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是历史进程中长期积淀的结果,扭转失衡,实现协调发展,也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不断加深对区域经济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贯彻落实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并以实践中积累的新经验、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不断充实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地区普遍繁荣共同富裕的新格局终将实现。
《上海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集锦》首次系统地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汇编,详细地介绍了上海各区县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和具体做法。
本书以苏南乡村发展模式变迁为背景,系统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两次转型的过程,分析了转型的空间特征及其机制,为地理学研究乡村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 全书内容由三部分构成:部分评述了外乡村地理学以及与本文研究有关的乡村社区变迁、城乡关系以及城乡空间规划等方面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以苏南乡村发展模式变迁为背景,深入分析了乡村转型过程、空间特征以及动力机制等问题,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发展和城乡空间演变的时空规律;第三部分在乡村转型过程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苏南未来城乡空间关系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目标模式——城乡空间融合,以及城乡空间融合的路径选择及其调控手段和城乡空间融合的主要策略。
《近代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一书经过陈曾年先生的不断充实资料、精心研究、辛勤修订之后,现在终于要出版了。作为他近三十年的老朋友、好同事,对此我非常高兴。 本书着重研究分析了近代上海金融势力的形成和发展。这势力即钱庄、外资银行和华资银行。进入20世纪20年代,上海一批华资新式银行已发展成为既具有四方银行优点,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银行,其实力已居外资银行和钱庄之上。到了30年代初,上海已成为全国重要金融单位首脑机关的集中地,全国著名银行的总行中有80%以上设立于此,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确立了。 本书中陈曾年先生及其婿顾柏荣合写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信息管理——近代中国银行家陈光甫的经营之道”一文,指出中国早期“海归”派陈光甫如何倡导“服务社会”、“不断改革”精神,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