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中国问题专家、高层智囊大声疾呼,警惕颠覆性错误,秉笔直书,向顽瘴痼疾开刀。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年来多次强调, “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如果出现颠覆性的错误,那么少则改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多则已有的改革成果会付之东流。 因此,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在哪些领域存在犯颠覆性错误的可能性?”这一问题就成为关键。我们必须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对那些可能的颠覆性错误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加以深入研究,才能预先加以足够的防范。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可能犯颠覆性错误的领域,正是国家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正是制度建设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在《中国崛起不可承受之错》中,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和杨丽君,界定了可能出现颠覆性错
本报告分为三篇,篇主要分析债券市场发展所处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第二篇主要分析债券市场运行的整体情况和各子市场的具体情况,第三篇以专题形式深入研究债券市场的主要创新和重大成就,并提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报告力求从专业视角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投资依据,为学术研究者提供实务素材。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报告内容经过来自监管部门、市场机构、学术机构等多位专家的严格评审。
作为是一部全面、深刻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现状的宏观经济学大作,本书囊括了中国从计划经济时代以来农村、国企、民企、外贸、财税等各个部门的改革历程以及社会保障、金融危机治理、政治体制改革等各种宏观经济和社会政治层面的改革历程。 本书并非作者吴敬琏对于中国改革历程的一家之言,而是收录了各改革阶段中最主要、最有影响力的主流观点,既有各项改革措施之推动者的声音,也有反对者的声音,力争将最全面、最详实的内容呈现给读者。 本书内容之详实、全面,在国内经济学著作中屈指可数,是每一个经济学研究者、政策制定者的书籍,也是每一个经济学爱好者不应错过的好书。
《规制政策分析:规制均衡的视角》借助于作者建立的一个关于政府规制的均衡分析框架,从成本约束、利益集团博弈、规则制约和制度变革的角度,对政府规制政策进行分析,但侧重对规制政策过程的分析。规制政策过程,不仅仅涉及规制政策方案的具体选择,而且也会涉及规制政策的实施及其评价问题。主要内容有:规制政策分析的理论框架:规制均衡;成本约束与规制政策;利益集团博弈与规制政策;规则冲突与规制政策;规制政策的演变;规制政策设计等。
本书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结合国家有关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实施方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针对宏观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区域、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全面跟踪规划年度实施情况,梳理主要政策措施,分析前沿实践和发展趋势,客观评价进展成效,深入总结经验做法。在分析困难挑战基础上,立足国情,借鉴外经验,着眼未来寻求,提出具有针对性,体现思想性、学术性、前瞻性的对策建议。
京津冀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京津冀电子商务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借鉴共生理论、协同理论、价值网络、治理理论等,构建京津冀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分析框架,分析了三地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提出京津冀电子商务协同发展要在发展目标、功能布局、支撑体系建设、物流快递、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体系重构与机制创新。
本书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内涵、路径及政策取向展开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描述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轨迹,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区域经济和就业、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统计体系和评价体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理论性探索,也有实证性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和建议。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20~2021)》以“聚焦中小城市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主题,通过总报告、评价报告、分报告、专题篇和案例篇对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绿色发展、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书中发布了2021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公布了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等名单。
商品期货的价格低点往往受生产成本的强力支撑,如果商品生产企业的利润长期为负,生产成本更高的企业就会破产转行,从而在未来改善供求关系,推动商品价格上涨,本书就是基于这个简单的基本原理,选取了螺纹钢、焦炭、铁矿石、天然橡胶者四种价格波动较大的期货品种,从生产成本和利润这个核心点着手来研究其期货的价格下限。
韦苇编著的《中国经济思想与当代经济发展》是西北承担的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经济思想史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全书分八个专题,分别是:从“富国富民”到实现四个现代化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论;义利之辩寻求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的千年争论;本末之争关于国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探索与争议;“善因论”与“轻重论”国民经济发展的调控机制论;对外开放的优良传统与禁海闭关的历史波折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国民经济运行的财力保证财政管理思想;国民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工商业微观管理思想;先秦诸子的生态经济思想国民经济发展的环境支持。全书论述了中国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历史演进,并结合当代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进行了阐述。本书是作者30年教学与科研成果的集大成之作。