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中西比较的视野,探索了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当代演变,并以 制内市场 的总体框架来揭示中国的国家和市场的关系。本书提出, 制内市场 是一种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不断演进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市场北非自主的、自我调节型的秩序,而是一个以国家为中心的秩序的组成部分,服从于国家治理的规制。具体体现为一个三层市场共存的等级制的结构:底层的自由市场经济,顶层的国家资本,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中国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内部平衡不但关系中国自身未来的前景,也可能会对世界各地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本书从中西比较的视野,探索了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当代演变,并以“制内市场”的总体框架来揭示中国的国家和市场的关系。本书提出,“制内市场”是一种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不断演进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市场并非自主的、自我调节型的秩序,而是一个以国家为中心的秩序的组成部分,服从于国家治理的规制。具体体现为一个三层市场共存的等级制的结构:底层的自由市场经济,顶层的国家资本,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中国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内部平衡不但关系中国自身未来的前景,也可能会对世界各地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陆地边疆9省区社科院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党校、海南省社会科学院相关科研机构的相关学者共同研讨撰写,数据翔实,分析得当,具有权威性、前沿性、实用性特点。
近20年来,上海以工业机构调整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是成功而艰难的。宏观层面,这是上海在大格局、大背景下的历史进程;于个人,则是一桩桩、一幕幕鲜活的故事,有迷茫、有奋斗、有牺牲,更有成就。2020年4月起, 上海转型发布 公众号专门开设了 专注20年转型实践,讲述20个更新故事 的系列访谈。通过采访这20年来上海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的亲历者们,追踪这些成功案例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现那一代人的执着、智慧、勇气和担当。本书基于这20个故事,以访谈录为主体,配以相关图片资料,图文并茂地展现20年来的成功实践,通过亲历者的讲述和图片的展示,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在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道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突破与创新。
《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19)》为中国大运河蓝皮书的第二本,全面分析中国大运河年度发展现状,深入探讨未来中国大运河发展趋势,为中国大运河沿线各省市发展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对策,以更好地发挥研究机构的智库作用。全书分总报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篇,运河文化保护、研究篇,水利、航运、环境篇,经济发展篇,运河城镇篇,他山之石和附录八个部分。
《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20)》介绍评价国内外*研究成果,全面分析中国大运河年度发展现状,深入探讨未来中国大运河发展趋势,为中国大运河沿线各省市发展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对策,更好地发挥研究机构的智库作用。 全书分总报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篇、运河文化保护和研究篇、水利和环境篇、经济社会发展篇、运河城镇篇、他山之石。总报告集中总结2018-2019年度中国大运河发展概况,归纳2018-2019年度中国大运河发展特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篇聚焦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展、问题与路径思考。运河文化保护和研究篇主要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河城市节事活动等。水利和环境篇涉及水利工程保护、传承利用、环境评估。经济社会发展篇涉及运河特色小镇建设、运河沿线规划、运河旅游开发等内容。运河城
《北京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研究》按照“理论分析—现状问题分析—实证分析—对策建议”的思维逻辑,对北京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借鉴发达国家世界城市产业发展的经验。将北京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原则、目标任务和路径选择作为研究的基础和主线。强调用积极的产业政策和完善的保障措施促进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构建。
本书系年度性研究报告,由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编写,已经连续出版6年。本书主要从社会管理、产业发展、区域合作、人才教育、人文历史等领域出发,对珠海2014~2015年的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本书对于全面了解珠海2014~2015年的发展情况非常有帮助。
在大国关系深入调整、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深刻演变、世界多边贸易体制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国际安全挑战更加复杂多元的新时代,作为中国与周边国家重要的经济合作项目,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本书在全面分析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的基础上,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涉及的贸易、投资、人文交流、地方参与进行研究,通过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期望能够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与未来发展有所裨益。
与非资源型地区相比,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波动、发展质量不高。这也引起了高层的关注,在党的19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早源于英、法和德等欧洲工业化领跑国家,研究提炼他们的转型经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选择英国纽卡斯尔市、德国鲁尔、美国匹兹堡、中国阜新等进行了案例研究,旨在提炼其转型经验,为我国资源型地区推进转型提供借鉴。
《湖南产业发展报告》《湖南经济展望》已经分别各自出版了6年,自2017年起合并为一本,将湖南经济与产业经济一同组稿。本书由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组织编撰,系统回顾了2017年湖南省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及针对湖南目前产业情况提出的发展对策、建议。本书共7个部分,包括主题报告、总报告、行业篇、区域篇、园区篇、专题篇。 主题报告 是省领导对湖南产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的战略构想和指导思想; 总报告 是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课题组对2017年全省产业发展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分析和研究; 行业篇 是研究全省针对包括机械、文化、环保、有色金属等特色行业2017 2018年发展重点和思路; 园区篇 把湖南有代表性的产业园发展现状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全省产业集聚与合作趋势; 专题篇 是全省经济专家学者对湖南经济发展热点问题的
