚当·斯密。斯考森根据大思想家对亚当·斯密及其“天赋自由体系”的态度,将这些思想家放在不同的位置。他告诉人们,在经济失败和动荡的年代,卡尔·马克思、索尔斯坦·凡伯伦、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等学者,甚至一些自由放任的信徒,如罗伯特·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如何偏离了亚当·斯密的民主资本主义的经典模型。
长期以来,世人对经济学的认识有两种倾向:一是教条主义,以抽象的理论模型为准绳简单推演复杂的经济现实;二是经验主义,以复杂的经济现实来否定理论模型的重要性。经济学家为此也备受诟病。丹尼·罗德里克从经济学模型建构的角度还原什么才是真正的经济学。经济学理论之所有要抽象和简单化,是为了探讨现象背后最本质的因素。与此同时,经济学家开发出多种多样的模型,从不同侧面解释经济现实,为我们勾画出一个更加全面的图景。 当然,经济学家也会时不时地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尤其是在公共政策领域。他们误以为存在某种“普适模型”。实际上,他们应该根据具体条件,对模型加以斟酌鉴别,选择的模型。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形态和政治偏好不能压倒对现实的体察和推理。 《经济学规则》既为经济学辩护,也正视经济学界面临的问题和
导语 杰弗里?萨克斯喜欢把自己称为“临床诊断型经济学家”,善于从经济衰退的现象中寻找非经济性症结,这不是虚无缥缈的“蝴蝶效应”,而是更为宽广的一种视野。《文明的代价(回归繁荣之路)》正是这样一本“治愈型文本”,从对现象的确诊,到诊断分析原因,直至开出治疗处方。 呼吁道德归位,献策复苏经济,这几乎成了目前全球的共同问题。《文明的代价(回归繁荣之路)》由杰弗里?萨克斯著,本书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深处,是一场道德危机。如果富裕和权力阶层不能对社会其他人或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做到尊敬、公平和诚实,如果无法重建这些社会道德责任感,那么所谓有意义和持久的经济复苏将不复存在。 萨克斯列出的很多症状都似曾相识。糟糕的教育导致失业,陈旧腐朽的基础建设,储蓄的崩溃,落后的教育标准,持续且不均
《西方发展经济学概论》是2018年度天津市重点图书出版扶持项目“津沽名家文库”中的一种,是津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发展经济学概论》一书肇始于始杨敬年1981年开招收“发展中国家经济”硕士研究生和为研究生、本科生讲授发展经济学课程的讲义。全书共分为四编12章,详细全面地介绍各部分对应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模型,而且始终密切关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历史和实际状况。
秦勇著的《意义的生产与消费--文化经济学新论》以“意义”为主线,强调了“意义”不仅是人类生存的要义,也是文化的源泉,同时更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根本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该书以“意义的生产与消费”为研究重点,深入系统地探讨了作为人们内在需求的文化经济活动的发生动力、文化经济“二重化”供需问题、文化意义的资源化开掘与生产、意义传播向度上的文化消费、作为对人的意义物化权衡的市场度量,以及从经济的“时间”、“空间”和“身体”层面多方面地揭示了“意义”存在的独特性与普遍性,很后提出以意义向度的伦理导向对文化经济问题进行宏观监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