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解读中国信托业市场统计数据的专题报告,以市场为出发点,通过信托市场的演变反映中国信托业发展变化。全书以数据为立足点,以市场为准绳,通过数据图表的分析,力求将一个全面、多维的信托市场展现在读者面前。
数字经济对企业管理中的定价策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首先,数字经济提供了更多灵活的定价策略选择。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一些新型的付费模式。例如,企业可以采用消费者自愿付费的模式,由消费者决定付费的金额。其次,数字经济下,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个性化营销技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制定循环定价策略,来提高销售额和增加利润。再次,数字经济下电子商务平台能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平台营运策略,激励内容提供者的同时,增加平台的收益。,本书将介绍和研究企业如何设定产品预售模式下的价格策略。
本书引入复杂性理论,抓住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关键——“产业链创新”,围绕“制度引致‘催化’创新—瓶颈突破及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涌现’创新—产业跨越发展”的研究思路,探讨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行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刻探讨了产业链创新的内在动因和形成机制,重新诠释了自主创新的新动态,指出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新本质,揭示了产业结构变革新趋势。
本书总报告深入分析长株潭都市圈发展基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意义,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协同发展篇重点研究长株潭都市圈同城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协同推进机制以及长株潭城市群统一市场建设等问题;城乡发展篇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的人口变化、长沙宜居都市建设以及株洲市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问题;产业发展篇重点研究了长株潭都市圈产业园区合作模式、制造业单项培育以及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经验借鉴与策略等问题;绿色发展篇重点研究了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创新效率、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时空关系、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以及株洲市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历史演变过程的阐述,基本上可概括为两点:一个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从社会主义革命角度谈农民问题。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要走公有制、集体化的合作化道路等。马克思主义还有一个观点,认为家庭经营是落后的,要被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不是被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就是被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
过去百年中发生了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始于2008年的大衰退。为什么在我们认真反思了大萧条之后仍然没有预测到,更没有准备好应对2008年这场严重的危机呢? 当今国际学术界最活跃、最富影响力的著名经济学家之一巴里?埃森格林,一针见血地指出:失败的根源恰恰在于对大萧条的乐观解释。身为金融史权威学者,埃森格林强调,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对于大萧条再现的恐惧影响了欧美的政策应对,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后果。 为更好地理解这两场危机和金融体系,埃森格林在不同的年代(20世纪30年代和21世纪)与大陆(北美和欧洲)之间切换,将两次金融危机高超地交织在一起,更将每个年代的风云人物和重大事件一一对应,从而深入探讨了20世纪30年代和21世纪宏观政策的失误表现、失误起因及其危害程度。
2022版《年鉴》共有八个篇章。“政策篇”“大事记”以文字记录为主;“宏观篇”“产业篇”篇以数据图表为主;“市场篇”“省市篇”“企业篇”“发展篇”文字叙述和图表展示并重。2022版《年鉴》主体结构及内容延续了2021版《年鉴》的体例,个别篇章内容有所调整,如原“城市篇”更名为“省市篇”,新增华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主要省及城市的市场分析稿件,内容覆盖面更加合理完善;“产业篇”将原“城市篇”的重点城市投资、建设及交易数据合并到本篇;“企业篇”将“中国部分优秀房地产企业运营数据提”部分由此前的二级目录提升到一级目录,作为“企业篇”的第四部分内容进行展示。“发展篇”新增“地产数字化”分析,体现了新形势下地产发展的未来趋势。 2022版年鉴收录的绝大部分数据是2021年年度的,个别部分是有关部门最新公布的2020年
本书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内涵、路径及政策取向展开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描述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轨迹,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区域经济和就业、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统计体系和评价体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理论性探索,也有实证性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