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2022年版)》是商品归类指导工具书,每5年作一次大范围修订。该书由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根据2022年版《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注释》编译而成,分上下册介绍2022年版《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全部内容,包括归类总规则及其解释、至九十七章商品范围及其归类规则解释,是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法律依据,可对我国海关和有关进出口管理等部门,以及从事国际贸易的进出口企业正确进行商品归类发挥积极指导和规范作用。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经济科学译丛·“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近20多年来国际贸易的本主要研究生教材。在经济学中,贸易是一个基础概念,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所有经济学系都会讲授。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出现了大量对于研究生国际贸易课程十分必要的新的理论方法,这些方法在发展经济学及其他领域将受到关注。在本书中,罗伯特?芬斯特拉不仅探究理论,还对实证证据进行考察。他涵盖了包括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在内的所有基本理论内容,并进一步延伸至多种商品和要素、关税和配额的作用及其他贸易政策问题;近期研究内容包括不完全竞争、外包、政治经济学、跨国公司及内生增长;新的研究内容包括引力方程以及国际贸易中的企业组织。本书自始至终都将重点放在理论模型与实证证据的相互融合上,并辅以每章的理论与实证
中小型连锁企业怎样实现低成本的品牌传播?社会化媒体时代,连锁品牌怎样发挥自身门店众多的优势?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又在发生着哪些微妙改变? 《解密中国连锁经营困局:中国为什么没有优衣库》从专业的角度详述了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现状,首次全面揭示中小型连锁企业所面临的困局及陷入困局的原因。书中结合众多成功的实际案例,从客观诊断到模式设计,从快速招商到门店的管控复制,再从盈利提升到品牌立体传播,让中小型连锁企业看到门店盈利的曙光。 《解密中国连锁经营困局:中国为什么没有优衣库》适合连锁企业管理者以及创业者参考阅读。
本书围绕关检融合申报概述、报关单填制规范、案例解析板块展开内容,立足于“单一窗口”系统,详解各项申报栏目的填制规范、信息来源及注意事项,让读者快速掌握填制要领。同时,本书从实际操作出发,以15个典型案例为代表,选取申报易错项目,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精准剖析申报易错原因,帮助读者规避易错风险,对提高申报规范性及准确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8年起于美国,之后重创全球经济的金融危机重创了世界经济,并考验着国际金融体系的可靠性。受到此次危机的激发,IMF和世界银行目前已经启动了各自的改革进程,WTO必须也开启新一轮的改革进程。本书解释了WTO的制度改革为何在这一世界历史的关口如此必要。它包含各位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对WTO需要被重新设计以应对21世纪挑战的重要方面提出的看法。而且,它还包括来自发展中国家和来自发达国家的研究者作出的贡献。该书不是简单地分析WTO目前的功能、问题和挑战,而是呼吁开展行动,提出的倡议有可能成为WTO作为一项制度进行改革的蓝图。
本书主要探讨欧洲联盟、美国和加拿大这三个主要经济体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劳工标准的实体性权利和劳动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其建构依据和发展特征,并揭示其发展趋势;同时分析了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纳入劳工条款的制度安排,进而提出构建我国可接受的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劳工标准的对策性建议。书中还探讨了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对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关系的态度、欧洲联盟内部的劳工标准、国际劳工组织核心劳工标准以及全球范围内自由贸易协定中劳工标准的发展态势。
