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房地产企业对土地增值税政策的深度解读及税收筹划的需求,我们编写了这本《土地增值税筹划实战》。《土地增值税筹划实战》根据颁布的土地增值税政策,从税款计算、预缴与清算、税收筹划、税务稽查等视角全面讲解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申报、节税技巧,同时辅之以经典的税收实战案例,挖掘行业特色,具有较高的性和实用性,是房地产企业依法纳税、科学理财的得力助手。
随着知识经济发展,无形资产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的经济力量。跨国公司通过无形资产转让定价,对财政资源的掠夺达到惊人的程度。发达国家注意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各方对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争夺进一步加剧。避税港成为开展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中转站。中国在其中处于弱势地位。为了改变被动局面,中国需要从国际两个方面优化税制,使本国税务管理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发展的新形势。
本书是“中国经济史学文苑”之一,全书共分4个章节,主要对1851-1894的晚清财政作了分析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清朝前期财政概述、太平天国起义对清朝财政的影响、两次鸦片战争对清朝财政的影响、甲午(1894年)之前清朝财政收支的结构和规模。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外债是清代与近代中国史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它具有“双面刃”特征,一方面它是帝国主义列强对华实行政治控制和经济剥削的手段;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缓解了清政府财政困境,推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过程。这一课题向为学界所瞩目,但存在两种倾向,或侧重批判其负面影响;或持肯定态度,认为其促进了中国经济现代化。 《外债与晚清政局》作者马金华为历史学博士,长期从事财政史研究,具有较为扎实的研究功力。本书突破了或肯定或否定的传统模式,试图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的大背景对晚清外债进行深入探讨,着力揭示外债与晚清政局的互动关系。不仅对清代和近代财政经济史研究具有填补空白作用,对于当今我国外债政策的制定及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外债与晚清
本书通过具体讨论宋代地方财政史的案例,分析帝制时期国家制度的实际运作问题,认为因受种种因素影响,制度在其执行过程之中必然会产生变异。就宋代的事例而言,则可见赋税制度有一个明显的“地方化”过程,因此在总体上呈现了一个中央集权与地方无序并存的局面。这是重新认识传统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有效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