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海关保税监管》按照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业务监控核查及保税监管信息化四部分内容,对海关保税监管进行了重新定义和诠释,体例新颖,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务性。本以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思路统领全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突出保税监管促进加工贸易转型的作用,紧扣海关加贸及保税监管业务,反映了近年来海关加贸及保税监管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总结和概括了近年来保税监管业务的经验做法和特点。其政策法规涵盖全面,层次清楚、文字简洁、结构紧凑、主体突出,对含义的解释、模式及适应范围能够简明扼要地阐述,操作规程清晰翔实,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该的出版,对于推进加贸及保税监管业务培训,构建学习型海关,提高加贸及保氍监管队伍业务素质和整体工作水平,具有极其
《税收分权研究》通过扩展市场交易的契约理论,研究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税权分配的契约问题,结论是清晰而有弹性的税权边界划分能限度地提高制度运行效率。中国的分税制改革实质上是以分税合同为主契约替代分成合同和定额合同契约,这种改变虽然对经济增长和提高财政汲取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存在强化地方政府收费偏好、扩大地区财力差距、锁定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等负面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税收分权体系进行大幅度改革。
本书结合税收理论,建立准确地衡量税收负担的指标和测算方法,从宏观、企业、居民、税基等多角度测算税收负担,对中国税收负担进行全景式展现,并对中国税收负担形成原因做出深入解释。
本书在财政税收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实情况,进一步放开假设条件,扩展了间接税归宿理论,深入分析了不同间接税对商品和要素价格的作用影响机制,以及居民收入来源端和使用端税收负担的关系及变化规律;构造中国财政税收动态可计算均衡(T-DCGE)模型,系统模拟分析了中国财政再分配效应测算、中国间接税归宿分析及政策、中国“营改增”税收政策、中国碳税税收、中国增值税税收以及中国科技税收政策等。
《浙江通志》是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一项标志性工程,由省政府主持、各级地方志编委会组织实施。它全面地记述浙江省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全志共113卷,约8500万字。《浙江通志(第三十一卷):财政志》记述浙江省财政事业的历史与现状。
唐宋之际是中国古代田税人丁转向土地征收的关键节点。本书在吸收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宋之际田税的变迁、田税的地域差异、田税征收管理的调整以及田税变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勾勒出唐宋之际田税制度不断重构出的过程和演变脉络。本书细节考订切实可靠,不乏创新之见,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唐宋时期的经济史,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研究亦不无裨益。
本书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概述,税收概述,税收制度,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纳税程序,纳税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纳税会计处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内容。
为顺利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由财政部税制税则司牵头,组成了以财政部有关司局领导,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为主体的课题组。由财政部税制税则司司长解学智同志任课题组组长,财政部税制税则司副司长储敏伟教授、东北财经大学许建国教授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全新的伟大工程。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税制,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结构、税收制度,实行规范的税收政策,对正确有效地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扩大社会就业,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税收知识,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为了配合大学学习,我部编写的《外国税收
本书对唐朝至清前期的货币制度、货币形态、货币生产、货币流通、与货币相关的人物和事件、货币思想以及货币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准确、全面、系统的分析和叙述。
2022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HS编码书 海关大本 税率税号监管条件
本书为《中中国区域税收发展报告》( 税收蓝皮书) 年度报告系列的第三部,全书由总报告、区域篇、省域篇和专题篇四个部分组成。全书系统分析2021~ 2022年中国区域经济和税收运行状况,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税收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对京津冀、长三角、东北、西南等地区以及浙江、山西、湖北、甘肃、重庆、广西等省( 区、市) 的税收状况进行深度剖析,揭示区域税收运行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互动关系。本书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融合性,将税收运行状况分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当前税制改革紧密融合。二是代表性,所选区域为华北、华东、东北、西南等大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三是预测性,根据各区域税收收入结构及特征进一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与税收改革热点。四是实证性,书中涉及大量宏观税收数据与区域税收指标,全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碳交易作为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最经济有效的市场化手段,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但碳市场金融化也衍生出相关风险管理问题。本书基于信息关联视角,综合集成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系统性地探究了欧盟碳期货市场与传统大类商品市场及金融市场间的复杂相依关系及信息溢出机制,并对关联资产的碳价预测能力进行检验。相关结论可为我国碳金融体系建设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