温州因《烟台条约》于1877年辟为通商口岸,建立洋关,从而真正进入近代社会。瓯海关贸易报告与十年报告详细记录近代温州的贸易、生产、交通、社会状况、地方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深刻分析影响贸易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是研究温州近代史最为系统详尽的资料。本书完整翻译光绪三年(1877年)至十四年(1888年)瓯海关贸易报告和所有瓯海关十年报告。鉴于贸易报告自1889年始同时发布英、中文版本而后者的内容较为简略,择光绪十五年(1889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瓯海关贸易报告之要者,以注释的形式对上述报告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斗转星移,这些报告所记载的许多人事风物已经不为今人所熟悉,甚至湮没在时光之中,本书也尽力予以注释。
《海禁抑商与嘉靖“倭乱”:明代浙江私人海外贸易的兴衰》系本人在宁波大学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的最终成果。课题立项后因教育科研任务较重,再加上所兼任的学院行政事务,故延至2007年才写出书稿,此后又突遭家庭变故,所以直到今年1月才经国家社科规划办审核结题。 海交史是中国历史研究中比较后起的领域,资料积累,尤其是外文资料积累不足,研究基础薄弱,一些问题又易受到政治敏锐性的制约,再加上自身学力所限,所以研究难度很大,困难重重。
本书作为“WTO法律规则详解丛书”的组成部分,主要对《原产地规则协定》进行了详细地解读。在章节编排上,本书主要按照WTO《原产地规则协定》的条款顺序,逐条对协定的内容进行介绍和讨论。在内容上,本书主要包括条文阐释和条文评析两大部分。其中,条文阐释部分主要对协定条文本身的内容进行解释和阐明,以使读者清楚地知道协定条款的具体内容和含义;条文评析部分则在对协定条文内容进行阐释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协定相关条文的立法背景、立法目的及意义,以及协定相关条文、制度与WTO其他多边贸易协定相关制度的关系等,以使读者在弄懂协定本身内容的同时,也能够弄清楚协定条文在整个WTO法律制度里的涵义和意义。
这是部系统研究宋代海外贸易史的专著。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发展过程曲折波动,发展进程迟缓。宋代是中国古代实现对外贸易重心的转移时期,是贸易制度和航海技术创新的时期,奠定了我国古代海上贸易的基本范围。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已是学界共识,毋庸多说。关于宋代海外贸易的研究,自桑原骘藏、藤田丰八等先驱者的研究成果在1910年代问世以来,在近一个世纪的时期中,中外学者付出了大量努力,到今天已是硕果累累(其中也包括了本书作者的多篇重要论文)。因此要在此领域中做出突破性的成果,难度自然非同一般。大概也正是因此之故,近年来在宋代海外贸易研究方面少见有新观点推出,也未见有能够总结20世纪末外研究成就的综合性专著面世。一方面宋代海外贸易研究亟待发展,另一
十三行300年,是海上丝绸之路2000年间的华彩乐段。它色彩斑斓,令人目炫,迄今仍余音绕梁。要把握住十三行,要真切了解清朝禁海到开洋,又从开洋至限关的政策演变的大起大落,尤其是限关之日又正是英军攻占孟加拉鸦片基地之际,最终导致鸦片战争,这期间有着一个又一个的重大历史转折,这才是整个十三行研究的枢纽,是禁—开—限演变之历史的枢纽之枢纽,解开了它,方可能解开整个清代外贸之谜,掂量出整个清代十三行的存在价值与历史含量。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是一部多角度解读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百科全书,部大规模收录中华五千年物产的文化盛典,部全方位采尽美丽中国之神韵的巨幅力作。全套书共59卷,1088件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本册为总目录。
本书围绕关检融合申报概述、报关单填制规范、案例解析板块展开内容,立足于“单一窗口”系统,详解各项申报栏目的填制规范、信息来源及注意事项,让读者快速掌握填制要领。同时,本书从实际操作出发,以15个典型案例为代表,选取申报易错项目,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精准剖析申报易错原因,帮助读者规避易错风险,对提高申报规范性及准确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使进出口企业及时了解进出口税收政策和贸易管制政策的变动情况,加快通关速度,海关总署监管司组织业务骨干和技术专家编写了2015年版《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其主要内容包括:海关监管通关实务,海关新近规章解读,海关通关系统常用代码表及说明,10位海关商品编号、商品名称及备注、关税税率、进口环节增值税、出口退税率、海关统计计量单位、进出口监管证件代码,进出口商品暂定税率,各种区域或双边协定税率,等等,体现严谨、、方便、实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