本书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从对标国际*标准下的上海营商环境研究、高质量发展下上海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构造研究、上海后街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研究、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上海营商环境优化研究等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了上海营商环境的现状、问题与提升建议;聚集具体平台和行业,分析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放大效应以及现阶段上海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上海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轻工业行业发展的问题。
本书全面梳理、呈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东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状况。围绕广东城乡融合发展主题形成总报告,并形成要素配置篇、产业升级篇、空间发展篇、公共基础篇、城乡治理篇、理论与案例篇。本书在布局谋篇上力图全面、系统地揭示反映广东城乡融合发展的成效、特点,并分析问题、展望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建议。
从内容来看,该报告共有十一章和两个专题。由于这是部关于京津冀一体化物流发展方面的报告,具有奠基性的意义,报告的基础性、资料性、条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部报告强调的是理清京津冀物流发展历史脉络,反映京津冀一体化物流发展现状,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提出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本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和重大举措;从深圳肩负的战略使命出发,系统总结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实践进展与实施路径;从中央与地方的互动关系出发,展现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实践创新与制度推广;从 全面深化改革 的视域出发,探寻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深层逻辑,探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运行机理,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本的理论意义。
北京作为京津冀地区的核心城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体。本书针对我市发展数字经济提出相关的问题 并给予相应的建议。书中以 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为主题,共分为总报告、理论篇、专题篇、比较篇、展望篇和附录六大部分,回顾北京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总结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分析北京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及挑战,解析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内涵和规律,为北京推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提供助力。
本书荟萃了湖南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度的主要研究成果。201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和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核心使命,深入调研、狠抓成果质量,较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共完成重大调研32项,其中,省领导交办重大调研26项;重大政策评估6项;各类课题37项,自主选题若干。研究报告质量显著提高,31项成果获得省领导批示,共获批示52批次,人均批示率为1.7批次,省领导交办事项批示率达65%。无论是数量、还是层次都是前所未有,创历史新高。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确定的全省七家重点智库之一,本书成果体现了中心研究的鲜明特色。一是选题紧贴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紧扣省领导交办的重大任务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二是重视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目前已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乃至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博鳌亚洲论坛致力于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助力亚洲国家实现发展目标。为了帮助亚洲经济体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建立更为广泛的跨区域联系,博鳌亚洲论坛还十分关注全球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与合作,并自2010年开始组织编写和发布新兴经济体发展年度报告。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牵头,并整合院内外科研力量共同编撰《2019年四川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全书共五个部分:*部分 总报告 ,对2018年四川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对2019年经济运行走势进行预判;第二部分 综合篇 ,对四川固定资产投资、财政、金融、消费、进出口等进行分析与预测;第三部分 区域篇 ,对2018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2019年经济发展走势进行预判;第四部分 产业与行业篇 ,涵盖四川三次产业、部分重点产业和行业的分析与预测;第五部分 专题篇 ,涉及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绿色发展、民族地区发展、地方金融、国有资产管理、安居工程,等等。
本《报告》延续去年总体思路,共分为综合篇、产业篇、专题篇、地市篇、企业篇、政策篇六个部分。综合篇反映我省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及战略思路;产业篇反映各大产业的年度运行情况及发展态势;专题篇研究当前工业经济领域焦点性、前瞻性的热点专题;地市篇反映11个地市及义乌市的年度工业经济运行和重大活动;企业篇为我省工业企业在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和有效经验;政策篇为浙江省工业领域相关的政策汇编。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21)》的主要内容即是盘点记录2020年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各项具体进展,并结合*的形势来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全书汇集了西北、西南地区社科院、大学和政府部门共20多位研究丝路经济带的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为有关部门实际工作和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本书包括四部分内容:*部分为总报告,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全线建设,全面跟踪和反映了年度 五通 建设的现状和进展,并分析预测了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为分报告,主要围绕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经济领域的建设展开,汇集了关于丝路经济带能源合作、产业合作、投资合作、电子商务、贸易合作、开发性金融、设施互联、旅游合作、农业合作、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等专题报告。第三部分为国内合作篇,主要围绕西北五省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